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是反映人口总体综合体质水平的无量纲动态相对数 ,用以描述群体的体质水平。依据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功能需求及特性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算法分析、测度分析、构成指标的属性分类及对应算法等方法 ,建立了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 ,同时讨论了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应用解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人体质水平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地域分布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20~59岁成年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监测城市为单位(共93个单位),选取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身体形态综合指数、身体机能综合指数、身体素质综合指数和体质单指标等作为体质数据分析指标;登录国家和地方气象局和测绘局网站对93个监测城市自然地理指标进行调查、整理.计算比较体质数据、指标数据与自然环境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国民体质综合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着地球经度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距离河海路程呈显著相关关系,越是靠近河海,人群体质水平越高;气温、海拔高度、地球纬度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北方地区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南方地区;身体机能综合指数随着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高趋势;南方地区人群素质水平与海拔高度、地球经度的关系密切程度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肺活量与海拔高度简单相关系数为-0.315,偏相关分析后相关系数为-0.508,不同的海拔高度的人群,肺活量差异具显著性;结论:我国成年人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地球纬度相关系数很低,且无统计学意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与经度呈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即成年人体质水平总体上无南北差异,主要呈东高西低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国民体质研究工作的开展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决定于今年联合召开“体质研究与健康论文报告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 ,现将征文通知内容摘录如下 :1 征文范围(1)国民体质现状的研究 ;     (2 )不同年龄国民体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3)影响体质、健康国素的研究 ;(4)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研究 ;(5)体质监测和测定指标的研究 ;(6 )体质监测和测定评价方法的研究 ;(7)体质测试器材的研究 ;(8)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管理的研究。2 报送要求(1)凡符合征文内容 ,未在全国性学…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归纳法,对2005年广西国民体质指标和2005年全国国民体质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广西幼儿的体质显示出身体形态一般,身体机能低于全国水平,但身体素质总体好于全国同龄幼儿的特点.广西成年人的体质体现了南方人群身高偏矮、体型偏瘦的身体形态特点,呈现出较好的身体素质状况,但身体机能却出现了差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广西老年人的体质同样体现了南方人群身高偏矮、体型偏瘦的身体形态特点,表现出心血管机能控制比较好的身体机能状况,身体素质呈现出与全国老年人处于同一水平的现象.广西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列第四位,说明了广西的国民体质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广西的国民体质水平是较高的,表明广西的国民体质总体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2)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但反映其体质状况的各个指标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3)反映大学生体质状况的6项指标时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体质总体情况、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试验分数、身高标准体重和握力体重指数。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3-69岁居民体质达标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颁布的国民体质评价标准,对本省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再处理。以达标率对各年龄段、各人群组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了江苏人体质现状和总体规律。对构成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评分及其对总评分的贡献排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本省不同人群体的特点,使评价结果更具体。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国民体质的影响.研究认为:人均GDP、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文盲率、人均食物支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6个因子均与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显著相关,这表明经济水平、生态环境、教育状况、膳食营养和医疗保健是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5个重要因素.国民体质的提升需要多管齐下,政府应从以上五方面努力,为国民体质增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决策树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算法对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研究,用SQL Server BI Dev Studio数据挖掘服务建立体质水平与各单项指标的数据挖掘模型,发现影响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将决策树和关联规则综合运用于体质水平数据挖掘研究是有着显著作用.结果显示:影响青年人体质的是身体爆发力,影响中年人体质水平的是平衡能力,对老年人体质水平影响较大的是反应时和心肺功能.建议:为促进国民体质健康,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性别采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身体成分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成年人的健康意识。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指南》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对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试。结果:(1)成年男性的BMI均值高于女性BMI值,且均值都高于24kg/m2,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的BMI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20-39岁年龄组中,53.8%的男性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40-59岁年龄组中,高达72.1%的男性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3)正常体重组的体质综合评分最高,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5,(9):815-8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育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社团成员体质水平入团前与总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体质水平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体育社团成员体质水平参团前后(1年)有显著性差异,体质水平显著提高;体育社团成员体质水平入团后与总体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体质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体育社团成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的改善,在身体素质方面,性别不同,改善的程度有一定差别。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是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社团对于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国民体质的改善与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此外,由于体质可以综合反映某个群体或个人在某个时期内身体发育、生理机能等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国民体质的增强不仅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为此,了解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不仅为国家教育、体育和卫生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对甘肃省五所高校近三年的1859名藏族、回族、土族、东乡族、裕固族男女少数民族大学生(19y-21y)进行测试与分析。采用实地测试法、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选取10项指标:身高、体重、克莱托指数、BMI、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体前屈、50m、立定跳远进行分析。结论:(1)影响甘肃省男女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是由4个主要因素(共性因子)构成。男大学生为:营养状况因子、心血管机能因子、柔韧因子、爆发力因子,女大学生为:营养状况因子、心血管机能因子、身体素质因子、身高因子。(2)营养状况因子和心血管机能因子是影响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3)藏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回族、土族、东乡族、裕固族,裕固族和东乡族男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能够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及路径优化建议。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文本挖掘(ROSTCM 6)和PMC指数模型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指标体系模型,包含10个一级变量和40个二级变量,并结合PMC指数与PMC曲面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评价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样本中,6项为优秀,5项为良好;11项政策依据PMC得分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P3、P9、P5、P11、P10、P1、P2、P7、P4、P8、P6。研究结论:(1)我国颁布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主要采用“以学校场域为重点、以体育和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学生或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以促进体质或健康水平提高为主要目标”的战略;(3)我国国家级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质量呈现随颁布政策的行政机构级别升高而提升、随时间发展而愈高的趋势;(4)证实了我国国家级部门颁布的政策相对较优的理论;(5)我国国家级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设计总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四川省幼儿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研究人群,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四川省幼儿体质合格率达86.1%,总体呈现性别无差异、城镇明显优于乡村的趋势,综合评价状况属于中上水平;比较2005年监测结果,其总体合格率下降1.3%。四川省幼儿身体形态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城镇大于乡村,男性大于女性。幼儿身体指数指标表现为城镇幼儿的身体充实度大于乡村幼儿。四川省幼儿素质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变化趋势,男性在力量、速度、弹跳力、协调与平衡能力方面好于女性,女性的柔韧性好于男性。城镇幼儿的柔韧、速度、弹跳力、力量、协调能力与乡村幼儿无差异,而平衡能力低于乡村幼儿。与2005年监测结果对比10m折返跑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二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三是20~69岁所有年龄段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差;四是  相似文献   

16.
所谓体质,就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人的体质强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发育是否正常、强壮;体型是否匀称;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成年人体质水平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纪江  蔡睿 《四川体育科学》2011,(1):111-114,119
目的:探讨体质水平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关系,为今后我国体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方法: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20~59岁成年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省区、市为单位(共31个单位),选取体质指数、代表性体质单指标等作为体质数据分析指标;登录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网站对31个监测省份社会经济指标进行调查、整理。计算比较体质数据指标数据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之间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体质综合指数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文盲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5以上,且都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人文发展指数相关系数更是达到了0.67(p〈0.01);当人文发展指数大于0.8时(2000年此数值为0.7),体质水平随人文发展指数增长而提高的幅度将有所减小;在相关有意义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与所有体质单指标呈负相关,纵跳值与所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人文环境越好、经济收入越高、文盲率越低、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城乡居民体质水平越高,也证明了我国成年人国民体质水平东高西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幼儿体质测量与评价体系,使其更好地为幼儿体质健康服务。研究发现现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普及性较差、测量系统缺乏科学性、评价与反馈系统滞后、测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其科学价值的体现。因此以上述4个问题为中心,从实践者的角度对其内部建构进行解读,剖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策略性建议:(1)从政策性支持、发挥幼儿园的作用、提升家长认识(发挥亲子体育的优势)方面加强幼儿体质测试的普及性;(2)科学规范测试项目以完善测量系统;(3)发挥国家的导向作用、幼儿园的中介作用以健全评价及反馈系统;(4)规范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19.
在国民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而身体形态水平略有下降,身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增强国民体质的策略:逐步完善了国民体质相关法律法规,使国民体质增强工作有法可依;重视了体质研究,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力促全民健身;加强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提供健身场所;重视青少年体质;加强了营养、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为国民体质的增强提供全方位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同一比赛情况下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中枢紧张度等相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级训练状态监控仪,对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及中枢紧张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熵值是反映射击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运动水平更高的健将级运动员熵值更为稳定,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均值不存在差异性;(2)不同级别射击运动员中枢疲劳指数准备阶段、赛前阶段、赛后阶段呈现递增的趋势;(3)运动水平较低运动员赛前阶段中枢紧张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