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笔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提高随笔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将随笔教学与学生思想结合,与自然环境结合,与课外读物结合,与探究学习结合,与重大事件结合,与时代发展结合,以更好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促使学生写出言之有物、个性纷呈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体系、锻炼自己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随笔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传统随笔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开始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随笔训练的质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策略,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语文随笔写作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内容无法做到准确掌握。本文对初中阶段语文随笔生活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笔(essay)是文学吗?如何从修辞学和诗学两个角度出发来界定随笔与艺术、哲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随笔是否进行着知识的冒险从而来体验精神的自由?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随笔——自由的精神”学术论坛上,西方学者们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文认为,了解最新欧美随笔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将对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理论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写教育随笔走上教科研之路的。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半左右是教育随笔,大概有200来篇,结集出版过两本随笔专著(与陈明华老师合著),颇受读者的欢迎。我一直在坚持写教育随笔,除了因为读者喜欢之外,还在于这种文章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创新教育一直是我们的"软肋",创新人才的素质,不仅要有知识,而且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以及创造性人格。教育创新,教育科研是先导。本文主要阐述通过指导教育随笔,来提升教师反思与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7.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地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篇章风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一些具体的写作实例,总结了教育教学随笔的一般写法,阐述了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考据学成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考证方法运用的特点、考证依据的选择等,进而论述了《容斋随笔》极高的考据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随笔的形成时间大致在魏晋时期,其源头则远溯至先秦诸子之文.文章以先秦、魏晋六朝、唐宋、明末、清初作为重点考察时期,梳理各时期随笔内容与特色,重要随笔家的独特贡献,突出一条"发愤抒情"的思想红线,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随笔的大致谱系.  相似文献   

11.
黄科安 《天中学刊》2004,19(1):60-66
中国古代随笔的形成时间大致在魏晋时期,其源头则远溯至先秦诸子之文。文章以先秦、魏晋六朝、唐宋、明末、清初作为重点考察时期,梳理各时期随笔内容与特色,重要随笔家的独特贡献,突出一条“发愤抒情”的思想红线,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随笔的大致谱系。  相似文献   

12.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的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炼字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作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随笔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随笔训练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对随笔训练和作文的理论关系加以研究,并提出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通过随笔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写作灵感,确保初中作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年来欧关随笔理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加以述评。本文认为,中国百年来的“现代散文”如何定义自己,能否代表文学的“现代本质”,是文类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及其意义所在。借鉴西方文类研究理论,将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散文(随笔)理论研究走向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从作业的角度说,最具语文学科特点的作业就是随笔了。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到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生活观察体验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兴趣。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平时练笔少,笔下无物,写起文章来自然空空洞洞、苍白无力。我在学生们平时完成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布置了一个"软作业"——写随笔。  相似文献   

16.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著作很多,而探讨的内容又比较集中或单一,因而不免常有拖沓重复、粗制滥造之嫌。更重要的是,周先生的红学著述总体上显示出治学“随笔化”的倾向,可用“红学随笔”或“随笔红学”加以概括。这种文体既不要求确凿的史实证明,也不讲究严密的逻辑论证;文章虽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天花乱坠,但给读者留下的却往往只是虚无缥缈的幻觉而已。  相似文献   

17.
教育随笔是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产物,教师写教育随笔有其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写教育随笔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写作,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素养,修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不少教师把写随笔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利用随笔可以自由命题,学生"随兴而写,独抒灵性"的特点,来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随笔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散文的根本特点是“随笔”体裁的扩大和丰富,他把随笔这种文体做大,文章做足,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余秋雨兼具了随笔写作所需要的学者的知识根底和诗人的才情,把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历史文化的遗存中,探究民族文化的灵魂。人们选择余秋雨的文化随笔,是文学的渴求,也是知识的渴求。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所谓“大散文”或“大随笔”的新型文体实验,不仅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且也影响了一些散文作家涉足这一领域,参与这一新型文体的实验,使这种文化随笔日趋兴旺。  相似文献   

20.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构,用表格梳理作者在三个不同阶段所去的四个图书馆的特点以及作者所寄寓的“情”与“理”;引导学生揣摩典型语言,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变化脉络,领悟读书对个人、国家及人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掌握随笔的行文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