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艺作品的内容是指作者在一定的世界观(包括美学观)的指导下,以个人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经过艺术概括,表现在具体作品中的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作者对它的认识、评价。正如毛主席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二十周年纪念。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又说:“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  相似文献   

3.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阐述了一个著名原理:“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的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根据这一原理,毛泽东进而号召文艺家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亲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革命文艺理论这个有力武器进行写作,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深广的社会现实,并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晤,促进其学习劳动各方面的发展,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活是海洋。到底写什么?学生的学习、政治活动、生产劳动,扩大范围来说,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以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创作问题上,坚持还是反对这个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坚持还是反对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个基本观点,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一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艺术家反映生活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就是文艺的创作方法。在“四人帮”独霸文坛的时期,他们把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艺术概念搅得一塌糊涂,其目的就是为了反对革命的文艺科学,以便宣传他们的“三突出”等谬论,为他们推行反革命的政治纲领、复辟资本主义服务。在他们的毒害下,许多文学青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的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具有审美属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具有深长的育化作用和审美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看,艺术是作为审美活动的特殊种类出现的,也是历史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原始艺术的最初遗迹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至今,人们由艺术产生的审美需要,又引起一批批新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创作逐渐进入了特殊种类的劳动,现已成为艺术家们的职业活动——即有意识地进行创造美的活动。艺术的这种既是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而且具有审美属性的内涵,构成了马克思的著名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重新学习了他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学习,将原著的有关论点,围绕到一个主题上,试图通过思考、联想和引发,揭示艺术反映的基本规律.1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也就是说:文艺作品的基础和源泉,是社会生活;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古今中外广泛流传的文艺作品,都是真实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诗  相似文献   

9.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而是经过作家提炼、加工过的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塑造成艺术形象,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显然,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和实际生活不很相同或很不相同.这种不同,反映在真实性的问题上,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生活中真正发生过的事,若原封不动照实写入作品之中,人们仅会觉得虚假,不可信.有些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到了作品中,人们反而觉得可信。这就说明,在生活与艺术这两个不同领域中,是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艺术虚构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不是对真实人物的机械摹仿、简单再现,而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经过作家的选择、集中、想象、虚构等艺术加工的创造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它包含主观和客观存在两个方面。客观的方面是指文章的生活素材,这当然来自社会生活,正是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主观的方面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同样来自社会生活,而不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因此,我们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论写作运思中的表象运动王基国所谓写作运思,就是写作主体从生活中获得的表象,在一定的写作目的指导下,在想象中按一定的运墨行文格局自由流动的过程,是文章形象在作者头脑中的生成,简言之,就是表象的自觉运动。文本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因而在写...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的产物,也是作家描写内心世界的产物。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则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反映社会,表达作家的主观精神,形象思维则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论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邹龙华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它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用物态化形式体现出来的人类审美意识的积极效果,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的真实反映,所以不仅生活美可以成为艺术美,而且生...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经过艺术家头脑反映的产物。这样,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便不可避免地渗透在艺术作品中。情感是创作主体(艺术家)意识的心理尺度,也是接受主体(欣赏者)对对象主体(艺术形象)能否得到满足的深层情绪反映。审美情感体验无论对创作主体还是对接受主体,都会引起心理的昂奋和精神的愉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存在,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在艺术鉴赏中,总比人们一般的意识、一般的体验来得更强烈更深刻,可以使人或欢乐振奋、或悲哀沉郁,在心中激起情感的波澜。因而,艺术活动中的感情体验就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体现了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作为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学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通过塑造形象,真实、具体、典型地再现社会生活,是一定社会历史的集中、形象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文章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是作文的素材。可是,大部分学生观察事物不仔细,写作文的时候发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感受生活观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会观察,作文才会有话说;善观察,作文有话才会说。要想获取新颖的题材,我们就要形象地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第一性的。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近似正确的复写,是第二性的。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因此,作家、艺术家要进行文艺创作,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成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的反映,是心理过程的产物。那么,客观社会生活转化为文学作品时,创作主体心理过程的主导机制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很容易:因为要反映就必须进行认识活动.所以创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的产物,也是作家描写内心世界的产物。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