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山文化得名于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的红山后遗址,距今五六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该文化区域先民在诸沃之野繁衍生息,他们以农为主,大量饲养猪羊等家畜,并辅以狩猎、祭祀、巫祝、观象等活动.兴隆洼、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遗址大量出土的玉器,生动地再现着这些远古文明.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被公认的、中国最早的、能称之为玉器的,是距今8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凌河上游的兴隆洼和地处辽宁阜新的查海玉器.并将这些玉器称为初萌玉器[1] .但是,在华夏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玉器并不是真正的玉器初萌,而是较成熟的玉器,并不能体现玉器早期的原始特征[2] .  相似文献   

3.
<正>直径5.5厘米,厚0.8厘米。浅黄褐色玛瑙质,整体包有一层白色沁。扁平,环状。玦口留有四个斜切面。因玛瑙质地较透闪石类玉材硬,红山诸文化直到发展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才开始使用玛瑙材质作为玉器原料制作玉器,此时的玛瑙质玉器器形较简单,目前发现仅有玛瑙环、玛瑙玦、玛瑙珠等。此器即为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玛瑙玦。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济南市东郊有个王舍人镇,该镇的大辛庄以东有处遗址,长600米、宽500米,是已经探明的商代遗址。该遗址于197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自1935年遗址发现至20世纪末,这里曾陆续发掘出商代房址、水井、墓葬数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铜器等70余件。也曾发现过卜骨、卜甲,但未见卜辞。  相似文献   

5.
2月19日,赤峰市敖汉旗政府副旗长邢和平听取了旗档案局2009年的工作汇报。旗档案局局长刘伟华、副局长李鸿雁就今年及近期档案局认真贯彻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6.
桐乡市留良乡湾里村,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近日在省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保管部门联合发掘的大量4000多年前良渚末期文化珍品,而令人刮目相看.据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桐乡湾里考古领队蒋卫东介绍,他们的发掘工作,自3月下旬开始以来,在1800多平方米的考古现场中,发现有古墓49座,可称迄今为止良渚文化最大的墓葬群.经过三、四个月的发掘,已清理古墓葬43座,出土文物多达300多件,为研究良渚文化末期提供了有力例证,正因为如此,这里被命名为"新地里遗址".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我国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碰撞、交流,交相辉映,汇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北辛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和北辛文化的命名,以其久远的历史、独特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表明,“北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豫西南鄂西北地区乱石滩、大寺、下王岗等遗址的龙山晚期遗存进行分组分析,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相当于石家河文化中期晚段,绝对年代为距今4300-4200年;第二段相当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和王湾三期文化晚期,绝对年代为距今4200-3900年。通过对该地区龙山晚期遗存进行文化因素分析,将其分为A、B两类,其中A类遗存包括乱石滩、大寺、七里河、下王岗遗址第一组,属于石家河文化中、晚期遗存。B类遗存包括乱石滩、大寺、下王岗遗址第二组,八里岗、下寨、青龙泉、店子河遗址第一组,为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可命名为乱石滩类型。豫西南鄂西北地区在第一段为石家河文化分布区域,王湾三期文化尚未在该地区出现。到了第二段,除七里河遗址外,王湾三期文化已经全面占据该地区。以往所谓"乱石滩文化"等命名只是将不同时期、属于不同文化的遗存混为一谈,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周原遗址王家嘴村南发现一座铜器墓,出土一批青铜器残片和牙璋、卜骨等文物。铜器目前可辨器形者包括鬲、尊、觚、爵和斝,年代有早晚之别,鬲、斝、觚三器的时代为二里岗上层期,爵的时代为殷墟一期,尊的时代为殷墟二期偏早。综合判断,该墓属商文化京当型。铜尊为京当型商文化中首次发现的器形,其造型、纹饰与长江流域的铜尊有相似之处。将铜器砸碎埋葬的葬俗亦不见于以往发现的京当型商文化铜器墓。这批资料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京当型商文化葬俗、周原遗址京当型墓地的分布及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我国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碰撞、交流,交相辉映,汇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北辛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和北辛文化的命名,以其久远的历史、独特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表明,"北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垒 《北京档案》2017,(11):56-57
王平镇作为京西古代重要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地形险要,域内存有多处军事遗迹,这些遗迹对研究京西军事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档案资料为依据,探究在门头沟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军事设施遗址——王平汉代烽火台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即文化古迹,它包括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纪念地等.辽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古到今,在这块上地上留下了大量人类的史前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遗址和各种纪念地.据统计,辽宁现已发现的古遗址有1 100)多处,这其中,最著名的十大遗址是:一、辽宁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庙后山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距县城小市10公里,距本溪水洞15公里,是 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3.
后陈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重岗社区后陈村,在重岗山南侧坡地的边缘,距离县城约10公里。遗址于2013年春季由国家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在重岗山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遗址保存状况较差,在2013年冬季,因农民取土导致遗址再次遭到破坏,国家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破坏严重,目前遗址的面积仅存约200平方米,发掘所获的遗存很难完全反映遗址文化面貌,不过可以确定其为一处岳石文化时期的遗址,文化面貌上更接近于泗水流域尹家城类型的岳石文化,也受到照格庄类型的影响。后陈遗址是在泗洪县境内第一次发现岳石文化时期遗存,丰富了对苏北地区岳石文化的认识,扩大了岳石文化在苏北地区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4.
1月5日,湖北《宜昌报》以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中堡岛、朝天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标题和文内都说:这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人民日报1月22日三版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西陵峡两处古文化遗址发掘再次证明,长江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摇篮》,文内也说“在朝天嘴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目前长江中游地区……。电头是“新华社武汉1月20日电””。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春季,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位于周家庄遗址西北的崔村南堡附近选点发掘,揭露出龙山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及少量铜器。本文简要介绍该年度发掘所获的龙山期的遗迹与遗物,指出此次所获龙山遗存的陶器文化面貌与以往在周家庄遗址所见者大致相同,属于陶寺文化之范畴,但陶器的文化面貌较之以往所见者更为多元化。这些发现丰富了周家庄遗址龙山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周家庄遗址的聚落结构,晋南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兴县刘家峁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刘家峁遗址包含有仰韶晚期和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晚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晋西北新石器时代遗存文化谱系的缺环,有利于加深对史前时期晋、陕、蒙间文化传播、交流通道的认识和了解;东周遗存的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晋文化的分布范围及其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见诸报道的黄土丘陵晚商时期遗址很少,遗址的数量、密度、分布情况不清,学界由此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实际上,山西、陕西两省过去的普查已经发现了大量晚商时期遗址,只是尚未辨识确认。作者报告了山西省石楼县20处李家崖文化遗址的调查情况和采集植物遗存的浮选结果,发现聚落最显著的特点是规模小而分散,生计方式为粗放农业、定居程度较高。作者在以往调查材料中确认了300余处李家崖文化遗址、100余处西坬渠类型遗址,在文中报道了这些遗址的基本信息。基于这些工作,作者讨论了晚商时期黄土丘陵的文化分布、来源、年代、生计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文元 《档案》2014,(12):29-34
正今年夏天,无数人期待8年之久的丝路申遗,终于尘埃落定。6月22日,这一天,注定要写入中国文物史。在丝路申遗成功的遗址名录中,甘肃省的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5个遗址名列其中。这些遗址,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唯独敦煌悬泉置遗址是考古发掘出的遗址,其发掘往事至今鲜为人知。往事并不如烟。掀开尘封的历史,被学术界"丝路考古的伟大发现"的悬泉置遗址,它是如何被人们发现的,究竟有那些惊世发现呢?丝路驿站,大汉王朝尘封千年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初,为配合京四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一起,去康平县两家子乡聂家村陈家坟辽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期间,对陈家坟辽金遗址的周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意在发现与辽金遗址相关的遗迹和文化遗物,但未有发现。然而却有新的收获,即在距陈家坟遗址北约  相似文献   

20.
晋陕高原包括今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地区,属黄土丘陵的自然地貌单元。此区域文化面貌独立而极具特色,一般被认为属与商王朝同时期的方国文化,学者称之为"李家崖文化"。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清涧李家崖遗址、绥德薛家渠遗址、吕梁柳林高红遗址的逐步发掘和近年来清涧辛庄遗址的发掘以及周邻区域的调查和发现,增进了对该区域文化的认知,丰富了该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本文在搜集相关报告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晚商时期该地区四处遗址的聚落特征作对比分析,从位置、规模、布局、建筑遗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得以发现其间的共通和差异。结合该地区的环境特征,本文试图架构出晚商时期李家崖文化的聚落形态,以期对商代方国地理结构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