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作品数量多,角度奇特,意向奇特而大胆本文首先探寻诗人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然后通过诗人的几首死亡诗来分析其死亡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死亡的主题在常人看来是伤感凄凉的,而狄金森凭借对死亡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死亡描述得有血有肉,有形有体。她对死亡深刻的观察和体验,对死亡的场景的描写和对生死的态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新颖独特而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与概念。作者通过分析诗人在不同题材的诗歌中意象的使用 ,使读者对狄金森独特美妙的风格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个人经历出发,剖析了诗人的经历对其心灵及其诗歌的巨大影响,并通过详细分析两首诗说明诗人对人类心灵细腻而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验主义的理论来源,超验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及超验理论的理论实质。超验主义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影响主要是从三方面论述的:超验主义肯定人的神性,超验主义强调直觉,超验主义崇尚自然。质疑宗教和吟咏自然及丰富的意象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鲜明主题和特色,从这些诗歌中可见超验主义理论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运用文本细读法,通过细读其宗教、意象、自然等诗歌来分析超验主义理论对狄金森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作为美国历史著名的女权主义诗人,其诗中表达了女性意识的崛起,从女性意识的萌芽、女性意识的反抗、女性意识的成熟等三个阶段对诗人诗歌的女性意识进行有效划分,最终得出女权意识的认知历史轨迹,同时对当代女性自我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在我死时》是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精品之一。在诗的译介过程中,由于译者"信仰"不对称,导致诗歌意象扭曲。保留原诗的意象有赖于文字隐喻的识解。Fly,death,Fly,King,light,I could not see to see等文辞构成的迷宫在文本解读中逐渐醒目:"死"即灵"飞扬";"死"即"来生"。诗歌描绘一幅静谧的"死亡"场面,上帝光临,灵魂飞跃。这首诗的社会意义在于诗人独特视角:从僵直身体中,生命飞扬。  相似文献   

8.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代表作。然而,笔者在对这首诗进行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首诗有着永恒、爱、死亡相互交织的多重主题。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反讽来揭示这首诗深刻而丰富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作为我国著名的女诗人,一生留下许多经典,在她的诗作中生命主题的诗歌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生命的流逝和终结,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而这种事实在诗人林徽因眼中却有不同的意境。她对于生命的体会、对于死亡的思考几乎涵盖了其整个人生,并且这种思考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现实生活的残酷而日益深沉的。她对生命体会是从最初即使面对死亡还怀抱希望,到中期倍受死亡绝望和生命信念矛盾的煎熬,再到最后面对死亡、看透生命、终究豁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却鲜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共同出发,探讨这一问题,从而揭示一个立体的、圆形的、文化的林徽因。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作品,从而揭示出狄金森书写女性自我所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