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广西财经学院2004、2005级学生进行了SCL一90量表测试,同时进行了情绪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到:30.19%的大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障碍,5.7%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男、女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心理障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等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课”的实验结果,并建议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痛苦更深重。调查资料也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28%的人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而技校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技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以学生的质量来衡量,技工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落榜和初中分流的初中毕业生,生源素质偏低,加上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那么掌握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足球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自我认知障碍、注意障碍、恐惧障碍、疲劳障碍等,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关注这些障碍并能针对每种心理障碍现象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办法,总之,足球教学中也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沈利华 《中国教师》2014,(22):95-96
<正>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家长、教师一味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使得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更大的威胁,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显。一份针对我国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显示,在中小学多达34%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12.5%的学生存在心理缺陷,28.1%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一、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以及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有人说有10%的中学生有心理障碍.也有人认为已经十分严重,达到30%。由于现在在心理健康与心理有障碍之间的界定不尽一致,因此出现这种不同的估算是完全正常的。但不管究竟是百分之几,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障碍,并正严重影响着这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已是大家所认同的。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学生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并作一些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广西桂东地区 10所普通中学的 6 4 8名学生的心理障碍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2 2 .4 %的学生存在中等严重度的心理障碍 ,个别项目的心理障碍达中等严重度的达 30 %以上。且呈现出心理障碍的比例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除高三外 )。本文就此提出几条建议 :1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应在教师队伍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 ;3学校应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与之相符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4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5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 ;6学校、家庭、社区相互沟通 ,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里,教师遇到痛苦或不适,坚持给学生上课,这样的事很平常,谁也没有把它看得很重要.有资料表明,有78.6%的中小学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太大(<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5日),心理障碍发生率急剧增高,已经达到50%(2002年6月25日<羊城晚报>),而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比率只有20%左右.有心理障碍的老师,当与学生、同事、家长等发生矛盾的时候,有可能导致情绪失控,产生后悔终生的恶果.  相似文献   

8.
黄中岩 《文教资料》2010,(8):131-133
学生时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速度很快.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频频出现。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教师的师源性心理障碍。本文就师源性心理障碍对学生心理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指导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耿涛  耿诗然 《教书育人》2011,(27):68-69
大学时代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独自生活和学习,来自生活的苦恼、同学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学习中的困难、即将进入社会的就业压力等等因素,致使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程度加深。据悉: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日渐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合格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为此,笔者试图探索与剖析其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调适与矫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毕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三毕业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障碍者大约占10%,高考和家庭的压力是造成高中毕业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卫生措施,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各有不同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学者应根据实际制定出更加切实的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毕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三毕业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障碍者大约占10%,高考和家庭的压力是造成高中毕业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卫生措施,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各有不同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学者应根据实际制定出更加切实的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近年来,中职院校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科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快乐和忧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而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给人带来的痛苦更深重。调查资料也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28%的人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而技校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技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以学生的质量来衡量,技工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落榜和初中分流的初中毕业生,生源素质偏低,加上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那么掌握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有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的现象。在学生中出现了诸如焦虑症、抑郁症、偏执症以及精神病等心理障碍。资料显示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比例约占20-30%。这些心理障碍如长期积累而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引起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病变,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状况,已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近几年来,在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正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但是,由于这项工作一般要由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训练,能提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针对目前高职学生体育心理健康的现状,应通过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消除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学生的心理障碍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工作的任务,家长、社会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学生也要加入到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千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随机选取113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90%以上的高中生心理是健康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10%;(2)非毕业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百分比显著地高于毕业班高中生;(3)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浅谈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莲 《广西教育》2004,(7B):70-70
一、体育教学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过程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同时也包括失败时的失落和沮丧。学生在学习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体育运动过程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无论是在体育课教学还是在课余体育锻炼,还是体育比赛,我们常常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平时一些乐观开朗、充满激情、富有朝气、满怀自信、生龙活虎的学生突然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样子,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身体不适、生活遇到打击、情感受挫、工作不顺、学习压力大等等,因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作为体育教师,发现这些现象出现以后,除了体贴关心和帮助学生以外,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分散不良情绪的注意力,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其可能性的理沦依据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呔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显示,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