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树立正确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包括教子观、亲子观和儿童发展观。 教子观是家长关于教育孩子的观念。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其一,家长应树立慈爱和威严并重的观念,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中国特有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六个大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监护式的,他们把所有的宠爱集中地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有余,而威严不足,结果致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等弱点。所以必然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日本的许多家庭就非常重视对…  相似文献   

2.
利用PISA2018中国四省市学生数据,分析中学生智力宿命观的形成与影响,发现个体特征、学校环境、教师投入、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智力宿命观形成的显著性因素,解释智力宿命观形成的6%的方差变异。同时中学生的智力宿命观会对个体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掌握目标定向、人生意义感、心理韧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一般失败恐惧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情感的激活,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好奇感与探究兴趣;父母应着眼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期待与鼓励孩子,为孩子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以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智力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内在自发性等特点对师生互动的建构带来很多启示,笔者认为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太多,从而提出教师不要做的五个方面:不要剥夺学生的个体地位;不要垄断师生交往的过程;不要排斥互动中情感的作用;不要限制师生互动的时空;不要限定师生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我的学生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看待成长中的孩子,如何看待个性各异的孩子,如何看待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求知欲,更没有创造精神。有想像力、有创造性的孩子。总是好奇多问、突发奇想。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火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 我们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启发和诱导,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好奇心。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新的学生观,对于学生的新奇念头,要给予赞扬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救救孩子”是鲁迅对改变受传统封建礼教压迫的孩子命运的呐喊,家庭教育思想是鲁迅教育思想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从鲁迅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目的观、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误区,谈谈鲁迅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指导化学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从职业观、科学观、技能观等方面入手,因势利导、启发教育学生,提高化学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成人教育关系密切,它为成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刻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观。  相似文献   

9.
(一)亲子观破除把孩子作为父母私有财产的观念,从根本上铲除家长制赖以产生的基础;确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二)评价观破除单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全面关怀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教师教育观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学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很好地发挥心理学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观、新的教学质量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师观、新型师生观等。  相似文献   

11.
《迟到大王》绝对不是一本教育孩子不要迟到、不要说谎的"教材"。它反而是给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如何看待小主人公的言行,的确可以反观自身的儿童观,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约翰·伯林罕为什么能创作出《迟到大王》这样的绘本呢?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典型的儿童本位绘本。故事并不复杂。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他走着走着,突然下水道里钻出一只鳄鱼,咬住了他的书包。  相似文献   

12.
观念滞后是当前制约我国教育的主要障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而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例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师生关系观等都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需要对体育教育中的体育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场地器材观、课程评价观等几方面进行重新认识,以便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即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学观、课堂观、学生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学生观是教师的不同教育观念、不同教育思想、不同教育主张在对学生认识、态度和方式上的集中体现。从构成上来考察,教师的学生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观念、法制水准的学生观,即原则的学生观,如培养学生目的的规定;二是一般水准的学生现,即在接触学生时,普遍反映出  相似文献   

16.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轨,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需设防     
《山东教育》2005,(21):121-121
不要让头脑沦为各种观点的跑马场 目前,新一轮课改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新课标、新教材应运而生,新的教学观、新的师生观纷至沓来,新流派、新模式异彩纷呈,真可谓“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作为有思想的教师,应立足现实,立足自我,切不可让自己的头脑沦为别人观点的跑马场。  相似文献   

18.
知识观即人们对知识的看法、观念,它包括知识本质观、知识价值观、知识获得观。知识观与学习观密切相关,为学习观念之基础。知识观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对学生学习活动有重要影响。国内外中学生知识观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传授系统而完备的知识、介绍知识研究的前沿进展、科学地进行知识教学及其评价、改善知识学习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制度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些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如果教育出问题,原因或是人们的孩子观与社会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或是制度本身偏离了人们的孩子观。 近代以来,在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演变过程,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并演变。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相契合的,而且有很多的启发、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为我国当前教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心理学基础,为教学实践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