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养中学生的文学审美素质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自始至终地贯穿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区分美与丑、高尚与卑劣、科学与愚昧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能自觉地反感丑恶 ,热爱一切美好事物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语文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本文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让他们在语文审美实践活动中正确的发现美,深刻的感受美,恰当地评价美,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从而不断地创建美,这是中职语文美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语文教学既要遵循教学规律,更要合乎美的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审美心理规律,挖掘美学的因素,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品析、提高审美能力,多练笔、勤实践在生活中创造美,那么学生的审美心理必定会得到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必定会形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健康、积极、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却很少被提及。针对青少年尤为感到爱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欲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中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认真渲染美,深入发掘美,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引进美,准确表达美,努力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介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具有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语文老师更应该从语文学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猎古今中外,触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广博性出发,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中要进行审美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语文学科教育过程中所实施的审美教育,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作为实现审美教育的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古典诗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庆丽 《现代语文》2010,(12):107-108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大纲的规定明确地体现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指为了培养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美的感受、欣赏与创造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美育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首先情操,崇高的思想感情及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会学生去发现和欣赏语文课本中的自然风光美,人格魅力美,劳动创造美,文学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思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内心已有追求美、欣赏美的欲望与意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达到必要的语文教学应用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外,还必须鲜明地设置审美性目标,笔者认为,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有效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纲要>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在语文的各项训练和活动中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见,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一样,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常被淡化甚至忽略,以至于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使文质兼美的课文变得味同嚼蜡,所以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落实审美教育应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经典课文为载体,披文入情,重点领会文学作品的含蓄美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7.
杨军玲 《课外阅读》2011,(3):204-205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审美教育涉及许多方面和层次,众所周知,审美的基本形态包括优美、壮美、悲剧美、喜剧美等,这里我仅谈悲剧美和喜剧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及作用,以期推进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做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入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其中蕴涵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等。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要求我们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可通过“点化”和“指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挖掘美,使他们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去表现自然和社会的美与丑,并运用美的笔触写出具有美的内蕴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赵兵 《考试周刊》2010,(20):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