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楠楠 《文教资料》2006,(30):132-133
近年来,美学与翻译的关系受到翻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用美学指导翻译实践也成为越来越多译者所采用的理论指导方法。本文通过介绍翻译美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简单阐述了翻译美学的两大基本要素——翻译主体,翻译客体,强调了翻译美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胡长文 《文教资料》2008,(30):63-65
描写翻译研究是西方翻译研究的最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规范".本文分析了Troury、Chesternan、Hermans 等人的翻译规范研究,指出描写翻译学将翻译当作受规范制约的行为,这种观念对当代翻译研究做出了四个贡献:一是提供了一个可描写的具体对象,二是打通了翻译的文本研究与社会关系背景之间的联系,三是将译者的行为特点与语言特点统一在"规范"的概念下,使得翻译研究更具整体性,四是激发了后来的译者行为研究和翻译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从事翻译批评活动的人 ,客体可以是译文、译者、译事 ,甚至是他人所写的翻译批评。翻译活动客体的宽泛性、译文文本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主体身份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批评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和多层次。因此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不是为了应对目前无法建立统一标准这一格局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是由翻译批评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主体性是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翻译主体研究是一个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甚至还包括出版者等在内的主体系统。它不仅体现在译者主体与作者主体的关系上,而且体现在译者主体与读者主体的关系上。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隋唐的佛经翻译以及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之所以出现了两个翻译高潮,在翻译的主体性关系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将从翻译研究的主体性出发,着重分析当时各翻译主体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6.
姜燕 《英语辅导》2010,(4):165-168,171
本论文从翻译能力的主、客体的全新视角,对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审美能力和转换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认为:认识并辨清翻译能力客体的特点,充分发挥翻译主体的能动性,有利于在翻译教学中对翻译主体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翻译伦理研究应该区分翻译的伦理与伦理的翻译两个概念。翻译伦理是对翻译活动本质的哲学思考。翻译的伦理与语言伦理相关联,其目标在于尊重异质的文化他者,保留原语中异的文化特征,从而在丰富目的语的同时,实现原作的重生。伦理翻译是指翻译活动中译者由于在内在伦理或社会主流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文本中伦理关涉因素的"改写"。它是"文化转向"对译者主体翻译策略的影响,体现的是译者的主体伦理。  相似文献   

8.
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从价值哲学角度讲,翻译标准即译文价值的评判标准.传统的一元翻译标准重客体,轻主体,走向了绝对客观主义;而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翻译标准则重主体,轻客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现相对主义.合理的翻译标准应该主客尺度兼顾,翻译标准可以是多元的,但多元存在的前提必须是有最低限制的.  相似文献   

9.
美,无处不在,也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趋美,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体验观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为基础,对译者的翻译认知能力具有巨大的解释力。翻译体验观指导下的翻译认知能力要求译者通过认知主体的体验认知活动,增加对语言、文化及文本世界的体验经历,并以翻译实践的检验培养和不断提高翻译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主语英译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的影响,英汉句子中的主语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汉英翻译中主语的确定关系到整个英语译句的表达。本文讨论了汉英翻译中确定主语的方法,以及选择不同主句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Intersubjecttvity should be an important gniding principl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According to intersubjective theory, the paper studies the two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neither of the two strategies should be adhered to rigidly and the practice of either should partly depend on the constrained factors in trans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one of unity of opposiles and the influence of either does not concentrate on one way only but two ways or intersubjectivn.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反映存在"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翻译观基本都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后期人们对于语言的本质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语言就是存在",而不再是人认识世界的理性工具,传统理论中原文与译文的关系遭到了颠覆,人们开始怀疑语言是否有确定的指称,是否能在译语中实现对等,是否能完全理解文本原意。  相似文献   

14.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一书为我们探索翻译美学,开启崭新的理论维度。本文力图超越旧有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法,在“主体间性”的视域重新审视文学翻译活动。本文首先质疑传统翻译原则的合法性基础,其次深入剖析文学翻译活动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即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进而提出文学翻译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回顾中外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之上,就当前译界争论较多的本科翻译教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提出以下观点,教师应在翻译的教与学过程中找寻出路和方法,应有宏观思想作统领,要加强学科理论的教授和学习;还应从翻译学的主体——学生中培养学科意识,强化抽象思维,进一步打牢译学学科建设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法律语言与法哲学的关系,分析了法律文本的类型及其翻译,并以法哲学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在翻译法律文本时,要注意译文形式与其法律内涵、译文准确性与其模糊性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翻译技巧教学与英汉思维方式及语言对比知识联系紧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进行探讨:具体思维、抽象思维与词类转换技巧教学;主体意识、客体意识与主语选择、被动态翻译技巧教学;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增词减词、长句翻译技巧教学;螺旋型思维、直线性思维与句子语序调整技巧教学。  相似文献   

18.
翻译哲学探究的是翻译(通常是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翻译的哲学理论从哲学的角度透视翻译的问题,对翻译的过程和译者的角色进行思考。文章从斯坦纳的翻译哲学理论来看许渊冲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以阐述翻译哲学理论是如何体现在一位现代著名翻译家的实践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翻译方法和手段当中,总的说来有两种:直译和意译。意译又分直译兼意译,即增补意译和完全意译,究竟采用何种方式,一是要由整个上下文决定,即全篇文章或全书的文体风格来决定,二是要由读者对象来决定,即如果是给中国人看的,那就不妨采用直译法或增补法,如果是给外国人看的,那就最好用共情意译,他们一看就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