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2008,(1):25-25
《西厢记》中红娘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反正,一般风花雪月的戏曲中大多有这样的情节。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小姐”不能随便乱叫!因为早在宋代,“小姐”就用来指称“妓女”……而“相公”更是严禁随便使用的。在唐代,只有宰相才叫“相公”。到了宋代,狭义上还是对宰相的尊称,但事实上作为一般高官的尊称也可以,比如岳飞就被称为“相公”。  相似文献   

2.
“相公”一词最初见于三国时王粲的《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这是用来称呼曹操的,后来逐渐用在多种场合。在古汉语中,它大致有以下几种意思。  相似文献   

3.
“吾章相业何其隆 ,后有滨国前梁公。”这是清代章丘诗人郝敏中《房庄行吊房梁公》中的诗句。这里的房梁公即指房玄龄 ,唐朝著名的宰相 ,名乔 ,字玄龄 (一说字乔 ) ,唐时齐州人。这里的房庄是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相公庄毗邻的一个小庄 ,是房玄龄的原籍 ,相公庄镇因房玄龄而被称为“名相故里”。诸多典籍中说房玄龄为临淄人 ,其实不然。考证房玄龄为章丘房庄人的工作 ,明清两代就已开始了。主要佐证如下 :1 道光年间《章丘县志》卷十《房玄龄传》后有一段按语 :新旧《唐书》载 :“玄龄齐州临淄人 ,不志县名。考《唐书》天宝七年始改济南为…  相似文献   

4.
《樊川外集》有《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诗,裴相公即裴休。《旧唐书》卷一七七《裴休传》(参《新唐书·宰相表》)载“大中初,累官户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转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使如故。六年八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判使如故”可证。因为诗编在《樊川外集》,所以皆认为是杜牧所作。岑仲  相似文献   

5.
《筹边楼》为歌颂李德裕治边新策;《题竹郎庙》为怀旧好之作,随文辨证了竹郎、竹王、夜郎王的混同始于《后汉书》;《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两首分别写于行前和到后,意在求赦;《罚赴边上武相公》两首为不同内容的诗篇,前人辑涛诗误合为一;《赠远》两首乃薛涛于同年暮春、仲秋先后寄“夫”,表达情意所吟.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经过王庆菽、项楚、张涌泉等先生的整理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在项楚先生指导下也稍有涉猎 ,故补疏数条如下 :1 是人皆老 ,贵贱亦同 ,不谏贤愚 ,是共老苦。 (《敦煌变文集》第 1 79页 )谨按 :“共老苦”不辞 ,“共”当为“其”之误。白话文献中往往有句中用“其”作衬字之例 ,如上文 :“相公是也又为夫人说其老苦。”又 :“相公是也又为夫人说其爱别离苦者。”《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唯有释家弟子 ,是其出家 ,堪受人天广大供养。”《经律异相》卷 5 :“佛曰 :昔五百贾人一怀恶心…  相似文献   

7.
王涯《享惠昭太子庙乐章》(11/346/3873)。“惠昭太子”为唐宪宗长子李宁。《旧唐书》卷一七五、《新唐书》卷八二有传。《旧传》云:“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邓王。四年闰三月,立为皇太子……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陈羽《喜雪上窦相公》(11/348/3890)。题注:“一作朱湾诗。”《唐诗纪事》及《全唐  相似文献   

8.
“为了订正旧史书中对刘禹锡父系的某些错误记载”,卞孝萱先生在《刘禹锡年谱》等专著、论文中,作了详细考证,对刘禹锡的母系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中有确切的论证,也有考证失实者.颇有重新研究之必要。一卞先生在《刘禹锡年谱》及《年谱》(增订本)中说:刘禹锡“无兄弟”。但刘禹锡有《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后二首》诗,卞先生说,“这是从兄”。读者很难理解:“家兄”何以”是从兄“? 卞先生言之有据。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同生无手足之助”。《上中书李相公启》:“内无手足之助”。《上门下武相公启》:“一身主祀”。这些材料是否可以断定刘禹锡“无兄弟?”不可以。 1.“同生无手足之助”,是说同生兄弟中,无身居高位者,对于刘禹锡的不幸遭贬,要求内移,无能为助。“手足”是修饰语(附加成  相似文献   

9.
“吾章相业何其隆,后有滨国前梁公。”这是清代章丘诗人郝敏中《房庄行吊房梁公》中的诗句。这里的房梁公即指房玄龄,唐朝名的宰相,名乔,字玄龄(-说字乔),唐时齐州人。这里的房庄是山东省章丘市相公庄镇相公庄毗邻的一个小庄,是房玄龄的原籍,相公庄镇因房玄龄而被称为“名相故里”。诸多典籍中说房玄龄为临淄人,其实不然。考证房玄龄为章丘房庄人的工作,明清两代就已开始了。主要佐证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我让学生互相质疑,学生小黄提出一个疑问:“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舟子’是哪儿来的?前文并没有出现,请老师解释。”我看了一下课文,感觉果然有问题,不禁为自己备课时的疏忽而惭愧。  相似文献   

11.
《上裴相公启》是温庭筠参加进士试前行卷的书信,学界对上启时间及启主"裴相公"的真实身份颇有争议。本文证以史料、温庭筠的诗文对《上裴相公启》的上启时间、启主等问题进行再考辨,考订上启时间应在开成元年年末,启主应是裴度。  相似文献   

12.
木木信箱     
木木传说两个“银蛋”□罗楠阿木老叔、匹诺曹、神行太保都爱看《非常6+1》。一个冬天的晚上,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老叔、匹诺曹、神行太保三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非常6+1》。没想到在最精彩的时候,天线断了。于是老叔扶梯子,太保、匹诺曹上屋顶修理天线。太保刚说一声“好了”,老叔就扔下梯子,跑进屋里去看节目了。天哪,80分钟的节目啊!太保、匹诺曹都冻成雪人了!老叔看完节目,这才想起还有两个人在屋顶上呢!他急忙跑出门,往上一看,乐了:“李咏还真够意思,节目刚播完就送了两个银蛋……”(563100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财政局罗天旭转)笔下甘苦贪…  相似文献   

13.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2):62-62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武三思《贺老人星见表》曰:“臣守节等文武官九品以上四千八百四十一人上言:‘臣闻惟德动天,必有非常之应。’”(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三册第1066页)案:武则天朝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数量四千八百四十一人,这大概是当时全国算得上“品流”官员的总和了。据《旧唐书·职官志》载,从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从一品官“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等,一直到九品官“主事”“食医”等,看起来好象不仅是在京的朝官数量,因为当时三省(中书省、门下…  相似文献   

14.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有一语云:“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课本注释为“【廉访使】官名,这里指老种经略。”此注令人费解。此句为一承接关系的复句,“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他”承前省去主语“洒家”,是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五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传统课文,我已教过多次,发现有两处注释有知识性问题。一、课本171页注释3;小种经略相公——指北宋名将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兄弟二人同时镇守西北,  相似文献   

16.
神行太保:世间多怪事,解谜须追踪。太保我收到一个意外的惊喜,有位朋友把一枚“小金片”贴在信纸上寄了过来。虽然太保调查车辆时早就无数次见过这玩意儿,但这样拿在手里细细地看还是第一次。那“小金片”在信纸上闪着光亮,仿佛是个珍贵的犯罪证据。赵崇霞:太保,这是我前几天从一个朋友那里要的,开始他还舍不得,费了我一番口舌。你可要保管好哦。(530100广西武鸣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四〈21〉班)神行太保:你就放心好了,太保把它保存在《作文大王》博物馆里。第4期我们说到动物会不会复仇的话题,今天继续。哎,对了,先声明一下,大家千万不要寄蜘蛛…  相似文献   

17.
被清代封建统治者誉为“中兴第一臣”的曾国藩,一套《曾文正公全集》使得蒋介石崇拜非常,案头常置此书;毛泽东在“五·四”时期亦曾著文称“独服曾文正”;当年评选“影响近现代中国民众的十本书”中,就有《全集》的一席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出版部门又陆续出版了他的全集。拂去历史的尘埃,人们从《曾国藩家书》中发现:作为一生从政,治军,官至“太子太保”,受封“一等毅勇侯”的曾国藩,其治家方法,很有可供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王祥,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书圣”王羲之曾祖父王览的同父异母兄。《晋书》里,王祥的名字排在晋朝众臣列传第一,可见他地位的崇高。  相似文献   

19.
神行太保:自从俺们国家的神舟5号成功上天后,太保的心就一直没平静过。有歌赞道:“神行太保,和风赛跑。天涯海角,无处不到。唯独太空,路途遥遥。突闻喜报,神舟5号。手舞足蹈,仰天长笑!”太保我现在已经开始搜集一些太空旅行的必备品了,比如氧气罐啦、太空服啦、望远镜啦什么的。如果10年后中国宣布可以去太空旅游,那太保就是第一批游客了,嘿嘿嘿……虽然编辑部所有的人都说俺发疯,不过俺敢肯定他们是在嫉妒。朋友们,到时候《作文大王》上一定会有这样的一行字:“本刊驻火星记者神行太保报道……”飞船上太空是人类的梦想。科学家们实现了这…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电脑》2006,(2):32-32
新年到了,同学们都要通过精美的贺年片向老师和朋友传达你们的祝福之情。那大家知道贺年片是怎么来的吗?贺年片的流传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从古代“名刺”发展起来的。“名刺”就是名片。东汉王充所著《论衡》卷三《骨相篇》就有关于名片的记载:“车生谢遣相公,通刺倪宽,结胶漆之交,尽筋力之敬……”其中说的“通刺”,就是送名片。到了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