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致是2000年永州首届舜文化研讨会在宁远县举行的时候,我们就听闻老师王田葵先生流露过打算出版舜文化研究专集的念头.近日收到先生手书赠阅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一书,禁不住一阵惊喜.这是一部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精装书,不仅封面装帧非常漂亮,更主要的还在于,多年来先生对于中国数千载道德文明传承研究的积淀今日终于见诸有了成效.  相似文献   

2.
王田葵、何红赋的<舜文化和现代精神研究>在今年五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充满了现代学术思辨精神的著作,是舜文化研究跨入新世纪的标志性成果.我们认为,它在舜文化研究领域有两大创获,对推动舜文化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舜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二是舜帝精神的现代对接.  相似文献   

3.
王田葵、何红斌<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一书,著者不仅已将舜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来考察,而且还尝试性的初步建构了舜文化这一独立文化形态的学术体系,而且这一独立的学术体系的建构是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自觉既蕴涵了舜帝自身文化内在的人性自觉,也涵括了著者研究心路历程的人性自觉.  相似文献   

4.
王田葵先生是我最为尊敬的师长之一.他不仅学识渊博,思维敏锐,见地独到,而且为人为文性情平和散淡,通透着一种淳朴率真之性.因此,在他的身上凸现着学者的执著与文人的闲适,在他的文章里蕴含着浓烈的文化意味与道义责任.例如,最近他与何红斌先生合力推出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6月出版)一书,就充分地彰显出他的这种为文的责任与道义.  相似文献   

5.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一书,是提倡"中和之法"的书;是开创舜文化研究--中和之学研究--这一崭新领域的奠基性作品;他们所探索的"道",是一条"和而不同"的"中和之道";他们所追求的"美",是一种"上善若水"般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起源于夏代.<尚书·五子之歌>借太康兄弟之口述大禹的训戒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民本传统,将其弘扬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王田葵教授、何红斌先生认为:"舜之所歌,情系于民.在如司马迁所言:‘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  相似文献   

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F0002-F0002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教授王田葵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何红斌合著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了。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舜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考察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术著作。作者从1992年至今,用了13年时间就舜文化研究方法、基本内涵殛现代性转换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它是一部学术新著,更像一部思考者的手记,充盈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辩难、质疑和关怀,被学术再认为“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8.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虞舜与九嶷”大舜文化研讨会于2012年9月26-27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参会学者70人,参会论文54篇。清华大学教授、海内著名专家李学勤先生的文章《虞舜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以提纲挈领的风格,讨论了9个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唐之享会长的文章《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历程——试论舜帝南巡的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从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等多方面,探讨舜帝南巡在民族融合中的伟大贡献。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谢玉堂会长的长文《舜葬九疑的新思考)),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1)舜在百岁高龄的晚年为什么还要去江南巡狩?(2)舜为什么身葬九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虞舜与九嶷”,会议收到“舜葬九嶷”主题论文14篇,“舜帝南巡”主题论文4篇,合计论丈18篇,是近年来关于虞舜与九疑山关系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探讨,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突破,为今后的递进研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在“舜文化”的文化史研究、“舜文化”的精神史研究、“古史研究”、“家庭伦理、勤政廉政、和谐社会”研究、“舜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文学、诗学、美术”研究等6个方面,也有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舜帝之和     
"和"的内涵丰富复杂,它是舜独有的精神内核,独特的理想信念,以及与众不同的价值体系,它全面影响到力量舜的理政方式与行为方式.为了"和",舜倡导以"五教"为主要内容的人伦教化,主张以让为基本原则来为人处世.所有这些对三代、先秦,特别是先秦诸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与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连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存在"连通性",并具可操作性。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扬弃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地包容于现代文化之中。既不能把二者混同,也不能把二者对立。实现这种连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论者,科学发展观恰恰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实现这种连通,必须统一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统一于弘扬"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造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必须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进行.因为,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源泉,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要义的凝聚,并且是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向导与动力之源.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提供精神资源、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3.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科技学院舜文化研究所暨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在11年的风雨历程中,克服了资金匮乏等问题,凝练出一个有乐共享、有苦共担、不求利益、专注研究的优秀学术团队,完成了舜文化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艰巨任务。2014年6月15日,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召开2014年年会暨换届大会,永州市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原会长蔡建军代表上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舜文化研究会成立11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永州市舜文化研究大事记》具体详尽地记录了这些成就与贡献。《大事记》暂不包括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宁远县九嶷山舜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以及湖南科技学院舜文化研究所前身舜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大事记》由雷运福先生执笔。  相似文献   

15.
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科技学院舜文化研究所暨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在11年的风雨历程中,克服了资金匮乏等问题,凝练出一个有乐共享、有苦共担、不求利益、专注研究的优秀学术团队,完成了舜文化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艰巨任务。2014年6月15日,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召开2014年年会暨换届大会,永州市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原会长蔡建军代表上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舜文化研究会成立11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永州市舜文化研究大事记》具体详尽地记录了这些成就与贡献。《大事记》暂不包括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宁远县九嶷山舜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以及湖南科技学院舜文化研究所前身舜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大事记》由雷运福先生执笔。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之根的寻觅 关于文化寻根的问题,是一个已经兴盛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性潮流,其现象纷繁复杂,寻根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在国外,主要表现有三:①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给现代人找到一个精神家园,以救治工业化社会给人们所带来的"拔根"状态;②在拉美国家,主要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发掘,以创作能与欧美文学相媲美的民族文学;③在阿拉伯世界,则主要是复归原教旨主义,试图以古老的宗教文化对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的挤压.  相似文献   

17.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日:"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 <(老子)五章>教学实录 师:鲁迅先生认为不读<道德经>,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陈省身先生说:"我1943年至1945年在普林斯顿,常同爱因斯坦见面,也到过他的书房几次,他书架陈书不多,但有一本德译的<道德经>."老子的思想何以有如此魅力,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本所选五章来解读<老子>的部分思想,并探讨它对当今社会与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9.
湖南精神可以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来概括,挖掘湖南精神的内涵,可以从舜文化那里找到源头。舜文化的当代价值,必将成为湖南的强省之魂。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他运用现代英语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这部巨著以现代英语为载体,以恢宏的气势描绘了一幅中国社会历史风俗长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浸透了中国传统巾帼的神情风韵;一个"道"字更是力透纸背,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成为牵引众多事件和人物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