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业科普期刊要以特色服务"三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清  易定红 《编辑学报》2009,21(6):477-479
农业科普期刊以特色服务"三农",就是要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做到内容"新""实"并举,栏目设置个性化,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创办专门性的农业科普期刊,从真正意义上拓宽读者面.  相似文献   

2.
主要读者是农民的小报,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下,怎样把宣传搞得尽可能通俗化,使所宣传的科技知识,既适合农民的需要,很有用,又让农民看得懂,愿意看,这是小报小办的努力方向之一。我们小报提出办好科技专栏,应该努力做到“文化低的看得懂,不识字的听得懂”。开辟科技专栏两年多以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常青 《出版广角》2021,(17):6-9
童书出版尤其应重视儿童观,不了解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审美喜好、语言文字,做不好童书.其实,童书的核心是儿童性,即童书内容一定要契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语言文字特点,符合孩子的审美情感和趣味,让他们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并能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如果儿童本位缺失,做书的人心中没有儿童、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会在内容中体现儿童性,做出让孩子们喜欢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浅谈农业科教片的画面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俞南 《新闻界》2007,(2):93-93,9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教片的创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农业发展和教育的新要求。如何通过画面编辑来丰富画面内容,加大信息量,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便成了农业科教片创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出版优秀三农图书的关键首先在于准确的定位,通过对农村读者和销售发行人员进行系统调查,以获取三农图书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准确的市场定位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和农村读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阅读习惯;还要精心地选择作者,确保图书文字简单易懂;此外也必须考虑三农图书的定价,力争做到让农民买得起、看得懂、学得会。  相似文献   

6.
“可读性”源出何处,我没有研究。请教一位同行,据称:可读性,英文为Readability。概括有三个含义:要使读者“读得懂,喜欢读,记得牢”。任何人办报,总是办给读者看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读你的报。写新闻要使读者“喜闻乐见”,要有“共同兴趣”,要使人“看得懂,有兴趣,有益处”。这些说法和“可读性”的含  相似文献   

7.
一盼多出好书:围绕“两优一高”多出农、林、牧、副、渔这类好书。当前尤其要快出水稻优质高产和栽培、管理新技术的书。 二盼图书下乡:出版社应列出一批批农技图书,发到新华书店,让他们选订;新华书店应开大逢车或流动书摊送书下乡,方便农民选买;书店门市部应多多陈列农技书。 三盼开办、办好庄稼医院:庄稼医院要四季常开,同时供应一些与之相关的图书,供农民选购。 四盼农技干部下乡开办夜校读书班:特别是就一些农业新技术,发图书、上辅导课。 五盼村村都有图书室:农民自己出点钱,新华书店帮助办好图书室,让农民能借书、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配置出版物品种的需求,向农民群众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出版物,黑龙江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农民中开展了适合农民使用出版物的摸底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配置出版物品种的需求,向农民群众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出版物,黑龙江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农民中开展了适合农民使用出版物的摸底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10.
肖景辉 《传媒》2006,(8):25-27
“要努力生产和提供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优秀出版物,争取在2010年前完成20万个‘农家书屋’建设。”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在7月18日于兰州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座谈会上讲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1.
电视科教节目大众化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劲慧 《记者摇篮》2004,(10):19-19
要想办好电视科教节目,在制定节目定位时,就要牢牢地记住缩短和百姓的距离,无论节目的切人点,还是节目的表现形式,都要贴近百姓。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节目,让百姓认识科学.和百姓一起走近科学。节目要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各地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注意整合资源,与农村基层组织场所建设等结合起来,不能给农民和基层增加负担。要保证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要,把法律工具书、学生用工具书等一些基本的,农民都需要的图书送到农村。要建立图书流转机制和农家书屋长效机制,让农家书屋长期运行下去。要保证开放时间,保证管理有序,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农民购书需求情况,笔者走近江苏某地区的农民生活进行了调研,采访了乡镇长、村长、种养殖户、集个体书店老板等,以求获得更多一手实用信息。江林贵(通商镇镇长):单品种、小薄本、低定价图书大受欢迎。农民喜欢图文并茂的64开本书,口袋书尤其喜欢。定价在3至4元之间,最好不要超过4元。谭伟(嘉华书店老板):农民常到我店买的书有三类:一是“农村版”“科技兴农、知识致富”类书。由传统型农业逐渐向“三高”新型农业转移的农民,“科技兴农、知识致富”的理念已经形成。他们对“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科学养殖、种植等书籍需求量大增…  相似文献   

14.
《实用新闻语言》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专为培训新闻从业人员文字编写基本能力的专业书,孙国平教授著。书中从数以万计的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新闻语言中常见的错误,并一一提出改正的方法,同时对每一类错误进行了评析,让人看得懂记得牢。《实用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15.
事件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宣传典型.是为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做好面上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实事求是。保证典型真实可靠、可亲可敬.使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不光要重视采编和选题,还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细微之处贴近读者。结合我多年的新闻编辑工作经经验,我认为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所编的版面、稿子要让读者看得懂、看得进。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近几年有不少读者反映,纸质媒体的一些版面、稿子让人看不懂,因而不愿看。因此,纸质媒体要发挥作用,必须避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关键是提高质量和水平。居高临下、空洞说教,抄来抄去、肤浅老套,语言生硬、形式刻板的报道,鲜有读者,难有实效,需要认真改进。做活典型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可亲可敬,让人们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  相似文献   

18.
巩固建设成果,保证书屋持续发展,一要选好书、配好书。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能否让农民真正受益,关键在书。要为农民送去真正有用的书,不能把农家书屋工程变为消化行业库存的工程,当成一些出版发行单位推销存货的机会,所以必须按规定目录供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切实做好"三农"读物的出版,总署及时地提出了"走下去"的策略,大力提倡"三农"图书出版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按照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版切合农村需求的"三农"图书,出版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三农"图书."走下去"策略在满足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需求、改善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图书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山西运城有一张以果业为龙头的果农报 ,每周四开四版。由于它立足于果业发展 ,以为果农提供果业信息、传授务果技术、解决果农疑难为己任 ,又通俗易懂 ,价格便宜 ,办得很是赢人。农民称赞它“为农民说话 ,让农民说话 ,说农民的话” ,是“无围墙的农大 ,不见面的老师” ,“农民看得懂 ,订得起 ,最管用” ,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姓农的报纸”。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也评其为“山西省2001年度一级报纸”。果农报之所以那么受欢迎 ,是果农报人心里有农 :他们大部分时间泡在农村 ,多渠道和农民交朋友 ,农民心里想啥 ,地里干啥 ,手里缺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