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家长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您身边,也许就是自家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3.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4.
王敏 《今日教育》2008,(6):40-41
刚开学,这样的镜头在幼儿园里屡见不鲜:一些新入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或分别后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在哭喊的孩子中.有的是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有的是第一次上幼儿园。照理说,刚入幼儿园,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中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和潜在的危机,他们为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而感到不安,这类孩子还惰有可原,可是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怎么还是不爱上幼儿园,甚至还怕老师呢?难道,这也是孩子的天性释然?  相似文献   

5.
又有一批孩子要上小学或是升入中学,如果有选择的可能,什么样的学校是父母应当为孩子选择的?考虑的时候,学校的哪些因素是父母应当关注的?冉乃彦老师在他的QQ群里和家长讨论了这个问题。参加讨论的有的是家长,有的是老师,有的有双重身份;他们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学了,有的将要上学。他们的想法,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8.
正我班共有48人,其中单亲孩子占31.25%。这个数据让我倍感惊悚,这些孩子在失却家庭亲情的同时,他们对班级这个大家庭会何其渴求温暖啊!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形成他们较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这些孩子显然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应关注的重点。一、单亲家庭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分析1.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环境分析。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他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感情、兴趣、志向、生活习惯不和或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接手托班,面临的困难重重。的确,这些2-3岁的幼儿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一下子让他们离开父母、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之间难免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而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情绪会直接影响父母。  相似文献   

10.
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不少就是差生,许多孩子父母都是双职工,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应有的时间,有的还缺少正确的方法;有的孩子的父母外出挣钱,他们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孩子的学习好坏并不重要,只有一张文凭就行了;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溺爱,放松教育,使孩子更加任性,怕艰苦、怕困难,造  相似文献   

11.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耍是儿童的工作,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呢?可是,在怎样指导孩子玩的问题上,不同的父母却有不同的作法。有的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因此,不愿意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有的父母纵容孩子跟别的小孩子打架,没几天,小伙伴都躲远了;还有的父母工作忙,有小孩来家玩,嫌他们吵闹影响休息,等等。在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上,怎样才算正确呢? 应该热情鼓励他们跟邻居的小朋友、小伙伴玩。长大了,要鼓励他们跟同学玩。  相似文献   

12.
父母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  相似文献   

13.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父母的管教态度。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有的父母一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恐吓他“你再吵,就把你送幼儿园去,让老师来管管你!”这就在无意之中暗示孩子:幼儿园不是个好地方。其次,不少独生子女未上幼儿园之前,往往被关在家里由祖父母带领,难得有外出的机会,加之现在的住房又多为单元式的,孩子缺少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也就缺乏与别人相处的经验。在这种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一大群陌生的小朋友,自然会感到害怕。如果遇到的又是一位态度不够亲切和蔼的教师,那就更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焦虑,也就不愿上幼儿园了。为此,在孩子入幼儿园之前,应设法让他们有一些心理准备。一、让孩子尽量了解自己即将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将接触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当孩子在家里感到寂寞时,可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幼儿园,如“到  相似文献   

15.
如何批评     
刘霞 《生活教育》2014,(7):121-123
经常有父母和我倾诉,说他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都会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可让他们觉得特别头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受教,无论父母怎么批评、打骂就是屡教不改。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进行激烈的肢体及言语的对抗。父母们苦笑着说:“孩子就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这一世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种群"——独生子女,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理脆弱。有的孩子遇到有素养、有文化、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他们会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茁壮成长;而有的孩子遇到家庭教育理念严重缺乏的父母,"问题儿童"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7.
我班共有48人,其中单亲孩子占31.25%。这个数据让我倍感惊悚,这些孩子在失却家庭亲情的同时,他们对班级这个大家庭会何其渴求温暖啊!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形成他们较为特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这些孩子显然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应关注的重点。一、单亲家庭孩子生存环境和心理分析1.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环境分析。单亲家庭的成因很多,有的由于父母双亲某一方因病或其他缘故早逝;有的由于父母双亲结合后。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2014,(9):26-26
孩子在3岁左右逐渐形成性别意识,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生殖器更加感兴趣,这常让父母感到不安。有的父母希望通过严厉指责来制止孩子对性器官的探索,结果却可能事与愿违父母的过度反应和遮遮掩掩的态度,增加了性器官的神秘感,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9.
木木 《家长》2006,(Z1)
为什么要生养孩子?我经常向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问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孩子在身边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有的说是为了传宗接代,有的说是为了将来要有人继承自己的财产,还有的说是为了养老。总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在我的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父母说孩子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趣。可是当我追问为什么孩子会使生活充满乐趣时,他们经常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事实上,很多父母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学习,只是很少有父母能够对这个过程做出详细而深刻的解释。人们通常认为抚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融立 《家长》2014,(Z1):45-48
正父母可以为孩子充沛的感情开一道沟渠,给他方向和引导,让他驶向成熟的航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快速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灰心失望,有的烦躁易怒……很多父母都说:"那个可爱的孩子消失了,现在的他经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可以和朋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并报以愉快的笑声,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