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体育锻炼参与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在运动自我效能、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信念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提示以上四个因素可能是制约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能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情绪调节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攻击行为量表对南昌市各高校4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采用process4.1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情绪调节能力、领悟社会支持(r=0.66,p<0.001)(r=0.70,p<0.001)呈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r=-0.65,p<0.001)呈显著负相关。(2)情绪调节能力在体育锻炼与攻击行为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其部分中介效应值为-0.04,占总体效应的21%。(3)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情绪调节能力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结论:体育锻炼负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体育锻炼对情绪调节能力起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能力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能力和领悟社会支持负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情绪调节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通过情绪调节能力影响攻击行为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抑郁与体育锻炼、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DS自评抑郁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1)抑郁水平、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障碍及精神运动性障碍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次数以及时间不呈相关,抑郁的心理障碍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呈较低的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的抑郁呈显著的负相关;惩罚、严厉与大学生的抑郁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亲的拒绝、否认与大学生的抑郁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不呈相关。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关,父母应该适当调整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抑郁程度及其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社会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和社会支持因素都对老年人的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后,体育锻炼对降低老年人的抑郁得分仍具有显著作用。体育锻炼对城乡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体育锻炼减少抑郁的作用在城市老年人中更为显著。体育锻炼在直接降低老年人抑郁得分的同时,也通过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同伴支持程度间接降低了其抑郁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1)探讨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活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2)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检验这两个变量在体育锻炼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7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预测效应显著,纳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也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同样显著。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察职校学生抑郁、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的状况。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对大一、大二、大三以及五年一贯制的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系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抑郁或有焦虑或既有抑郁又有焦虑情绪的高职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和活动。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或两者皆有学生的体育锻炼总分明显低于不存在这些症状的学生,这一趋势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提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而且体育锻炼高分的学生具有低的抑郁、焦虑分,体育锻炼低分的学生具有高的抑郁、焦虑分。这说明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影响着情绪问题的发生,同时情绪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态度。而且,抑郁和焦虑情绪与体育锻炼有显著的负相关,这种相关在职高生中不受性别倾向和年级的影响。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抑郁(F=19.210,P=0.000)和焦虑(F=12.078,P=0.000)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一周锻炼天数、锻炼持续时间、运动意愿均进入了焦虑的回归方程;一周锻炼天数、锻炼持续时间、运动目的、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潜在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重庆市高校9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分别呈正相关(r=0.25,0.21,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3,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均起单独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06、-0.03,并且也起到序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是-0.03。结论:体育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也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依据应激理论、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理论,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运动员运动疲劳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63名一级以上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法)。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与运动疲劳程度密切相关,且多数因子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运动疲劳中的体力(情绪)耗竭是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年龄、运动等级、经济条件、领悟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是优秀运动员运动疲劳的重要预测因子;社会支持是训练应激过程中重要的外部"缓冲器",其中领悟家庭支持和主观支持起主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性别角色冲突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方法:自编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量表,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自主支持感量表,对长三角地区1 268名女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性别角色冲突、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均呈中等水平;性别角色冲突显著负向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同伴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在性别角色冲突影响体育参与意识中起完全并行中介作用,并且,在体育锻炼意志上,同伴自主支持感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结论:提高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性别地位,转变和引导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观念,创造和提供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支持环境,可能是提高女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引导和加强同伴间的体育交流,营造积极体育锻炼氛围可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持续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干预实验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娜 《体育学刊》2001,8(4):32-33
采用EPQ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筛选陕西师范大学1-2年级的学生抑郁倾向高分者为研究对象,以体育兴趣小组为活动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学生抑郁状况与个性特征存在着显著相关,改善抑郁倾向的效度与体育锻炼关系显著.有计划、有目的安排体育锻炼和娱乐性群体运动兴趣小组,更有利于改善抑郁状况和情绪稳定性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现实状况,寻找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式。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北大学本科生600人的体育锻炼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1)大学生总体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42.58%,男大学生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做小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占74.17%、中等运动量的占16.67%、大运动量的占9.16%,其中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量和小运动量;3)大学生焦虑、抑郁标准总分与年龄、年级呈正比,与性别、运动量呈反比。结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运动量的选择对降低抑郁、焦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验证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4所高校10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ER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USSCS)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抑郁进行评估。对调查数据依次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体育锻炼和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分别与抑郁呈负相关(r=-0.118,p<0.01;r=-0.570,p<0.01),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112,p<0.01),体育锻炼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087,p<0.01)和正向预测自我控制(B=0.115,p<0.01),自我控制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527,p<0.01),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起中介作用,Bootstrap95%CI为[-0.095,-0.027],效应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体重自我污名的双重属性出发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双刃剑影响及边界条件。方法:采用体重自我污名问卷、亲友锻炼鼓励问卷、锻炼价值认知量表、消极锻炼情绪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3 406名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重自我污名通过锻炼价值认知、消极锻炼情绪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2)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3)亲友锻炼鼓励负向调节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4)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和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论:体重自我污名显著促进锻炼价值认知的增强和消极锻炼情绪的削弱,进而驱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亲友锻炼鼓励在上述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有效应对体重自我污名的双刃剑影响,应在巧妙运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积极应对和防范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影响手机成瘾的内在机制,并构建2者之间的模型。为实践干预手机成瘾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人际关系困扰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扬州市某高校588名在校大学生(年龄:M=19.24岁,SD=1.20)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手机成瘾倾向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两两相关(p<0.0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β=-0.15,95%CI[-0.28,-0.01]),自我控制(β=-0.07,95%CI[-0.14,-0.02])和人际关系困扰(β=-0.03,95%CI[-0.06,-0.01])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既可以调节身体活动影响手机成瘾的直接过程(β=-0.15,p<0.001),也可以调节由人际关系介导的前半部分路径(β=-0.09,p<0.05)。结论 自我控制、人际关系困扰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社会支持水平对这一过程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越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动用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当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态度成份特征;通过对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动机、态度和喜爱运动项目的分析,提出培养高校9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光豪  高远 《湖北体育科技》2023,(5):447-450+46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和自我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认知重评策略是否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 本文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以及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04名大学生(男239人,女265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自我控制两两呈现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策略频率(β=0.206,t=4.647,p<0.01)和自我控制水平(β=0.202,t=4.541,p<0.01),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β=0.292,t=6.762,p<0.01)。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在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9,(4):114-120
提升大学生身体活动和有氧体适能水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以甘肃省6所高校的1188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朋友支持身体活动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身体活动问卷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朋友支持、自我效能感、身体活动和有氧体适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身体活动和自我效能感;2)自我效能感在朋友支持与身体活动之间起中介作用;3)朋友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即朋友支持→身体活动→有氧体适能和朋友支持→自我效能感→有氧体适能来提升大学生的有氧体适能。建议:1)学校可组建各种体育社团,组织以朋友为基础的各类比赛,鼓励朋友相互激励参与体育锻炼,充分发挥朋友支持系统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身体活动来促进有氧体适能;2)改善大学校园体育锻炼环境,使大学生熟练掌握多项运动技能,锻炼环境的可达性、运动技能的可选择性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身体活动和有氧体适能。  相似文献   

19.
徐守森  李佳新  樊雯  张菁 《体育科研》2018,(3):92-98,104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规教学和接纳承诺疗法教学对大学生情绪健康和正念特质的影响,并比较两者的效果差异。方法:以体育院校21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分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分别施加两种教学,测量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和正念五因素问卷。结果:常规教学可以降低焦虑水平,显著降低经验回避水平;接纳承诺疗法教学可以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显著降低经验回避水平,显著提高正念特质。两种干预方法相比较,接纳承诺疗法教学对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程度效果更明显。结论:综合比较,接纳承诺疗法教学效果更好,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备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玲  刘晓娇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08-1011
对12名听障高中女生进行6周的功能性课外体育锻炼实验,运用"POMS量表"评价和分析功能性锻炼干预的心理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听障高中女生在抑郁和精力2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紧张、愤怒和TMD总分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但实验后实验组各的项指标与情绪常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说明功能性锻炼对改善听障高中女生的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可见:重视并系统地研究有利于改善听障生情绪状态的体育锻炼手段,有利于听障生养成健身锻炼习惯,有助于其身心健康良性发展,从而为听障生日后积极地融入社会做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