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约翰·霍尔特与美国家庭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学校是当今美国一种重要的教育选择形式。在美国家庭学校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约翰·霍尔特功不可没,他是美国家庭学校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甚至被很多家庭学校教育研究者和家庭学校教育者称为“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  相似文献   

2.
“家庭学校”是当今美国一种重要的教育选择形式。文章介绍了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许多有益经验,期望能对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发展有所启示。这些经验包括:学习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务实与包容精神,促进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借鉴美国家庭学校进程中法律冲突的权力认定方式,对我们当前类似教育矛盾进行合理的法理分析;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主张自主、自由和超前的学习模式,启发我们教育要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促进孩子的多元化智力发展;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儿童教育的全权负责态度,撼动我国家长对教育“卸责”应有的反思;美国家庭学校重视重塑宗教信仰及伦理道德教育,启发我们教育应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素养;借鉴美国家庭学校解决孩子社会化问题,提高家庭学校教学效果的模式,有效整合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资源,增强当前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家庭学校"在美国的迅速发展,义务教育法成为了其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在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家庭学校"在美国逐步实现了合法化。在"家庭学校"合法化的进程中,其成功实践是最为根本的原因;各种民间组织的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特有的法律体制有利于"家庭学校"逐步实现合法化;此外,"家庭学校"的合法化进程还得益于新闻媒体的大量关注和一边倒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4.
蒋帆  姚昊 《中学教育》2022,19(1):43-5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学校氛围与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标OECD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四省市抗逆力表现略低于国际水平;家庭背景层面,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生抗逆力提升更有效,而家庭社会资本则无显著影响;学校层面,学校氛围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抗逆力;学校氛围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抗...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中学生性知识现状堪忧,家庭性教育亟需改进,学校性教育瑜不掩瑕.对此,家庭与学校应正确认识性教育的系统性和构建三位一体性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校性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家庭性教育要增强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学校。本文着重论述了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关注孩子言行,及时与家长联系;信任、尊重家长;把握好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让老师与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下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7.
田夏彪 《文教资料》2014,(4):96-97,125
教育对象为人,人的发展属性影响着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整合。人的发展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时间上的终身性表明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必要性;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反映了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教育学属性;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则影响着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规范学习理论为框架,从个体动机和学校关注视角,调查了华中地区164所中小学的34644名中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劳动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参与家庭和学校劳动的时长低于国家标准,参与学校劳动的内容多样性低于家庭劳动;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足;男生、低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学生的劳动参与程度显著低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内部动机是正向预测家庭劳动内容和时间的重要因素,学校劳动关注是正向预测学校劳动内容和时间的关键变量。这意味着,可通过提升学生内部动机,提高学校劳动关注,发挥家校共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劳动参与程度,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家校社一体化体育是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体育教育理念。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共同责任;也绝非仅仅依靠学校一己之力,而是要依靠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联动。本文以家校社一体化体育作业(以下简称“一体化体育作业”)为抓手,简要论述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家庭、学校、社区各自的角色定位,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要求,这需要学校积极承担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学习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方针与政策;家庭教育指导以生活教育为本;整合利用社会育人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重叠影响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对学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叠影响,这种影响有助于学生在学校里和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来看,基于重叠影响视域的课程实施具有可能性,因为家庭的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社区是蕴含着丰富社会资本的场域。重叠影响视域下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是:成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行动小组;创建家庭式学校和学校式家庭;建立社区学校。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程度由高到低依 次为学校、家庭、自我、朋友、生活环境;女生的朋友、 学校、自我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男生;4年 级学生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2年级的学生;5年 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显著低于2、3、4年级的学生; 学习成绩为上等的学生在家庭、朋友、学校、自我和 一般生活领域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家庭关系融洽 的学生在家庭、学校和一般生活领域都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加坡年轻人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有漠视家庭的倾向.新加坡政府认为必须遏制事态的蔓延,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后,于2002年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旨在通过开设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家长、学校员工和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技能,进而促进新加坡社会的和谐发展.关键字: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家庭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契合度不高的现实下,青少年道德教育产生了"双面人"的问题."双面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观念上差异与错位,道德教育内容上的割裂与无序,道德教育形式的单一与放任.提高家庭与学校道德教育契合度,形成教育合力,变"双面人"为人格统一、健康向上少年需强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架起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之间的桥梁;关注教育内容的连接性与契合程度,使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朝着良性发展;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人性化,使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充满生机与动力.  相似文献   

15.
<正>顾润生:请问学校“润泽云阳少年的家校社德性共同体构建行动”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鞠秋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特殊家庭。特殊家庭的学生,如果得不到抚慰和爱,会产生一系列的异常现象。关爱特殊家庭学生,保护他们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家庭要积极配合,用爱感化他们;学校要高度重视,用爱温暖他们;社会要格外关注,用爱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家庭的性质与职能、家庭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都有变化。在现代社会 ,家庭的教育职能趋向衰退。而学校不仅承担固有的教育职能 ,而且代替家庭承担附加的“照管 (未成年人 )”职能 ;另一方面 ,家庭接替学校承担它难以胜任的教育职能 ,使孩子不遗余力地充实在学校吃不饱的肠胃。这使得现代社会中家庭与学校双方的职能出现错位。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 ,发达国家以家长 (包括未来的家长 )为对象的双亲教育活动日趋活跃 ,这些活动将促进家庭教育从经济型向理智型转化  相似文献   

18.
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主要指两者在学生教育中的权利和责任。因现实中经常发生两者的缺位、越位、错位和退位现象,为确保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统一,首先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部关系、教育功能、教育水平、表现方式和教育过程的区别。为实现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庭权责统一,应做到:以"太极型"家校关系为理念引领;实现学校指导家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相辅相成;协商确定学校和家庭的权利与职责;明确学校和家庭各自地位,积极协作;厘清学校和家庭各自角色,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9.
金朝林 《云南教育》2023,(11):22-23
<正>现代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特性和规律,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中充分发挥好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是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显而易见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聋儿学校,相比于一般的小学,亲子交流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搭建好平台,在家校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创设条件,为提升亲子交流的成效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