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内容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体育教育也随之得到了更高的重视。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都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开始重视,积极进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实现对学生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的共同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体育教育改革下的学生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对通过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2.
丁亮 《拳击与格斗》2023,(6):102-104
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体育是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健康体育”理念的引导下,教育者要关注体育教学方面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和训练。课后训练可以作为课堂体育的补充和拓展,所以,教师做好课后体育训练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完成训练项目,能够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后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鉴于此,探讨小学课后体育训练策略的应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相关的体育教学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耐力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同时,相关的研究还表明高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逐渐地呈现出来的下降的趋势.因而,当前需要找出大学生的体育训练现状相关的问题,进而具体分析影响体育兴趣的相关因素,来培养起影响大学生训练兴趣的相关措施,来提升高校学生培养终身的体育训练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4.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对8所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学校体育进行调查,并结合在职业中等专科学校执教十年的经历,发现职业中等专科学校学校体育有以下特点:学生迫切渴望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不能很好如愿;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与比赛的开展不理想;体育场地与设施缺乏;多数同学没有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术,对体育知识了解不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且下滑严重。要想改变目前状况就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并加大对体育的投入,狠抓体育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训练与比赛,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体育教师要发挥核心作用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各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中高考体育训练而言,作为体育高考生必须面对的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提升高中高考体育训练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近年来很多高中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对体育训练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就高中高考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高中体育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于现代社会,大专院校学生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总结了主观能动性对于体育训练的作用,根据目前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境、意识认知、学习态度和教师技能四个方面研究了培养大专院校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宗伟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25-125,127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体育训练是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意志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们在参与体育训练的刚过程中,如果能够对体育训练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必然能够有效地增强训练的效果。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兴趣的培养对策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对健康和体育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体育训练中,在训练强度、方法、设备使用、场地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学生也可能会在训练中受伤。在此背景下,探索基于伤害预防的体育训练策略,旨在确保学生在获得体育锻炼益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受伤的风险,频繁的运动伤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使他们对体育产生畏惧感,最终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这无疑与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初衷相违背。因此,研究如何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训练中实施有效的伤害预防策略,不仅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持续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10.
组建体育高考训练队的目的是组织有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通过身体素质、体育高考专项训练和体育理念引导,向高校培养、输送体育方面人才。近年来我省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高考工作,体育考生人数大幅增加,体育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考入体育高校难度越来越大。笔者依据多年从事指导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经验,总结出组建优秀学校体育训练队四要素,这里与广大体育教师探讨、分享。  相似文献   

11.
冀远 《中华武术》2015,(2):33-36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参差不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训练,则会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的学生"吃不了",分层训练法的提出旨在探讨高中体育训练的新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高中生训练的质量,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仍然受到一些阻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巧妙化解由于学训引发的各种矛盾,对于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打造学校体育工作亮点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梅 《中华武术》2023,(3):14-16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初中体育训练作为一种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而训练器材的合理应用,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体育训练的效果。本文从训练器材在初中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针对冬季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不均衡性以及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行论述,旨在引起东北地区对青少年学生冬季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而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体育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实践中发现,各中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余训练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中职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竞赛效能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初中体育作为初中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且也因其较强的体验性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体育训练不仅可以使初中生实现全身心放松,还能使初中生获得快乐的体验,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但是在初中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受到了家长、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关注与重视。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来消除和减少安全隐患是学校和教师的必要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已经渐渐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体育项目逐渐开始成为判定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应试教育的局面导致现在的教师与学生只重视文化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采用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快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18.
张永利 《健与美》2023,(7):115-11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除了日常体育课外,还有重要的两项措施: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本文就强化中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及竞赛活动管理的具体途径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意义和具体策略,为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思路与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变得多种多样,从事过体育训练的人一方面具有好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经过在竞技场上的洗礼,具有了吃苦耐劳,呸忍不拔、克服困难承受压力的精神,因此体育特长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加以重视。体育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影响评价的分析工具,以山西、河南、江西、辽宁4省为例,从经济、教育、公平公正性3个维度,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中实施的4种术科测试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身体素质"模式下的术科测试工作效率较高,但是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没有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模式存在术科测试效率较低、测试过程公平公正性欠佳等缺点,但是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新生的选拔与培养,有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对高中体育课及课余体育训练起到了好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的社会影响及实施效果间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比较而言,"身体素质+非专项基本技能+专项"较优,"身体素质+专项"和"身体素质+综合运动技能"模式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