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是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数学学习是互动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交流、碰撞、生成、发展中,学生孰能无惑。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课堂会因教师的及时引导点拨而生成层出不穷的精彩,也会因教师错失引导良机而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那么,教师应该抓住哪些时机加以引导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预设保证了课堂的有序发展,而生成会演绎意料之外的精彩.高效数学新课堂中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充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也需要引导学生"说",说探究过程,说推理方法,让思想碰撞,让智慧交流,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教师要设计更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说、会说,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生成是动态的,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生成,巧用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更具活力,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文以"认识垂线"一课为例,对巧用课堂生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师生对话、课堂生成正逐渐代替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师生对话体现了数学新倡导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话,教师实现了对学生真正有效的引导,师生的心灵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个性有了彰显的平台……于是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对话成了课堂教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按部就班,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对话、摩擦甚至碰撞,现实生成的超出教师预期、教案规定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这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是师生和生生间合作互动的过程.为了实现互动生成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采用多样化交流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成果,积极地捕捉课堂互动的信息.在这平等的交流中,师生间情趣相互感染,智慧相互碰撞,心灵相互沟通,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被激活,学生的灵感不断被点燃,课堂上闪耀着师生情趣和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碰到学生"出错","出错"是学生最朴实的行为,是学生最真实的暴露。作为教师,我们应让这些错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成为数学教学的催化剂、促进点,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点、体验点、顿悟点。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巧妙地引导、适当地开发、恰当地处理错误,捕捉生成,快速反应,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经历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习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明晰数学的本质,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动态生成的活动场所。一个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分地探索学习的课堂。所谓有效的探究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让课堂因学生而鲜活.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笔者曾执教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这一内...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让课堂因学生而鲜活,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笔者曾执教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这一内容,课上学生的几处精彩"生成",展现出智慧的火花,至今让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之中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赋予学生交流碰撞的机会,给出一方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了知识的增厚,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生成,交流与碰撞使数学课堂真正达到灵动高效。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轴心,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灵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少不了对话,它是教材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碰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学生之间的分享与互动,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展开,并尝试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激起课堂教学的千层浪,让对话碰撞出星星火花,点燃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活动最大的平台就是数学课堂,而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数学课堂又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探究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有利于使数学课堂回归正途,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和“预设”是相对的.在数学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语言、做法都不在教师的控制之内,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仍旧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生成资源.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那思维火花就有可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产生.因此想要营造出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生成是不可避免的,对学生的错误生成正确巧妙地处理往往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若引导处理得当,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学生的错误为教学资源,从错误走向正确,让数学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上的"生成",永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尽力减少因"预设"不周而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尽力使课堂"生成"多一些意外的惊喜,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探究。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教学是有规律的,课堂需要预设;教学是动态的,必然会生成。如果课堂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生成。课堂的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前预设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常会有很多的思维火花和收获,但不少教师都只是将交流的方式局限于课堂对话。形式过于单一,势必造成学生的不愿讲或不愿听。于是我通过改变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考和心得,或以日记、绘画形式共享,或以讲坛形式交流,或以辩论形式碰撞……让学生在多向融通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尽管有时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让我们教师措手不及,但如果我们冷静地看待、灵活处理学生的这些"生成"之火,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学生适时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出动态变化,灵活地借助"生成",定会助推学生智慧的生成。一、借助"生成",顺势帮助学生清晰地厘清概念"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元素,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正因概念如此重要,故而它也就成了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对数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20.
"非线性"数学课堂主要目标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设置预习导航的方式来确定学习出发点,实时跟踪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自我升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习数学的关键是学会数学思考,追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