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龙麒”(龙犬)考释畲族家世神话——畲族崇拜之图腾盘瓠,其形象,据古籍及民间言传,多说其为犬。最早见于《风俗通》(即《风俗通义》,汉末应劭撰编),其后散见于《山海经》、《搜神记》、《晋纪》、《玄中记》、《后汉书·南蛮传》等著作,其中以《后汉书·南蛮传》(卷七十六)记述最为详细: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尅,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  相似文献   

2.
<正> 神仙与道士,是中国历史的特殊产物。相传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特殊人物出现.神农时有赤松子,黄帝时有广成子,商汤时有锡则子,周武时有匡俗等等。据刘向《列仙传》记载,这种人确实很多。所谓仙,《释名》已有解释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就是说,仙是入山修炼,老而不死之人。在中国古代,先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佛道二教渊源关系上、《列仙传》在内容上、结构体制上与佛经的种种微妙关系上阐释佛经对《列仙传》的深层影响。本文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列仙传》是释道合流的结晶,产物。中土文学对佛典散韵结合的形式的模仿并非始于唐代之变文,应言《列仙传》首肇其端。  相似文献   

4.
《列仙传》是释道合流的产物。中土文学对佛典散韵结合形式的模仿并非始于唐代之变文,应言《列仙传》首肇其端。我们试从佛道二教渊源、《列仙传》内容、结构体制与佛经的种种微妙关系角度阐释佛经对《列仙传》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西汉后期,刘向和刘歆父子相继担任“秘书”之职,在校阅宫庭古藉时发现此书,大为赞尝。汉衰帝时,刘歆(为避免帝讳,改名为刘秀,不是东汉的刘秀)上表,称校“山海经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从此,山海经才有抄本流传于世。《山海经》全书有三万另八百二十五字(据郝懿行注本之说),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列仙传》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中国古代很多典籍类似,《列仙传》这类著作是在一个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前人所见东汉中期以前的《列仙传》较之今本有较大的不同,而今本《列仙传》的基本定型最早不能早于顺帝永和五年(140年),至迟可在西晋太安二年(303 年)。而在以后的传播中,此书在某些条目上还屡有增饰。  相似文献   

7.
刘名远 《小读者》2011,(10):46-46
中国人自谓“炎黄子孙”。“炎”是炎帝,“黄”是黄帝。有典籍说,炎帝和黄帝是同胞兄弟,但这种传说比较晚出。炎帝又称“神农氏”。这个称号更鲜明地反映了炎帝神农氏对华夏民族的贡献。神农氏首倡了农耕种植。《吕氏春秋》记述:“神农之教日:‘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相似文献   

8.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相似文献   

10.
《列仙传》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之后到安帝元初之前的三四十年间,魏晋间被附会于刘向名下。其今本与东汉王逸、应劭等所称引《列仙传》内容有所差异,但就仙人主要事迹而言,保存了东汉时的基本内容,而与《隋志》著录的《列仙传》鬷续本没有关系。《列仙传》受齐文化影响,在仙道思想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平民色彩,在古代小说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列仙传》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之后到安帝元初之前的三四十年间,魏晋间被附会于刘向名下。其今本与东汉王逸、应劭等所称引《列仙传》内容有所差异,但就仙人主要事迹而言,保存了东汉时的基本内容,而与《隋志》著录的《列仙传》鬷续本没有关系。《列仙传》受齐文化影响,在仙道思想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平民色彩,在古代小说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奇石与文学     
华夏大地,因石传奇;中国文学,与石有缘。我们先从神话说起。上古女帝,又称“娲皇”,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为人间免除灾祸,此为“女娲补天”(见《淮南子》)。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她溺亡于东海,化作“精卫”鸟,衔木石投海欲填冤恨,此为“精卫填海”(见《山海经》)。  相似文献   

13.
《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对其中“条桑”之“条”的训释,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释为“修剪”,如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另一种是把“条”当作“挑”的通假字,如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新版《辞源》和高亨《诗经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14.
<正>《辞源》载:“盘瓠,也作般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磐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有关盘瓠的记载数《后汉书·南蛮传》最早,而《山海经·海内北经》、《宋书》、《魏书》、《南史》、《湖南通志》、《辰州府志》等文献,都记载着盘瓠的起源。盘瓠的后裔瑶族的《过山榜》、畲族的《狗皇歌》等也较详细叙述了盘瓠的起源。现今苗、瑶、黎、  相似文献   

15.
所谓称谓,要言之,就是对人的称呼。本文拟对《左传》中的妇女称谓(其中大部分是贵族妇女的称谓)作一梳理。 先述女性泛称。《左传》中用于女性泛称的有“女”(或作“女子”)、“妇”二词。桓十八年《传》:“女有家,男有室”,僖二十四年《传》:  相似文献   

16.
《道藏》及《藏外道书》中有大量的仙传,这些仙传通常采用史家传记手法写作,由于其中多虚构成分,故今人一般以仙道或道教小说视之。仙传之所以会采用纪传体写作,是由于作者认为他们所记都是真人真事,只有依据史家实录原则来写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具有可信性。今人一般将仙传分为单传、类传和总传三类,也有将其分为像传和文传两类的。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18.
女相如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载:隋炀帝御女(宫内侍女)吴绛仙,能画长眉,尝以红笺进诗谢帝,帝曰:“绛仙才调,女相如也.”  相似文献   

19.
郭璞整理的《山海经》简称郭版《山海经》,目前流传的各种《山海经》版本绝大多数都源自郭版《山海经》。有必要指出的是,郭版《山海经》存在着若干重大错误和缺陷。笔者经过长期深入考证发现,郭璞版《山海经》中次一经是从北次二经脱落下来的,原版中次一经已经失传,其记述的地理方位大体在今日汉水上游及其支流丹水一带。上述考证成果已被应用到巨画《帝禹山河图》(五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诗文对诸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燕丹子》《列仙传》《汉武帝内传》等,这些多被后人视为小说著作典籍中所记的故事及文字多有援引,对当时民间流传之故事俗说亦有采纳。并在充分占有小说素材的基础上,为表达己意对小说进行拈合补缀,翻奇出新。更有甚者,陶渊明托空以见意,创作了《桃花源记》这样“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成为“唐以前第一篇小说”。从对小说的接受,到整合,再到创作,小说的内演过程便在陶渊明诗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陶渊明对小说的征引、拈合与创作,在小说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