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在生活中传递真诚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 教学目标: 1.懂得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环境"等的描写来写好活动,初步学习抓住细节写具体. 2.学习修改作文. 3.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体会眼睛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固执""牢骚""竭尽全力"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的爱。  相似文献   

4.
动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动作不具体,动词运用不准确,动作不典型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分解动作,二是学生词语积累比较少,或者对词语理解的偏颇甚至误解.三是学生没抓住体现人物特征的动作.针对以上问题采用以下改进策略:分解动作,展现过程;准确用词,刻画人物;添加修饰语;加入适当的肖像、神态描写.  相似文献   

5.
正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过:"描写人物时,你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由此可见,具体的动作描写,能够把人物写活,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我们就该学习恰当地运用动词,来进行具体详实的动作描写。运用恰当的动词进行描写,会突显文章人物特点,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能够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丰富而具体。找准动词,恰当运用大家都听说过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贾岛认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相似文献   

6.
作文中少不了人物动作描写。准确使用动词,细致地描绘人物动作,会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位同学在与同学们一起玩了"猜词"的游戏后写道:我快步走上讲台,从小纸盒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题引入 1.教师板书"严监生",问:严监生是谁? 学生交流资料.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监"读jiàn,"监生"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花钱买来的.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揣摩"登时、诸亲六眷"等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典型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讽刺的表达方法。3.积累文中精彩片段,愿意主动去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故事。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A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表现"窃渎"滋味的语句。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渎书的热爱以及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激发读书兴趣。3.学习并运用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领悟并运用动作及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3)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教学准备:(1)看动画片《哪吒传奇》。(2)课件。(3)人物头饰、道具。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1)欣赏《哪吒传奇》主题曲。(2)谈话:歌曲叫什么名字?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传奇之处?(3)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哪吒闹海。(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神"是散文的内核,是散文创作必须紧守的核心;而高明的散文,往往会用貌似漫无边际的笔调,四处泼洒,看似散淡而紧扣内核.作为人物散文,文本还必然要用一定的描写手法来写活人物.教学中,紧抓人物散文的"神",就可以抓住关键,理解人物散文的要义;充分体味人物散文的"形",往往可以体验到优秀人物散文的精妙之处;抓住描写,既可以准确把握散文中的人物,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作者的笔调,体会人物散文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层次清楚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朴素清新、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2.教学难点: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教学方法:使用导读法、在本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第一步,在审题、辨体的基础上了解本文是写景散文,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写了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紧扣线索,梳理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文章的双线交织之美。2.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情感。3.抓住矛盾冲突,赏析情节的"生发——突发——爆发"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4.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文章的深刻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序表达。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具有神性与人性的特点。3.能讲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教学流程板块一:品语言一、再现情节1.听写:塌下、燃烧、挣扎、熄灭、缺少、冶炼、大盆。2.理线:根据听写的词语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天塌地陷、灭火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表达.  相似文献   

18.
<正>记叙文的可读性正在于文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应致力于两点:一是"像",二是"形象"。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像",功夫要下在观察上;"形象",功夫要下在描写上。本文主要谈描写的三个着力点。一、动作连贯化写人物连贯的动作,可以用系列的动词来表现。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通过典型、细致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随文作文.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抓住情境及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 2.乐于和他人交流习作,并能修改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