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千年仁里     
正听说安徽绩溪县瀛洲镇有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仁里。最近笔者有幸实地畅游了这个村落,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天理、地理、物理和谐统一的千年古村,是一座古徽州奇风异俗原生态遗存博物馆,是一幅天道、人道、商道色形斑谰的历史画卷。历史悠久仁里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古韵悠悠,是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此地历史上是徽商会集的水陆码头,千丁万灶,素有"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之说。她  相似文献   

3.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4.
董强  周恺 《百科知识》2013,(8):60-62,66,68
"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古人文渊薮、富庶繁华的徽州,不仅人才竞踊、文化昌盛,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亦享誉华夏,尤以民居建筑堪称精粹。徽州村落的选址多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观,在群山环绕、山明水秀的皖南,绘制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承袭千年的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与祠堂、牌  相似文献   

5.
陶昱 《科教文汇》2008,(8):45-45,93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徽商是一支儒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深远的影响。徽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地展现出"儒商"风度与独特的观念文化。因为徽商"贾而好儒",从而立于那个时期经商业贾的最高层次与境界,创造和拥有了高超的经营艺术。结合对徽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经营艺术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徽商经营文化的特色:"儒术"与"贾事"的会通。  相似文献   

7.
青山生绿水,地灵多人杰。安徽省黄山市(古徽州)的大小城镇,边远村庄,所见山、水、树、花景色绮丽,径、楼、亭、阁宏伟称奇,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这里无愧是徽商的发祥地,新安文化的故里,中国著名的文化、艺术之乡。古徽州,为何有如此秀丽山川、古建筑瑰宝呢?这与那里环境保护的几大创举分不开。水口,这是徽州文化村庄之绝。世代徽州人对水口精心设计、营建、管理和保护。水口一般依山傍水,在村头路边临近水源之处。每一村庄又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熔砖雕、石雕、木雕、绘画于一炉。它以亭、阁、庙、楼、桥为群筑建;并借  相似文献   

8.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历史常常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曾几何时,钟灵毓秀的徽州古城歙县,不仅创造了徽商这一奇迹,而且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徽州文化,从这儿的山里,走出了多少仁人志士,商战奇才。现在,一条巨龙正以非凡的气势,从歙县北郊富资河畔飞升而起,它就是黄山新龙纸业有限公司。方汉佐就是它的驾驭者。  相似文献   

9.
支梓桐 《华夏星火》2016,(6):101-102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朝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一支商帮,徽商们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多人.  相似文献   

10.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建筑文化代表之一,在建造、选址、规划、装饰等方面不但融合了传统哲学思维、地域风俗文化,更完美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