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小鸥 《寻根》2004,(2):34-37
《周易》本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占筮书。自从孔子作《易传》以来,学者又相继挖掘出其中深湛的哲学内涵。至于人们留意到《周易》中的古歌,是较晚近的事情了。对《周易》古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一研究拓展了《周易》研究的领域,扩充了先秦诗学研究的范围,对《易》学和《诗》学两个重要领域的研究都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易》在中国经籍中最富有哲学意义,影响深远。相传孔子老而喜《易》,作《易传》,近人多怀疑其说,然而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经传竟能证明孔子与《易传》确有密切关系。孔子嫡孙子思所著《子思子》已佚,尚有四篇存在《礼记》书内,其思想及所载孔子论《易》语,均可与《易传》印证。荀子也以《易》学著称,其学来自年辈和子思相若的馯臂子弓。《荀子·天论》的思想本于《易传》的《繋辞》,在《大略》中还直接引用《彖传》、《说卦》和《序卦》。继荀子之后,汉初的陆贾、穆生等都精于《易》学,他们或久居楚地,或本来就是楚人。这为流传在楚地的帛书《周易》经传提供了历史背景。帛书的发现和下面两篇文章的论述说明,《易传》绝不是晚出的作品,研究孔子及先秦儒家不可离开《易传》。  相似文献   

3.
高培华 《寻根》2012,(4):12-17
《易》即《易经》,又称《周易》,其中“八卦”之八个“数”和“象”,是人类最早的八个数字和八种物质概念,存有原始先民的思想轨迹;其中卦爻辞,记录有三代渔猎、畜牧、农业等生产情况,婚嫁等风俗习惯;《易传》十篇,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可以说《易》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渊薮。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周易》爻位说弘祖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后者是指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周易》的著作,是一部哲学理论书。《易传》中的《彖》、《象》二传在对《易经》的卦象和卦爻辞进行解释时,除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取象说和取义说之...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2月 16日至 2 0日在中国重庆涪陵召开了第五次世界易经大会 ,大会收到论文 111篇 ,有 88位代表在大会或分组会上登台发言 ,兹将其中涉及义理及伊川易传的部分观点简述如下 :关于《周易》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西方学者认为 ,中国  相似文献   

7.
沈云 《华夏文化》2021,(4):5-10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李零 《中国文化》2014,(1):57-79
中国经典,天文祖《尧典》,地理宗《禹贡》,《易传》道阴阳,《洪范》序五行,对中国思想影响至深。它们除《易传》附於《易经》,皆在《尚书》中,《禹贡》居其一。中国古代天下观,最初的表述就是《禹贡》九州。  相似文献   

9.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高照 《华夏文化》2002,(3):20-21
周易由《易传》、《易经》组成。《易传》诞生于春秋战国。当时,诸子百家曾出现过“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文化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