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日本出版界认为,影响一般图书发行册数最重要因素莫过于定价,定价随印数增加而趋降,反之趋高。他们将发行册数与定价比喻为自行车之两轮,认为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制约。 对于出版社而言,擅长选题与冷僻选题都将影响发行册数。编辑在擅长选题的策划方面轻车熟路,这类图书在社会拥有长期的稳定的读者群,在装帧、开本、篇幅、定价等图书的外部形态具有共同的特色。编辑们运筹帷幄以其丰富经验确认最低标准印数。(以预订数确定印数则延长出版周期)出版发行一年间,如销售册数未能达标,说明该书预计印数与市场需要存有差异。有名文库本与优秀传统选题新版图书一般印数30000册,基准单价可稳定在500日元左右。一般图书印数3000册,专门图书印数2000册,数万日元的豪华本印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新闻出版业取得丰硕成果.图书出版产业持续增长,规模快速提升,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到2010年底"十一五"规划结束时,我国出版图书超过32万种,总印数71.7亿册(张),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数和总印数已居世界第一位. 本文利用《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发布的图书出版统计数据,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以研究和反映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选择图书最佳印数需考虑的问题河南科技出版社王茂森本文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谈谈确定图书最佳印数时应考虑的问题。1.转变观念,增强经营意识。在旧的图书发行体制下,出版社几乎完全丧失了图书的宣传发行功能,图书是否开印,印多少仅由新华书店的征订数唯一决定。这种...  相似文献   

4.
图书出版印数制定是编辑出版人员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出版社如果长期在这个问题上忽略管理,就容易造成库存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图书的经济效益和出版社的良好运行。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对图书出版的印数控制谈谈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首先,参与印数制定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在传统做法上,图书印数由责任编辑一人敲定,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很不妥。印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编辑虽然熟悉选题个体的特殊性,但对市场很难有深入了解;而发行人员直接与市场打交道,容易把握市场规律。所以,为了减少印数制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图书大中盘的特征和战略“图书大中盘”的本质特征在“大”字上。因此,我认为衡量图书大中盘的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点:首要的衡量指标是图书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与一般的图书发行企业相比较,图书大中盘应该在发行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体现在该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版社自办发行中对信息收集、市场预测及市场开发已日益受到重视,也就是出版社的市场化经营。市场化经营是相对于其机关化管理而言的,其特征直接表现为一套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一系列明确的考核指标,实质是在发行部门参与乃至主导选题和印数的机制下,衡量支出并取得预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畅销图书是出版界的“宠儿”,对近几年图书市场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每年都会有几本或者几个品牌系列的图书发行超过上百万册。在畅销图书的作用下,图书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有的图书动辄发行十几万册甚至几十万册,盘踞畅销图书排行榜多日;一方面大量图书起印数只有几千册,而且还不能完全到读者手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出版界的“丛林法则”已经是  相似文献   

8.
“印数”,是指书刊在一次印刷中的数量,应该真实地反映实际印刷的册数,但由于利益驱使,目前市场上图书所标的印数与实际印数不相符的现象却大量存在。一、多写少印这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利用印数促销。出版者为了更多地销售某种书,故意将版权页上的“印数”多写,...  相似文献   

9.
学术著作性专业图书,一般印数少,读者面窄,发行比较艰难,这是出版业遇到的共同难题。近来王益同志多次与中国书籍出版社职工探讨这个问题,并撰写文章提出十条解决专业图书绿色销路:  相似文献   

10.
图书的宣传征订工作是出版社自办发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科技图书而言,宣传征订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在此介绍一下我们应用ABC管理法,对图书的宣传征订和确定图书印数实施重点管理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浏览业内书、报、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难找到一篇探讨图书印数的文章。为什么呢?究竟是图书印数问题不值得研究,还是不易研究?或者业内专家及写作高手不屑于研究这个问题?不过话说回来,每本书都有印数,不管这个数字是印在版权页上,还是没有印在版权页上,它都是客观存在。而且印数问题决不是个小事,它困扰着许多出版社,影响着方方面面,试问一个出版社,上自社长、总编,下至编辑发行储运,谁不为它头疼?库存书问题难道不是因它而来吗?库存书增加,供过于求,正说明出版社对印数问题没有把握准确,如果印量适当,供需平衡,出版社何必花那么大精…  相似文献   

12.
最近,王子野同志根据国家出版局党组讨论的意见,向在京的局直属单位的领导同志作了关于国家出版局1981年工作小结和1982年工作要点的报告。王子野同志说:过去的一年,由于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各方面的努力,图书出版的品种和印数都有较大的增长,质量也有提高。据统计,全国出版图书(包括书籍、课本和图片)25,601种,总印数55.78亿册,种数较1980年增长18.4%,印数增长21.5%。全年出版书籍约18,776种,增长19.8%,印数28.3亿册,增长  相似文献   

13.
科技畅销书往往是科技出版社的品牌图书 ,通过再版 ,其印数大、读者面广、影响时间长的特点更为显著 ,对于形成和突出出版社的出版风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的社会效益必须通过读者阅读后才能在社会上实现。科技畅销书通过再版 ,可以使图书的发行数量不断增加 ,读者群不断扩大 ,从而使图书的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再版图书与初版图书相比 ,生产成本相对减少 ,而再版畅销书因为印数较大 ,生产成本相对更低 ,所以其经济效益更好。因此 ,科技畅销书通过再版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科技畅销书再版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印数     
在努力把科技成果加速运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今天,大大地改进为各类专业工作者提供科技新书出版信息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但这种先于出书乃至先于出书计划公布的信息,不应当是一些图书简介的简单罗列,其中应该有必要的材料,详细说明各种新发明、新工艺等的实质,这样才会比以往更快、更具体和更准确地确定读者对各种专业书籍的需求,从而确定其印数。众所周知,一本书的印数是根据图书发行部门的订数确定的,而发行部门调查读者需求及确定订数的基本依据正是附有每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新闻出版业取得丰硕成果。图书出版产业持续增长,规模快速提升,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到2010年底"十一五"规划结束时,我国出版图书超过32万种,总印数71.7亿册(张),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数和总印数已居世界第一位。本文利用《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发布的图书  相似文献   

16.
王涛:新闻出版署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管理司司长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互联网开架交易平台──书生之家网络,我认为它的切入点非常好。中国现在既有体制性的弊端又有机制性的弊端,目前的出版业还处在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转型的过程中,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出版业的发行渠道不畅通,无论是物流信息还是商流信息。比如1999年,全国出版物的总印数是73亿册,12万种图书,就等十每种图书平均印数是6000册。但实际上除去发行量很大的教材和普教图15,统称的一般图书印数不到2000册。而全国现有县以上的行政区域是近3000个,就是说现在一种…  相似文献   

17.
蔡磊 《编辑之友》2010,(3):48-50
一出版社存在的问题1.出版行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数量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货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8.
在图书发行工作中,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脱销和积压。脱销是由于书籍印数小于销数(产小于销),积压是由于印数大于销数(产大于销),恰到好处是由于印数等于销数(产销平衡)。印数的决定是否恰当,对脱销和积压有决定性的影响。按现行体制,现在是由谁(出版社还是书店)决定书籍印数?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是以销定产?还是以产定销?本文拟对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考察。决定书籍印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根据书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图书市场的严峻形势有目共睹:一方面,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下降;图书库存上升,图书货款结算周期越来越长,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图书发行折扣越来越低,图书退货率越来越高;成本持续上升,利润持续走低。随着绝大部分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甚至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社十周年。十年来,全社坚持“两为”出版方针,在探索、改革中前进,取得了较大发展。全社从建社初期的24人增加到近百名工作人员,十年共出新书1473种,印数10009.9万册;重印书618种,印数2816.3万册;发行海外图书359种,13.5万余册;获省以上优秀图书奖的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