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曲作为承接唐诗宋词,启承明清小说的文学体裁,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马致远作为元曲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虽然存世不多,却因其风格洒脱豪放,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历代翻译家翻译的重点。选取周方珠先生翻译的《天净沙·秋思》译文,从选词、修辞、格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赏析发现,该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原作的音美,保留了原作的形美,还原了原作的意象之美,向英语读者传达了原作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在英译过程中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是传达原作风格的根本。本文从苏轼词的词汇层面出发,分析了苏轼词中词汇层面的语言特色,包括语域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通过比较不同译本的优劣论证了要准确传达原文的词汇特点就是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传达出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先生用他那支传神之笔展现了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在“意美”方面,他不仅表达原作的表层形式,而且展示原作的深层含义;不仅表达原作的字间之意,而且传达原作的言外之情。当原文有几种解释时,他选择最美的一种。在“音美”方面,他重视原文的音韵,节奏。在“形美”方面,他再现原文诗句的长短,对仗,重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谷若和孙法理两个《苔丝》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译对原作都有很好的理解,而张译更具汉语文采,重现了原作的情节;孙译则长于异域文体,再现原作之味。  相似文献   

5.
基于原作的不可再现性和译作的不可终极性,摆脱翻译的传统规定性约束,转向文化翻译的新视角,解读和对比《红楼梦》中《五美吟》两个英译本的差异,提倡重视译本的“来世生命”和译者的地位,以期获得新的共鸣和互动.  相似文献   

6.
黄玮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80-84
《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都重视译文的表达力、感染力: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通过调换句式、巧选词汇,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气氛和神韵;而张经浩译本词语的选择、衔接不够自然,带有翻译的痕迹。因此,译者应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语言风格,在对原文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不拘泥原文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对原文进行对应而传神的表述,才能将原作的意境、风格很好地再现,以达到"等效"和"神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张谷若和孙法理两个《苔丝》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译对原作都有很好的理解,而张译更具汉语文采,重现了原作的情节;孙译则长于异域文体,再现原作之味。  相似文献   

8.
《鲁宾逊漂流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国内众多的译本中,方原译本堪称原作的经典再现。对此译本音形意等美的再现评析,我们可看出经典译作是经典原作美有效传递的结果,也是译者以自身文学素养和专业造诣将原作中的非形式系统和形式系统两方面内容进行结合,再现于译作中的结果。读者也可从中探寻到原作美在翻译中的传递过程,进而更好地体会原作及其译作的美。  相似文献   

9.
王瑛 《文教资料》2009,(15):28-30
本文借助风格翻译理论,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进行文本分析和比较.从叙述翻译、对话翻译和翻译体三方面,分析两个译本在再现原作风格方面的得失,以期给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12.
从译者的翻译审美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通过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情感的折射反映原作,形成对原作的审美评价;相应地,在译作中译者再现原作的同时也会表现自己的审美评价.本文运用审美反映论浅析译者的审美对傅东华<飘>的汉译本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朗费罗的一首诗<金色的夕阳>可以进行两种截然不同翻译.第一个译本把原作译成了中国传统诗歌形式之一的五言体诗.第二个译本尽可能地在译文里保留了原作的形式因素.译本一体现了归化的翻译方法,译本二体现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这两种翻译方法体现了移植文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把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力求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作品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将在对原著语言风格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其中两部较有代表的中译本--杨九声译本和张祥麟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原文比较和分析不同译本,对于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分析了张谷若和孙法理<德伯家的苔丝>译本的措词,提出了准确的措词应基于:一准确理解词汇的词典意义;二体会原文的话味,再现原文的口吻,反映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在翻译中的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翻译中为了更好地再现原作的神韵风貌,以格律形式表现出来的音韵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中英文传统诗歌在格律上是大相径庭的,那么要在译诗中表现中国诗词的音乐美无疑存在很大困难。该文从中英诗歌共同的表现手法入手,对它们在分行、用韵、平仄以及步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在翻译中的传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文章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本进行对比,通过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原作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18.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A Red Red Rose"是苏格兰著名诗人之一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之一,具备"意美"和"音美"。本文从傅雷先生"神似观"角度,对三个汉译版本进行韵律和修辞上的对比分析,意在找寻各自对原诗神韵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毛辉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9-120
语感的实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在翻译中,它不仅有助于语言内涵的深层感悟,而且有助于语言内涵的再创造,因此在转达原作的音美、形美之时,更应以敏锐的眼光、酣沛的情感和贴切的语句再现原作的意象美和情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