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造成我国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劳动力素质和农村经济建设任务要求的不适应、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效益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面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农民观念的更新、收入的增加、发展的促进,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农田耕种后继乏人、土地实际利用率有所下降、农产品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应通过提高农业产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来调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的法治化是中国法治化的"瓶颈",而农村的法治化的主要障碍就是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入手,对农民法律信仰的培植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对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文章在概要盘点了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培训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作用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培养“五支队伍”、炼就“五大功夫”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27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在“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精神指导下,于2004年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起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3年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村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农民智则农村富,农民强则农村强.农民是建设农村小康的第一战略资源。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我认为,要积极构建学习型农村,打造知识化农民。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介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认真分析中国“三农”的问题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旅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科技知识的普及,对乡(镇)技校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镇)技校在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成人教育工作要不断更新观念,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笔结合工  相似文献   

9.
怀柔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形成全力,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目前农村地区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然而在具体培育过程中还存在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培育内容与生产生活脱节、农民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和制约因素。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基于此,在阐述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对策,以期为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皖北各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等措施有效发挥了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但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推进农民自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背景、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必须树立新的农村基层政权理念,坚持以民主为价值取向,不断扩展和完善农村的直接民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有新思路,即以转变领导方式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以扩展直接民主为目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提高农村组织化手段为载体,完善农村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13.
农村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笔者通过对浙江、河北两省66个农村村级党组织的调研,发现新时期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待遇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不完善,观念变化对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构成挑战。应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以及创新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方式方法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确保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主体是农民,客体是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村庄文化,内容包括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精神面貌、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风尚等。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南。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真情投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则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虽然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就其现状和问题而言,不容乐观。因此,在今后的农村基层党建实践中,应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机制,构建出新的选育机制、新的动力机制和新的管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襄阳市开展农村基层"三三制"建设模式,从基层治理角度开展创新性的党组织建设,极大的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在"三三制"模式架构之下,为了避免出现权力集中,民主不充分等问题,强化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村妇女更是主力军中的中坚力量。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妇女的参与,她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慢。所以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是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家。宋恩荣所著《晏阳初及其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一书 ,在日本出版 ,不仅为日本人了解晏阳初其人其业 ,而且为日本青年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农村 ,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曾涌现出诸多积极投身于乡村运动与乡村建设的教育家。他们在领导乡村教育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乡村教育家这一群体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为他们以农为本,具有强国富民的教育理想;化民成俗,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投身乡村建设,具有浓郁的桑梓情怀;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具有探索研究的革新精神。以史为鉴,当代乡村教育家应具有引领乡村文化发展的开拓精神、涵育乡风的“乡贤”精神、革新乡村教育的探索精神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乌鲁木齐市周边农村地区存在许多治安问题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问题。而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开展治安专项整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