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很多人担忧,基因编辑技术的过快发展会让人类社会陷入伦理难题。不过,估计很少有人料到,它竟然登上了"大规模杀伤性与扩散性武器"威胁清单。在近期的美国情报界年度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基因编辑被列为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一。该报告称:"这种有双向用途的技术分布广泛、成本较低、发展迅速,任何蓄意或无意地误用,都可能引发国家安全问题或严重的经济问题。"美方情报人员产生这种担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  相似文献   

2.
“邪恶轴心”说——美国的反恐歧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他在演讲中指出: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除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外,伊朗、伊拉克和朝鲜这样的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和它们的恐怖盟友组成了“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其中,朝鲜“努力用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武装自己,同时却让它的国民被饿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04,(15):57-59
美英的民众开始对政府“秋后算账”了,到底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哪里?无论是核武器、化学武器还是生物武器目前都没有发现。不过美国人不会忘记,9.11之后“炭疽袭击”给美国带来的恐怖。这种有着诡异名称的病菌,就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生物武器。  相似文献   

4.
王秋宁 《知识窗》2001,(5):26-27
10年前的海湾一战,使曾经称雄一时的中东强国伊拉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号称中东强人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非等闲之辈.通过努力,他的许多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巧妙地保存了下来.在美国人看来,这无疑是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巨大隐患.为了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联合国成立了负责调查和销毁伊拉克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旷日持久的武器核查.……  相似文献   

5.
微波炸弹     
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2002年12月4日表示,联合国核查人员将证明伊拉克不拥有任何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并不能避免战争,因为美国一定会找其他借口对伊拉克宣战。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2002年12月4日表示,联合国核查人员将证明伊拉克不拥有任何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并不能避免战争,因为美国一定会找其他理由对伊拉克宣战。  相似文献   

7.
<正>"9·11"事件后,美国军方发展新型核武器的呼声日高。美国媒体称,反恐战争的需要是美国发展新型核武器最重要的"由头"。美国认为,目前一些所谓无赖国家或基地等恐怖组织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而新型核武器体积小、当量低,杀伤威力大、放射性污染小,可以更灵活、更精确地对恐怖分子实施打击。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核门槛国家"越来  相似文献   

8.
对于美国安全专家来说。每年将1100多万个集装箱运送到美国的巨大集装箱货轮就是潜在的特洛伊木马——每个都可能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例如脏弹一但是通常情况下。只有靠岸并卸下所有的货物后.这些货轮才会被抽检并进行放射性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再次进入伊拉克,调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世界各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和全球面临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广场》2003,(2):41-41
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离开伊拉克的4年中,由于全球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开展各种核查工作提供“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商业间谍卫星、超微型传感器、最新便携式细菌检测器和功能强大的雷达系统将大显身手。因此,萨达姆手中如果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它们在这些新装备面前将很难藏身。功能强大的商业间谍卫星可拍摄高度清晰的照片,并精确地反映出地面工厂、建筑和军火库的细微之处。超微型传感器则可连续不断对空气、水和土壤进行监测,寻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蛛丝马迹。便携式细菌检测器能够迅速对各种设…  相似文献   

11.
在反恐行动中,时常要面对恐怖分子以挟持人质、破坏重要设施等来威胁。如何保证人质的安全,防止恐怖分子的破坏,同时又能制服恐怖分子?为此,军事技术人员发明了种种非杀伤性(非致命)武器,这些武器在反恐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核武器、原子弹.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人们的心中,它们总是与毁灭、灾难、惨烈、残酷等词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军控活动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化生武器裁军更取得了显著成功。这无疑是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在军事领域中的实际反映。但当前世界和平形势并不稳定,未来仍有可能形成军事大国间对抗和冲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核化武器的风险将在比过去更高水平的基础上出现。但此种风险性远小于局部冲突使用化生武器的可能风险。跨国及国家内部恐怖活动中利用化生武器及其材料的情况正日益增加。”——陈冀胜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5,(1):87-89
激烈的美国总统大选.日趋混乱的伊拉克战后局势,2004年的美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美国科学家们结束了几十年来的缄默.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公开指责政府故意修改和忽略自己不喜欢的研究数据.而且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从气候变化到干细胞研究.再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尽管很多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科学家都感觉非常压抑.但我们还是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领域中看到了激动人心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深入战场的美军作战部队的死敌,人们就会想到潜伏在暗处的敌方狙击手、埋在路上的地雷或“路边炸弹”,或者核弹、洲际导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深入战场的美军作战部队的死敌,人们就会想至叮潜伏在暗处的敌方狙击手、埋在路上的地雷或“路边炸弹”,或者核弹、洲际导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位于美国马里兰州银泉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美国武装部队昆虫管理局,在此工作的研究联络官加利布里顿十分肯定地说,带菌昆虫也是未来战场美军真正的死敌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武器软杀伤     
在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中,兵器专家们除了研制那些硬杀伤性的武器之外,同时也热衷于对作战对方的人员和房屋建筑不会造成杀伤和破坏,却能使敌方人员和武器装备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的非杀伤性武器的研制,这种武器有人称之为“温柔武器”,属于炸弹一类的,便称为“软弹”了。因为使用“软弹”同样  相似文献   

18.
简岩 《百科知识》2007,(8S):1-1
中国的洞庭湖区人与鼠的搏奕以人的胜利暂告一段落,但是,潜在的危机仍然让人惴惴不安。在数以亿计、浩浩荡荡的鼠群面前,人们致胜的武器只剩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毒药。据估计,此次洞庭湖区灭鼠,官方和民间投放的毒剂不下10吨。  相似文献   

19.
<正>地区冲突、恐怖主义事件、贩毒活动正成为世界新的不安定因素。对上述情况,杀伤性武器往往派不上用场,而非致命的"人道武器"却可大显身手。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一张马赛克动图编码植入活性细菌的DNA。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生命进化历史过程中细菌和病毒斗争产生的"免疫武器",简单来说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中,利用细菌的细胞工具为自己的基因复制服务。细菌为了将病毒的外来入侵基因清除,进化出Crispr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