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2005,(11)
柳公权小时候很爱学书法,十岁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有一天,柳公权写了一幅对联挂在大街上,十分得意。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老头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了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相似文献   

3.
柳公权练字     
1.唐朝有个孩子叫柳公伙,二、。.、认早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夸赞。2.一天,公权和几个小伙伴摆了张方桌,产行“书法”比赛姗介老头一看,见纸上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瞥l兮沪老头儿笑了笑说:﹃你这字还不如城里一个人用脚写的好呢!已6.柳公权不信,次日一早,背上馍布袋独  相似文献   

4.
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创立的“柳体”和他的一些书法作品,至今仍是人们学习书法的楷模(kǎimó)。可是,柳公权小时候写的字并不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指责(zé)。柳公权很有自尊心,也很有志气。他决心练好字,别人写一遍,他就写十遍,常常写字写到深夜。就这样,柳公权的字写得越来越好,时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于是他开始得意起来。有一天,村里的小伙伴们叫柳公权和他们一起捉迷藏。柳公权说:“玩这个没有意思,还不如比赛写字。谁写得好就当大将军,谁写得不好就给大将军当马骑。”大家议论一番(fān),最后都同意了。每个人各自找…  相似文献   

5.
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我国唐朝著名书法家。他从小练字,进步很快,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他经常和同学比赛,看谁的字写得好。有一天,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人路过,他放下担子好奇地看孩子们练字。柳公权递过自己写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辅导》2010,(36):F0002-F0002,F0003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上的成就,他和颜真卿齐名,世人美誉柳公权和颜真卿的字为“颜筋柳骨”。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诗人杜甫曾说"书贵瘦硬方通神",书法家中的"痩硬"者不在少数,但在文人里,茅盾算得上是佼佼者了。传统的学书之路茅盾的祖父是个秀才,虽然多次参加乡试未中,但练就了一手好字。他把自己双勾好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让小茅盾填墨,还时不时亲自把笔指导。在茅盾的楷书有了底子后,望孙成龙的祖父"双管齐下",一边让茅盾继续临写唐楷,一边教他临写"朝考卷"。好学的小茅盾不怕辛苦,坚持每天练习,先摹后临,不写上100个大字决不休息。就这样,茅盾在小时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小的他字写得有模有样。  相似文献   

8.
柳公权练字     
柳公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练字,进步很快,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他经常和同学比赛,看谁的字写得好。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柳公权的书法大概是最值钱的,时有"一字百金,非虚语也"的说法,在民间传得就更神一些,说"柳字一字值千金"。这些虽有言过其实的成分,但他的润笔费很贵却是毋庸置疑的。当时  相似文献   

10.
<正>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颜真卿可谓是勤奋苦学、终成大器的典范。他3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读书时写字,远远比不上过去念私塾的学生用功。毕竟是生在红旗下了嘛。字写得不好,老师批评归批评不至于打板子。这或许也就因此而少了动力。在上小学时练过描红,后来也写了一段时间大小字。但终是没有把字练出来。文革期间,我下放农村,书不读了,但受家父“书是你的门面”之教导,所以又学了几天柳公权与颜正卿。字虽然仍是没写出名堂来。但好歹算  相似文献   

12.
两人或更多人各写一句或几句而成的诗,称为联句诗。比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此诗的前两句由唐文宗所吟,后两句为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续。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柳公权的续句大不以为然,说其尽是  相似文献   

13.
王芸 《考试周刊》2012,(33):41-41
指导学生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字是人的第二外貌,即使在电脑普及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也离不开写字,写一手漂亮的字常令人羡慕不已,然而这不是朝夕之事,历史上许多书法家都是经过勤学苦练、锲而不舍,才收获硕果的,如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低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良  相似文献   

14.
<正>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散文写得好,作诗也十分出色。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经常在自己的临江花园里种植柳树。他有一个叫吕温的朋友写了一首诗来开他的玩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柳柳拂天。这首诗妙在作者把柳宗元的姓(柳)、他被贬的地方(柳州)、他所种的树种(柳树)和种树的地点(柳江)全都隐喻在诗句里,更有趣的是,它们都有一个"柳"字,真是妙趣横生。因  相似文献   

15.
图吉利     
有个人好图吉利。大年初一出门去拜年,出门前他在桌子上写了个“吉”字,心想出门定会大吉大利。没想到走了几家,连杯茶也没喝上。他气呼呼地回到家里,走到桌子边一看,却乐了。这是为什么呢?C图吉利@于志洪  相似文献   

16.
达观 《科技文萃》2001,1(7):148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 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 ,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 通达。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散文的地位和影响,实不下于他的诗歌。其散文《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全文只有一百二十多字的本文和四十多字的赞语。但就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竟出现了九个“不”字。这九个“不”字,堪称全文之眼目,言简意赅的刻画了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隐士形象。  相似文献   

18.
悟室评书法     
正曹长银书友的楷书对联,写得工整、大气,其中柳公权楷书的成分较多,传达出楷书技法较为娴熟的信息。作品通篇格局较为均匀、规整,每个字的运笔和结构也都安排得非常严谨、到位,给人以整体、和谐的感觉。现提以下建议:一、写柳体临习到一定程度后,往往越写得精到,结体越僵硬、死板,这是学柳体的通病,也是现在人很少写柳体字的原因。所以,我们在临习、创作中要尽量加以避免。二、落款位置最好再往上一点,加盖一方印章,且印章之间的距离要稍大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地从海外回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天,陶行知到一所保育院看望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在保育院,他把孩子们集合到一个大教室里,为孩子们讲课。讲课时,他把一个大大的"春"字写在黑板上,说:"大家看,在这个‘春’字里,我们仿佛能看见中华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歪着脑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听陶行知解释道:"‘春’字是由‘三’和‘人’,还有‘日’这三个字组成的。三人为众,只要  相似文献   

20.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好学,十二能为辞赋,稍长博贯经史,元和初擢进士第.官至太子少师、弘文馆学士等,《旧唐书》有传,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又遍习隋唐以来的楷书,融合欧阳询、褚遂良、李邕、颜真卿等各家之长,自成一家,人称柳体.柳公权比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