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帆 《科学生活》2014,(12):40-43
《科学生活》:您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否源于您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吴老师:我父母从事的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接近,我父亲是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华师大中文系的,他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古汉语。我之所以选择国学研究也是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只不过,父亲侧重于文学,而我侧重于历史,但都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我母亲学的是中医,我在高中的时候就通读了母亲上大学的《医古文》教材,我高三毕业那年,把我父亲大学四年学的古代文学的文选、古代汉语等与古文相关的教材也都通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2.
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重点讨论和比较了人的两种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首先 ,笔者界定了这两种人们所熟悉的思维及思维方式 ,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所关涉的内容及其指向。其次 ,笔者对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笔者认为 ,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 :指向或目标、表现特征、动力基础、发展步调的不同 ;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主要在于 :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关涉一个共同的区域 ,即作为伦理关系及其事实部分。而这一部分则是过去人们所忽视的 ,也是伦理与道德两概念的区别所在。之后 ,笔者进一步探讨了作为科学的伦理思维 ,即相似于苏格拉底式的伦理思维方式。借助于这种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方式 ,又追溯了中国传统伦理思维文化的特点及缺陷 ,以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 ,当前科学的伦理思维的培养和道德教育改造的方向。其中 ,我们倡导那种在优秀科学家身上可以看到的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的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及之间必要的并行不悖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看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这一主题,便想到了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他所倡导的山水城市和建筑科学,这些堪称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与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方面做出的典范。我认为,钱先生对待城市、建筑、园林学术问题上的科学思路、方法、精神以及民主意识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领会和借鉴。故在此作一些回顾、介绍与思考并和同道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4.
肖尚军 《科教文汇》2007,(10S):170-172
科学文化产生于近代西方并逐渐传入中国,但中国的思维中一直保留着原始思维的印记,科学的理性的思维缺乏,功利性、实用性思想十分强烈。中国未曾经受科学革命,缺少科学文化的洗礼。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科学文化的因子,因而在移植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便存在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产生于近代西方并逐渐传入中国,但中国的思维中一直保留着原始思维的印记,科学的理性的思维缺乏,功利性、实用性思想十分强烈.中国未曾经受科学革命,缺少科学文化的洗礼.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科学文化的因子,因而在移植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便存在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6.
关于思维与科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中西方传统思维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有其弱点,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为标准去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完全将中西方科学上的差异的恶果归于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苏主任,您好!现如今很多病人来看病时,会问:“医生,我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您可否帮我们读者答疑解惑一下,究竟这“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8.
探寻真相     
《科技新时代》2006,(6):8-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不断地听到人们谈论着各种“科学真理”适度饮酒对人体有益、有幽默感的男人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力会不断减退、素食可以降低人们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家似乎都认为事实显然就是如此.这些说法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不容怀疑。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哪种貌似正确的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呢?如果某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其科学道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由于哲学基质和文化基因的不同,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许多本质差别。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各自的特最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指出了近代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科学的原因,指出了中国要在科学技术方面重新领跑于世界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10.
《科教文汇》2005,(8):12-13
我想指出,我所说的观点和法国或西方国家所提出的想法不是很一致,但我的观点是很多公民都非常认同的,而且也是不少研究人员非常认同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研并不是仅仅服务于知识,而是科学研究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动力.科学变成了技术性的科学。那么技术性科学的特点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撰写“视点”文章,想到了这样一个怪题目,实际是三个关键词的熔合。所谓熔合,是指把两种以上坚硬金属熔化成一体,这正是我此文之意。科学是什么?就是讲究事实与规律。而规律和事实之间是制约与联整的关系。科学就是事实与规律熔合,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所以实事求是构成科学的本质。我曾问李德生:您领导解放军打过上甘岭,成为百姓称颂的“最可爱的人”的集中表现;您又在十年动乱中平息了安徽两派武斗,也是其他领导人无能为力的,毛主席大大夸奖您;在林彪集团要覆灭顽抗的关键时刻,又是周总理指示您作为前线总指挥,…  相似文献   

12.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在历史演变和沉淀中,形成了两种特质各异的文化基因——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本文以文化基因为切入点,以历史发展为轴线,剖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形成背景,从两者的传承、演变、碰撞到交互、突变、融合的过程,对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21日、22日,京沪两地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学者聚集上海,举行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会后发表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此宣言的发表引发了大陆一些学者的关注,地质学家陶世龙在他的一篇题为“一份奇怪的宣言”文中置疑这次学术研讨会为什么可以称为代表会议?清华大学的赵南元将这12位正式代表冠以一个称号——“反科学文化人”。但在另一些学者眼中,他们认为此份“宣言”仍不足以对目前盛行于中国的“科学主义”及其危害构成根本性的动摇,虽然他们表示欢迎“宣言”的出场。 我们认为在科学权威高于一切的这个时代里,这12位学者“宣言”的背后,绝不仅是他们的勇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泛泛的意义。“宣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甚至是全社会、尤其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从这份“宣言”里我们会联想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希望中的科学与现实中的科学其本质区别是什么?科学应该在整个人类多样性文化里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信赖科学与去信仰一门宗教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反科学是反科学中的什么?“科学主义”是现代人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吗?如果我们从前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即使曾经涉猎过这些问题,但在今天,当我们再次思考和梳理它们时,一定会丰富我们  相似文献   

14.
伊弥 《知识窗》2007,(7):46-48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俄天文学家代表大会上,每个代表都拿到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有这么一个问题:“您认为银河系现在住有我们的理性兄弟吗?”回答稍有不同,但意思都一个样:“当然会有。我们周围的星体成百上千万,而行星比这还要多,保不住什么地方就存在理性生命。”可另外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将来有一天可能同地外文明有直接接触?”——却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4,(6):23-25
《科学生活》:哮喘作为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与环境的关系密切,那么哮喘患者的家居环境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您给读者朋友们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经典科学①和系统科学②是两种不同范式指导下的科学形态,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空背景、文化背景,但是都有各自十分有效的应用范围。文章主要梳理和分析了在两个不同范式指导下的两种形态科学的不同认识论模式。在人类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需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描述和刻画科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统一论的提出者,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提问:统一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理论?是哲学理论还是物理理论?它有什么科学价值?下面我就谈一谈统一论的科学价值问题。统一论是一个建立在思维实验基础上的理想模型,是一个建立在数学模型上的公理化体系,是一个包涵经典科学和现代科学的综合体系。一、宇宙连续统假设和三大科学原理连续统问题是1900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著名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一个无穷大系统,如果它的元素是可以一一排列的,比如自然数系统可以这样排列:1、2、3…那么这个系统就被称做可…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的女性朋友在食疗美容方面,都有一个共识:多吃猪蹄、肉皮对皮肤好,可以美容。很多人将此归功于中国的一句老话:吃什么补什么,当然这句话不是完全没有科学道理,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一句玩笑。那么,吃肉皮美容究竟是有其内在的科学理论呢?还只是一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9.
整体思维引领重大自主创新的若干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科学探索的两种思维模式, 指出从 21 世纪开始, 应当以整体思维为指导,走中西两种科学文化优势相融合、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和西方高科技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整体思维在当代重大自主创新中的战略地位和初步实践及其如何应用的设想; 最后,提出了科技管理体制如何彻底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灵魂的实质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几乎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这样的说法:人死之后都以灵魂的形式存在。可灵魂到底是什么?是否存在?好像无法用科学来证实。 我认为人们所谓的“灵魂”不过是一种“自由意识”,说白了,就是一种特别的波,一种尚未被人类认识的波,当一个人还是受精卵的时候,这种波就以“自由意识”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或受精卵中,随着个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