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读加强练强调实——《只有一个地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张琳莉《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分四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首先,课文由宇航员在宇宙中遥望地球引入,介绍了地球的美丽壮观;接着把地球和茫茫...  相似文献   

2.
紧扣题目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景泰县条山镇第二小学陈国芳《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围绕题目《只有一个地球》,一层一层揭示出“地球资源有限”,号召我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课文首先介绍宇航员遨游太空时看到的这一个美丽、...  相似文献   

3.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上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的一个句子。对于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人说用了比喻、排比;有人讲用了比喻、排比、拟人。有的出版社出版的与课文同步练习题中,说成是拟人的修辞格……这个句子所涉及到的是一个多种辞格运用到一个句子当中——"修辞的综合运用"问题。有时候在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二、能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环境保护的初步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1.你们看到过地球吗?每天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2.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球体?3.课文中哪一句话描写地球的外貌?(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4.指导学生朗读。三、学习课文3—4…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课文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相似文献   

6.
严杏  米仁顺 《湖南教育》2002,(21):47-49
(播放课件,教师配合课件深情地吟诵: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师:看到了吗?这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地球。(师板书:地球)评析用美丽的课件导入,配以一首同样美丽的谜语诗,由教师娓娓吟来,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美的冲击,为后面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作了很好的形象铺垫。师:地球我们还把它比做什么?生:故乡、家园、摇篮。师:哦!我听到更多的同学在叫“母亲”、“妈妈”,多亲切的称呼呀!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告诉大…  相似文献   

7.
火的传说     
在连绵不绝的大凉山中有一个火的民族——彝族。他们生于火中,祈福的火围绕着每一个新生婴儿;他们归于火中,火葬的习俗让生命结束得如同凤凰涅槃般美丽、灿烂。火伴随着他们的每一个子民从生命的开始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们甚至成为了这个地球上少数为火设立自己节日的民族,这是整个民族对生命的崇敬。就让我们走进火把节,走进美丽的月城西昌,去感受彝族火的文化吧。  相似文献   

8.
方霄  魏翠文 《小学生》2004,(6):26-26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水是地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地球表面,海洋占总面积的70.9%,平均深度达3800米,辽阔的海洋使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呈现出美丽的蔚蓝色。大海被人类称作是生命的摇篮,因为海洋中巨量的水是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源泉。地球上的水看起来很多,  相似文献   

9.
安舒昕 《小学生》2004,(7):55-55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这个星球是美丽的,博大的,是它给了人类、动物、植物等生命一个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地球,生命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地球是一切生命的“妈妈”。  相似文献   

10.
地球,它美丽、无私、伟 大。虽然对于茫茫宇宙,它 是那么微不足道,可就是这 样一颗渺小的星球,对于人 类,对于生命却是一个安全 可靠、温暖舒适的家。 对于地球,最贴切的比 喻词莫过于"母亲"了。母 亲给予我们生命,赐予我 们食物,呵护我们成长。假 如把地球比作母亲,那河  相似文献   

11.
王萍 《辽宁教育》2000,(2):63-64
一、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1.师:(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又何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走进文本,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专门介绍环境科学知识的,正确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介绍了美丽的地球,然后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最后又指出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从而让学生明白,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钱塘潮的形成》对潮汐的形成到  相似文献   

13.
陈颖 《云南教育》2002,(10):35-35,3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证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明力,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一、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全文。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14.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15.
人是地球的主宰,可以让沧海变成桑田,也可以瞬间把山丘夷为平地,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心冰冷坚硬,残酷无情。我们的生命之琴已经覆满了灰尘。我们发现,原来地球并不只是人类的,它是所有生命的家园。生命是跳跃的,没有静止的;生命都是美丽的,没有丑陋;生命都是高贵的,没有卑微。雅克·贝汉的《微观世界》给你展示了一个微观的唯美而逼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争名夺利,没物欲横流,人工造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固守大自然的规则,听其自身的牵引,日出而作。所有的可爱的动物也像我们人类一样,从早忙到晚,奔波忙碌,有爱,有死亡。但他们都那么认真地生活着,辛勤的工作者,你不会感觉到他们的渺小。甚至会感觉到他们的伟大,就像看到我们认真劳动的老朋友般亲切,想你诉述他们一切。让我们懂得,生命都是美丽而高贵的,不管他以什么方式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体会到生命的可爱和神圣,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上海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共有三篇课文:《沁园春·长沙》、《跨越百年的美丽》、《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单元提示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理性的美丽。即使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与美妙,不可重复。体悟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这个星球是美丽的,博大的,是它给了人类、动物、植物等生命一个生存的空间。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从而懂得课文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 ,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这一节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地球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地球只有一个,是人类赖以为生的家,更是大自然所有生物的家。“人”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应该细心呵护所有的生命。《大地的话》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诉说着大自然就像慈母,对所有的宝贝都无私地奉献的主题。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让学生展开一段与大自然的美丽之旅,使学生充分投入情境,体味诗歌的丰富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情境设置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和《宇宙生命之谜》两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资源,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而加速枯竭:有的是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但也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而不可再生,甚至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面临着危机。同时,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宇宙间没有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