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炜发表于1986年的首部长篇小说《古船》刚一问世,便因其历史再现的独特形式以及与《百年孤独》的"形神兼似",引起评论界的热切关注。本文试图通过两部作品在叙事形式尤其是时间塑形上的汇通式比较,分析它们在历史想象与再现方式上的异同,进而为《古船》这一80年代经典文本在"影响—接受"过程中所偶合的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话语提供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依据,探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其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与香港现行司法制度及中国大陆司法制度的异同,以阐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一国两制”总方针解决香港问题在司法制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发烧友”一语已被测定为’93年大学校园十大流行语之一。(见‘94年1月中国青年报)尽管离开大学校园众人对它都莫名其妙,但它流行起来的孟浪势头却正在冲剧着报刊那软绵绵的版面,请看:①’93.2.14《中国青年报》新闻标题《发烧友又有好去处》②明年3月1日,由中国邮电出版社和香港《发烧音响》共同推出的或许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发烧友”杂志——《高保真音响》  相似文献   

4.
浅谈《古船》的结尾罗淑玲张炜的《古船》是新时期一部被誉为“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它以北方农村一个乡镇──洼狸镇为中心展开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建国后近四十年的历史,对以洼狸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文化积淀作了多方面的揭示,具有深沉而...  相似文献   

5.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考试评核局于2006年制订了《新高中课程及评估指引》,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及评价意见.从2009年9月起,香港实行“六三三”新学制.本文对大陆与香港高中数学选修课做若干比较研究,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以下简称大陆教材)和香港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初中《互动地理》(2 上)“议题一”(以下简称香港教材)为蓝本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优化我国教材的启示,以期对整合地理教学资源,推进地理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读写新闻     
据香港《文汇报》等报刊称,温家宝总理处理事务的风格可用三句话概括:轻车简从而富有效率;坚持原则且谦逊真诚;不说外语善引中国经典诗文。不说英文的温家宝总理喜好引用中国经典诗文。上任之初的首场记者会,温总理先后引用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于右任的《望大陆诗》。六月访港期间,他又引用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礼记》的“上不忧天,下不忧人”。2003年中秋期间看望国务院参事室工2003年年底各方媒体普遍关注的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尘埃落定》成为中学生“必读书目”的问题,目前又有新说法。…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明史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希腊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同属使用汉字的“中国文化圈”(或称“世界汉字文化圈”)由于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根同源,在语文教材的建设上也有许多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语文教材又各辟蹊径,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使它们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呈现出多元性和多样性。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分析、比较,我认为这四家语文教材的异同点如下——大陆《语文》、台湾《国文》、香港《中  相似文献   

9.
(一 ) 《边城》发表于 1934年 1- 6月的《国闻周报》。刘西渭曾称这是“一部 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①小说的发表,颇具意味地回答着 1933年以来的“京派”与“海派”之争,实践着“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的“京派”文艺思想②。 作品自从它的诞生之日起,便成了评论界一个永远的话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边城》始终是人们透视作者精神世界,解析作者作品底蕴的一个无法取代的窗口。面对作者笔下古朴、纯美的“边城”桃源世界,人们神往、礼赞,但又不免对沈从文的人生态度与文学理…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基本法》)通过七周年的日子里,尤其于香港回归指日可持的特殊时期,回首《基本法》确立的“港人治港”原则以及我国政府为实践这一原则所作出的艰辛努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正确处理香港原有法律,保证“港人治港”原则的贯彻实施的重要性等,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港人”的基本含义所谓“港人”,是香港人土的一种口语化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在有关香港的各种法律中,并未见“港人”二字.这里的“港人”,并非泛指香港居民。《基本法》第四条及第三章中所称的香港居民.既包括永久性居民,也包括…  相似文献   

11.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它被公认“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出现的第一流作品”,西方评论界称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话剧的奇迹”。全剧共有三幕,课文所选的是第二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欣赏。一、你们读过完整的《茶馆》剧本,或者看过《茶馆》电影吗?请说说全剧的主要内容。(学生说不全,由老师作简要介绍。) I 参考答案《茶馆》通过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12.
<正>隋抱朴是张炜的长篇小说《古船》中所着重塑造的一个主人公形象。对于这一形象,评论界论者纷纭,有人说:“他是一个博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企图普渡众生的苦行僧”;有人说:“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孕育出的一个博大而痛苦的巨人”……这些评论道出了隋抱朴形象的一些真实性因素,但他们都没能概括出隋抱朴的真正的性格内核。我们认为,隋抱朴真正性格内核是对于“原罪的忏悔”,这种忏悔并且已深入其潜意识领域,构成了他的“情  相似文献   

13.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现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现象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1989年3月《钟山》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刊,正式确定了“新写实主义”的名称。《钟山》杂志联合《文学自由谈》还在当年召开了研讨会,从此“新写实小说”这个名词开始被当代文学评论界和学界频繁提及。  相似文献   

14.
论及香港散文,总得提到小思。小思,原名卢玮銮,1939年生于香港,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该系任教。从1973年以来,她的散文创作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迄今出版的散文集有《丰子恺漫画选绎》、《叶叶的心愿》、《彤云笺》、《小思散文》等十余本。她的散文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活的特色而受到好评。《香港文学》1985年第三期曾出版“卢玮銮特辑”,多位香港、台湾与大陆的评论家就小思的散文发表过很好的意见。概而言之,或许可以用以下文字综述小思散文之特点:小思散文“内中有人有事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回顾:自1982年10月开始,中国政府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与英国就香港问题展开了22轮正式谈判,最终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此下称香港),并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6.
香港《壹周刊》发表长文称:“希望工程善款失踪”。希望工程当即反驳这一无端诽谤,为捍卫自身的清白,起诉至香港法院,将与《壹周刊》对簿公堂。今年6月24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在北京向新闻界宣布:该基金会委托的律师,将在香港高等法院正式起诉香港《壹周刊》。该会发言人称:被告无端诽谤该会发起、组织的“希望工程”,已在香港、海外华人世界和中国内地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已构成对中国青基会的民事侵权。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备受评论界关注。但论者往往注重评论方法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对文本自身真实的挖掘。本文借用“狂欢化”诗学理论,又不拘泥于这种理论,意图展示霍尔顿生活的真实世界,进而揭示《麦田里的守望者》历经半个世纪仍热力不减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     
“五谷”为何无玉米我国汉时起就有了“五谷”的称谓,但至今“五谷”中却没有玉米,仅是稻、禾(小米)、稷(高粱)、麦、菽(豆类)。究因在于,玉米的发源地不在中国,它传入我国才四百多年的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玉米,把它称为“印第安种子”,后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玉米于16世纪传入中国,当时外国人朝见中国皇帝,把玉米当作贡品。因为来自西方,早期人们称玉米为西番麦。选自《中学生博览》驴也可以“嘶”2002年第4期《毛驴何以“嘶”》一文说:“称驴叫为驴嘶,恐怕前无古人!”又说,《辞海》中“嘶,…  相似文献   

19.
《歧路灯》在1980年出版后曾一度引起轰动。香港报界称此书为“《红楼梦》以外又一巨著”,它的整理出版“使中国文学史有关篇目不能不重新改写或增缀若干章页。”国内研究界对此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鸣热闹一阵后渐趋冷落,近两年更归沉寂,似大有让此书继续埋没下去的趋势。我欲就此书略申己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千家诗》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一度是书商获利的资本。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到:“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民国间作为私塾教材使用,备受青睐。1980年后,它再度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迄今,我国大陆出版影印、白文、注释、绘图等形式多样的《千家诗》有240多种,甚至出现英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