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4,(5)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狡(jiao)猾(hua)的狐狸用花言巧语骗(pian)取了乌鸦嘴里的肉;你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农夫救(jiu)了一条蛇,活过来的蛇却要咬(yao)死农夫;你听说过龟  相似文献   

2.
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为众人所熟悉,寓言意在告诉人们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以下两篇文章都有点另类,语言风趣幽默,构思不同寻常,内容却又合乎情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两篇美文吧!  相似文献   

3.
<正>本色语文是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本色语文要体现的是语言的习得、思维的培养、人文的渗透。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保持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自我。小学语文教学要的是本色语文,本真的师生和文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示《狐狸和乌鸦》原文)2.给《蝉和狐狸》标出自然段,分段读课文。3.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及"察"和"戒"的写法。4.思考: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试着用第3题里的  相似文献   

4.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写的一部充满智慧闪光的童话,被译成一百六十种语言的"梦之书",它是写给孩子,也写给所有"起先都是孩子"的大人。故事中蕴含许多哲理,值得思考。小说通过一名飞行员告诉读者,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狐狸,等等。作者从当时处于的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出发,以友情和爱情为出发点,对《小王子》中蕴含的哲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森林里住着一只狐狸。它时常跑到附近的村子里偷吃的。有一天,这只狐狸悄悄地溜进森林附近的村子里。它碰见了一条看门狗,"你好吗,朋友?"狐狸问。"我很好,谢谢。"狗回应道。你为什么呆在这儿呢?走吧,我们一起去找好吃的吧。"狐狸说。狗觉得可以,因为它在主人家连饭都吃不饱。狗问道:"那我们该去哪儿呢?""我们去抓些鸡鸭来吃吧,"狐狸回答道。狗听狐狸这么说,十分高兴。它告诉狐狸它想要一只鸡。"你可以得到,但你必须  相似文献   

6.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份教学案例:《狐狸和乌鸦》。一、启发学生,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寓言故事,并且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配乐朗诵或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目的是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听"中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听"的能力。)师(提问):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骗得乌鸦一片肉)(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师(过渡):狐狸是怎样骗得乌鸦的一片肉的?乌鸦又是怎样失掉肉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会懂得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7.
刘庆昌 《师道》2009,(7):73-73
新课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教材是一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地编排、调整、补充,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应该提倡的教材观。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8.
狐狸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动物形象,特别是封建社会晚期将狐狸故事发展到一个高峰。狐狸展示的多是一种离经叛道、离群索居的行为,这些行为又将影响到故事中的人。而人物的行为是要让作者和读者来思考和批判现实生活。清朝的三部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邦额的《夜谭随录》,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都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狐狸形象和人狐关系。总体上狐狸是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这是作者们想要宣讲的道德---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善良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故事.东郭先生,农夫和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介绍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来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像这样一类的以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动物为主要形象的寓言故事,长期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喜爱,所以他们常常在学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左传》中有结草衔环的故事。同样,《聊斋.小翠》中的狐女小翠的报恩故事亦感人至深。《小翠》是《聊斋志异》最美丽的篇章之一。王太常年轻时因"无心之德"让一条狐狸"来伏身下",帮它避过了雷霆劫。狐狸为了报恩,将女儿小翠送上门,不取分文地嫁给了王太常的傻儿子王元丰。小翠于嬉闹中几次为王公化解官场危机,最终除去政敌,又治好了元丰的痴傻之症,并替  相似文献   

13.
"六一"的阳光在蓝天书写,"六一"的笑脸在花园绽放。"六一"的歌,深情甜蜜;"六一"的诗,豪迈奔放;"六一"的童话,梦幻神奇,令人神往;"六一"的故事,多彩动听,耐人寻味;我们是故事中的主人翁,是童话中的精灵;我们是诗的主题,是歌的旋律!  相似文献   

14.
狼、蛇、狐狸……许多动物被人类所厌恶 ,甚至仇恨 ,并不是它们的本性所致。它们远不是人类的天敌。而是我们的文化赋予了它们某种人类所厌恶的一些秉性和象征 ,所以它们的形象随着我们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特性。它们的美丽  相似文献   

15.
狐狸和公鸡     
孙阳 《家教世界》2008,(10):52-52
《狐狸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今天,我们再来听听几位小同学带来不同的狐狸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还记得上期的《狐狸和葡萄》吗?狡猾的狐狸总是出现在童话故事中。这一次,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吧,看看乌鸦嘴里的肉是怎么被狐狸吃到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听教师讲故事故事梗概:一天傍晚,饥肠辘辘的狐狸遇上了一只迷路的小兔子。正当狐狸张开血盆大口要把小兔子吞下去的时候,小兔子猛一个推手的动作,掷地有声地说:"慢着!不要吃我,这里是狐狸与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你要先给我道晚安。"狐狸道完了晚安,小兔子一连串的要求来了:"道了晚安,要讲晚安故事,要送我回家,把我放在床上,要给我唱摇篮曲。"狐狸一一做到,疲惫不堪的狐狸居然唱晚安歌的时候睡着了。这个时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一年开始了,小朋友们又长大了一岁,一定会产生新的阅读需求。今年,泡泡龙想给小朋友们讲一组关于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以狐狸、兔子等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叙述主人公与人类以及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某些道理。其中有很多可是风行世界的经典哦,相信,你们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不多说了,现在,我们就开始第一个故事——《狐狸列那的故事》吧!狐狸列那,在法国家喻户晓。他幽默、乐观、从不屈服,而且不畏强暴。但他也会说谎,欺负弱小者。他是生性残忍,还是迫于生计呢?他是狡猾奸诈,还是足智多谋呢?读完《狐狸列那的故事》,相信你们一定会有答案的。  相似文献   

19.
蚂蚁     
也许你还没注意过蚂蚁,因为它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小时候,在西部山区,荒山秃岭里生长不出什么稀罕的物件,更别说有灵性的东西。在干旱的折磨下,山是一味的荒凉,沟是一味的孤寂。偶尔能碰见一只狐狸,也只是对着你狡猾地望上几眼,瞬间消遁在荒山秃岭之中,让你痴想上一阵。有蛇却不敢玩,村里人说蛇是灵虫,不喜欢人玩它,记仇。而《农夫和蛇》的故事进一步教育我们蛇是毒虫,玩蛇等于玩命。故而遇到蛇,也只是远观。心里还直打鼓。百无聊赖时自然而然地就对蚂蚁熟悉起来。蚂蚁总是那么忙碌,总见它们行色匆匆,更多的时间是搬运土粒修筑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聪明的公鸡     
公鸡与狐狸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不,新故事又上演了。让我们看看这次狡猾的狐狸又想出了什么鬼主意,公鸡又是如何逃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