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效果较差长期困扰一些学校 ,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和道德困惑干扰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究其原因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忽视了心理品质教育。如果不重视心理品质教育 ,不将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加以系统地实施 ,提高德育实效只能事倍功半。一、心理品质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根据教育学的观点 ,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受教育者的身心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教育的目的 ,要在学生个体的身心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实现。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 ,思想品德是主导人的身心健全发展的灵魂。从德育的内容看 ,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思…  相似文献   

2.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  相似文献   

3.
闫祯 《甘肃教育》2011,(12):61-61
家庭过度教育是指施教者所实施的教育超过了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内容、方法等超出了社会对同龄人的基本要求。超出了受教育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二是教育超出了受教育者的现有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能教育、研探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教育分为本能教育、研探教育、学校教育进行比较,得到如下启示.1.教育目的和目标必须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2.教育内容必须强调基础性、生动性、多样性.3.传承教育方式不能全盘否定,单一传承模式必须改革.4.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充分肯定.5.教育者素质直接关系教育结果.6.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是融入教育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创造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提升教学水平,阐述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特征。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所谓的健康是指:“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生涯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达到个人生涯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手段。要使生涯教育取得一定效果,高校要处理好相应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物理学科的性质、教育的社会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高中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探讨了为实现物理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