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当代德育的人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哲学基础。当代德育对人的理解方式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动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德育现代化的需要则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实践动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全面落实,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使得当代德育人本转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德育应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他的学说创立和发展中,始终都重视人的问题。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实践性、批判性、革命性、前瞻性是其重要特征,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对当代中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本思想的形势下,重视研究人本思想的教育功能,突出弘扬人本思想所蕴含的理想目标教育功能、从政宗旨教育功能、工作实践教育功能,从而达到强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部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问题的提出首先内含着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待发展的问题,即关键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所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有关人本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马克思、毛泽东的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人本思想。探讨邓小平的人本思想,有利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协调进步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等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形成的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历史进步和主体发展的规律,是思考中国社会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科学理论。从哲学的视角透析科学发展观.这对我们理解、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本文立足于文本,阐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理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成熟的线索,并探析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属性,关于人的问题总是现实的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本质属性、以人的本质为核心范畴的实践人本思想,现实个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对于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本质的深入探究,必须以其存在发展的逻辑为前提和必需。应该说,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的历史演进逻辑以其存在基础、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涵作为三重向度,与现实的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人本思想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邓小平人本思想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造福人”是其人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人”是其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人”是其人本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唯物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贯穿于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组成部分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学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对前人人本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以前的人本思想的超越。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我国的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主要涉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应该是生存一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归根到底指向的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中国化是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不仅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起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开端之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金则胤  谷峰 《文教资料》2011,(8):110-111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和现代阐释,又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光辉典范。本文从价值主体、实现路径和目标诉求等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以人为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对人道主义长期漠视,而"反人道主义"的意识则占据统治地位。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9.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诠释和指导当代大学生管理思想与形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这种梳理可以归结出当代大学生四个层面的管理哲学理念:人本形态、文化形态、实践形态、社会形态.人本形态是基础,文化形态是关键,实践形态是核心,社会形态是归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发展领域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马克思的实践历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实践历史观的实践视角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它的实践的社会时空结构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的发展理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想,均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由之构成对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实践历史观的解读。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历史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