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现行文件阅览窗口的一些现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市、区县综合档案馆相继开设了现行文件阅览窗口,将原先束之深阁的政府部门文件向社会公众开放,满足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当部分市民的需求,这对政府职能转变,政务信息公开,意义非同小可,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同时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档案部门在社会上和公众间的影响,是档案管理服务机制创新跨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2.
对现行文件中心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务信息公开是一种国际化的大趋势 ,也是我国政府实现“信息引导”和“信息服务”职能的重要前提。最近 ,档案部门从促进政务公开的大局出发 ,积极主动地开展现行文件的开放工作 ,继广东深圳、北京昌平、江苏常熟之后 ,各地综合档案馆的现行文件资料阅览中心相继建立 ,一时间 ,全国档案系统的现行文件中心热不断升温 ,在媒体推波助澜下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片令人欣慰的繁华景象。归结业内人士和媒体对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评价大致有四个方面 :其一 ,它是政府信息对外开放的有效形式 ,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 ;其二 ,它是档案部门…  相似文献   

3.
张翠华 《兰台世界》2007,(11S):31-32
现行文件阅览正在档案部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新生事物一出现的确打破了看似一向平静的档案部门。见诸新闻媒体的报道说:档案馆因现行文件的阅览出现了门庭若市的现象。当我们静下心来,对现行文件阅览进行细心审视,却发现原来我们内心是存在着很多困惑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行文件开放是指政府机关将其正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与公众利益有关的各种文件信息向公众开放的过程,现行文件开放是档案管理部门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从档案利用的角度讲,则是指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将可以公开的现行文件提供给全体公民利用的一种服务方式。现行文件开放是政务信息公开最重要的形式,是公民个人或团体依法享有知情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现行文件开放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开放主体地位是由国家档案法律确立的,政府行政机关作为现行件开放主体的地位也必须由国家法律去确立。至于政府行政机关现行件开放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后,档案局(馆)的现行件阅览中心是否继续开办,应视情况而定。即使继续开办,也必将处于非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档案时空》2003,(10):38-38
《档案》2003年第3期发表了魏宏举的文章,作者对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现行文件决不是档案。按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就是运行到一定阶段的文件。“运行到一定阶段”的条件限制,是档案与文件的本质区别所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档案虽然是运行到一定阶段的文件,但正是由于经过了一段实际的推移,其作用发生了变化,人民对它的管理方法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我们决不能因为档案部门要搞现行文件的开放工作,就一定要抹杀文件与档案的区别,非要把文件说成档案不可。这是从理论上讲不通的,在实践上也会造成极大的混乱。第二,档…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是档案部门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一个成功尝试。随着2001年深圳、北京昌平、江苏常熟市档案部门现行文件资料利用服务中心的相继建立,一时间,全国档案系统的现行文件服务热不断升温,武汉市档案馆也不例外。武汉市档案馆是该市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档案馆,目前收有市直机关21个部门的4000多份现行文件,已于2002年11月初向社会开放2000年至今的所有非涉密现行文件,该馆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市民只要持居民身份证或单位证明等有效证件,即可免费查阅。据统计,自2002年11月11日开放现行文件以来,武汉市档案馆平…  相似文献   

8.
观点集锦     
我国现行文件开放利用模式的现状目前存在3种模式:三级服务模式,是指依托各级政府公共信息系统,开展政府机关、机关档案室、档案馆为主的三级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主要包括政府机关通过网上政务系统公开文件为社会提供利用;机关档案室将保存的现行文件向社会开放;地方综合档案馆对主动收集和发文接收的现行文件通过文件阅览中心对社会服务。二级并存模式,指以多元化中间性档案保管机构(机关档案室、(类)文件中心)、档案馆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增强档案工作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四川档案》2004,(1):23-23
文章认为档案工作提升服务功能和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开展现行文件阅览工作,本文从开展现行文件阅览的意义及抓好四项建设,确保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功能的发挥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档案网站作为档案部门服务社会的窗口,及时将公众关注度高、利用频繁的现行文件向公众传递是其重要功能.从2000年第一个现行文件中心建立到现在,档案网站现行文件网络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三方面来研究档案网站现行文件的服务工作,使读者能对现行文件网络服务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又称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或阅览中心,俗称文件超市。它是各级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拓展档案工作服务领域,为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政策法规性现行文件的查阅需求,依托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为社  相似文献   

12.
黄项飞 《湖北档案》2004,(10):12-13
从2000年深圳市试办全国首家件档案服务中心以来,一些地方的档案部门相继建立了现行件服务机构,对政府的现行件进行集中式的收集、整理和开放服务。这是档案部门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政务公开的一扇“窗口”,它使政府倡导多年的政务信息公开得到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但是,在  相似文献   

13.
开放已公开现行文件工作是档案部门顺应政务信息公开、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托档案馆成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向公众集中公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文件,受到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档案局(馆)是代表通辽市委、市政府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的部门,是通辽市档案保管的基地,是市政府指定的现行文件阅览和政务信息公开场所,是市文明办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辽市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和通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举措。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公民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促进全社会的深入贯彻实施。对  相似文献   

16.
《新上海档案》2006,(9):32-32
分析了现行文件公开实施主体的三种类型——档案馆、中间性档案保管机构和行政服务中心各自的优缺点。1、档案馆的优点表现在在征得政府机关的同意后,可广泛收集各类现行公开文件,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在未得到文件形成机关授权的前提下,档案馆没有划分和决定何种文件开放的权力.也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公开文件涉及的内容生疏,很难确切答复利用者专业性的咨询。文件的不齐全和相对零散影响了利用者信息的查全率。  相似文献   

17.
唐山、邯郸、沧州、衡水、张家口市档案馆及顺平县、滦南县、广平县档案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于 2 0 0 2年相继挂牌 ,向社会开放 ,引起了众多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省内数家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各种形式竞相报道 ,省外一些报刊也以醒目的标题纷纷转载 ,每天前来查阅文件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社会影响如此之大 ,反响如此强烈 ,超出档案部门意料之外 ,令人鼓舞 ,发人深思。开放现行文件是 2 0 0 2年我省三项创新工作之一 ,实践证明 ,创新是成功的。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赢得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更重要的是为档案部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已公开现行文件开放阅览服务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蓬勃开展,它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设了新的窗口,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具有积极的意义。军队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一种特殊类型的综合档案馆能否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开放服务?本文仅就军队档案馆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开放服务的必要性、可能性等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完成档案法律法规规章从制定到落实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好这从制定到落实的“最后100米”,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立法之责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对现行文件开放主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敏 《档案与建设》2004,(12):15-17
2000年4月深圳市档案局试办全国首家文件档案资料服务中心,2001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现行文件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为方便表述,以下统称现行文件阅览室),这些举措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全国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座谈会上也获充分肯定。此后,全国各地档案部门相继成立了现行文件阅览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