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一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敦煌研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的敦煌学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少大学先后开设敦煌学课程,并成立敦煌学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段文杰先生率领敦煌文物研究所(即今天的敦煌研究院)的广大研究人员发奋图强,纷纷撰写论文,涌现出一大批敦煌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敦煌历史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为了尽快地刊布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和第2期(以书代刊),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7,(1):5-10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研究》主编):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尽快地刊布本院敦煌学研究新成果,并积极推动全国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在段文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创办了《敦煌研究》期刊,于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一期和第二期,1983年《敦煌研究》正式创刊.1986年,《敦煌研究》作为季刊定期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3.
《敦煌研究》期刊从创刊至今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出版了100期. 《敦煌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敦煌学研究全面复兴的形势下创办的.文革结束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全国的敦煌学研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大学开始开设敦煌学课程,并成立敦煌学研究小组或研究机构,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以段文杰所长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及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术研究工作上来,使本所的敦煌学研究工作走上正轨,研究人员纷纷撰写论文,涌现出一大批敦煌石窟及文献研究的成果.远的影响.成为许多相关专业的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逝世。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锦阳,1946年到敦煌开始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和研究工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段文杰先生是《敦煌研究》期刊的创办者并长期担任《敦煌研究》主编,为提高期刊水平,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缅怀段文杰先生,本刊开辟专栏,邀请段文杰先生当年的同事、故友及相关学者发表笔谈,以纪念这位敦煌学专家。其中部分学者因年事已高或身体不适,我们采取了谈话记录的方式。孙儒们、李其琼、关友惠、贺世哲、施萍婷先生的谈话,均由赵声良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其中贺世哲先生在与编者谈话后不久,也于3月初不幸逝世,在此,亦谨向贺世哲先生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5.
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初期的1944年4月,常书鸿所长就决定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艺术》学报,并向研究所所属设计委员会委员发出征稿函,计划于1945年1月出版第1期。1944年8月23日,常书鸿向主管单位教育部上书申请出版经费。1945年4月,《敦煌艺术》学报交付重庆的“说文月刊社”,但到1946年还未能出版,再加上其间研究所变更管理单位等原因,编印中的《敦煌艺术》学报第1期胎死腹中。1980年段文杰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后,即提出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研究》,并于1981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1983年出版了创刊号。由于《敦煌研究》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定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创刊40年来,几乎囊括了社科刊物的所有荣誉和奖项,这可能在全国的期刊界是绝无仅有的,值得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相似文献   

7.
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开创了"段文杰时代"。作为敦煌艺术研究者,他在敦煌艺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段文杰不仅为奋起夺回敦煌学中心呐喊呼吁,而且还特别注重敦煌研究院院史和敦煌学学术史的编写,并身体力行,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本文转录了新公布的6封段文杰给王子云、何正璜夫妇的信件,从中看到段先生对院史和学术史编写的构想和计划,请求王子云夫妇将《莫高窟全图》赠送研究院,并写文章表彰王子云于20世纪40年代初率团考察敦煌、临摹壁画、进行敦煌艺展的功绩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于2017年8月23日-25日在莫高窟举办了"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2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缅怀段文杰先生历史功绩、敦煌艺术传承创新、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段文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敦煌学大家,对敦煌艺术发展的各重要时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现仅就他在艺术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敬佩之心,做挂一漏万的回顾,以表达后学对先生深深的缅怀。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在敦煌文物研究所新的领导班子努力下,打破了以临摹壁画、塑像为中心的体制,改组了机构,制定了“保护、研究、弘扬”的方针,把以石窟为中心的敦煌学全面研究推上了中心任务的地位。不仅成立了五个学术研究机构,三个学术研究的辅助机构,还创办了季刊《敦煌研究》,当时是国际敦煌学界唯一的定期刊物,又在敦煌学的故乡诞生,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上午,敦煌文物研究所与日本客人举行了文物保护座谈会。日本方面参加座谈会的有日本文化厅厅长羚木勋长官及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研究人员一行四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段文杰,副所长樊锦诗、研究员史苇湘等同志参加了座谈。段文杰所长详细介绍了对敦煌壁画、彩塑所采取的保护方法和修复、治理病害所用的材料。羚木勋长官谈了日本对壁画、彩塑保护、修复的一些情况。双方表示要开展文物保护方面的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河西故事系列之一,赵声良著《莫高窟的守望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辈的足迹",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老一辈专家坚守敦煌大漠的点滴生活,生动再现了莫高窟人身上的执着和奉献精神;第二部分"感悟敦煌",介绍了作者自己80年代大学毕业后,带着梦想奔向敦煌后,亲身经历的难忘往事;第三部分"敦煌之缘",记录了被敦煌文化吸引结缘的国内外著名学者,以及为敦煌学发展辛勤付出的敦煌学人的感人故事。此书讲述了一代代敦煌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21日17时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绵阳,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为探求传统绘画的真谛,1946  相似文献   

14.
段文杰先生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专,1946年来到敦煌莫高窟,与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同仁们一道,开始了艰苦的敦煌壁画临摹和艺术研究生涯,从此,扎根大漠60年,潜心敦煌壁画的临摹和敦煌艺术的研究,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敦煌学专家.20世纪80年代,担任敦煌研究院领导职务以后,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开创了敦煌事业的新局面,带领全院职工把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8月23日,正值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前夕,借"用敦煌文化讲述丝路故事,与世界对话"的盛世良机,以纪念"敦煌领航者"段文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为先导,由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合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的"2017敦煌论坛:传承与创新——纪念段文杰先生诞辰100周年敦煌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爱国侨胞梁漱华女士代表梁漱华舞蹈协会,通过我驻温哥华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阎世训先生转交该协会捐赠给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基金会的二千元加币汇票一张。梁漱华女士曾于1988年7月18日率团到莫高窟参观访问。并与著名敦煌学专家、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进行了亲切会谈。她所组织的舞蹈协会,主要从事于敦煌舞乐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与敦煌艺术研究———兼议敦煌艺术研究的哲学方法穆纪光宗白华先生(1897-1986),原北京大学教授,国内外知名美学家、艺术评论家。段文杰先生在为纪念敦煌研究院成立50周年发表的论文《敦煌研究院学术研究五十年》中说:“……经20余位专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举办了"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段文杰先生在长期临摹壁画的基础上,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从美学和美术史的角度剖析了敦煌艺术的主要成就,给人们揭示出了相对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同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下,分析了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成就。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年之际,中国将为世界上10位最著名的敦煌学专家颁发国家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在这些获奖者中,84岁高龄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和他半个世纪的敦煌生涯格外令人心生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