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纳丁·戈迪默最好的小说之一,《邂逅者》生动再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南非和一个边缘小国的社会图景,巧妙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失衡。在小说中,戈迪默将社会背景、人物内心思想、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影响都融入了地理空间叙事中。人文地理空间的建构帮助作者塑造了人物形象;自然地理空间建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想符号空间的建构提升了作品主题。从空间批评角度出发,解读该作品的地理空间叙事,以期挖掘戈迪默小说中地理空间与地理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2.
与李劼人等其他川籍作家对巴蜀文化精神的主动接受不同,在巴金的小说中,广阔的生存空间下徐徐展开的地域性生存样貌被激流奔进的时代话语所消解。在叙事策略上,巴金有意将具体的意象、空间化的叙述要素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其小说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空间场景描写时间化,使得文本叙事时间维度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和消弭了以地域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维度。这是造成巴金作品地域色彩弱化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9-55
《吕芳诗小姐》在叙事方法上别具匠心,注重叙事空间的营造。小说中作为空间意象的"红楼""贫民楼"和"钻石城"不但对文本具有结构意义和审美功能,而且作为潜在的叙事力量在开拓人物的心灵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了主体突破重围向本质自我挺进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三个空间意象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审美场域,深受中西文化影响,从而使小说因继承而根深叶茂,因创新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现代叙事作品空间意识日益凸显,空间意象叙事成为其突出特征。在这类作品中,叙事场景的时间被打乱甚至终止,作品的全部意义由单个场景意义之间的联系所赋予,通过意象叙事达到与人交流、引发情感共鸣的效果。新海诚的动画电影在叙事艺术上突出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特征,它总是借助富有特定意蕴的空间意象传达抽象的感情、营造叙事意境或者阐扬民族文化。客观的具象化"物"成为"不能说话的叙述者",它们相互关联、并置出现引起欣赏者无尽的想象,抽象的感情体验受到作者的意图、受众的经历、社会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6.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是小说文本叙事的重要内容。"空间"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对细节的重视与关注,完成了对易逝"时间"的补充,是小说空间叙事功能的体现;对空间节奏的把握与个体空间的凸显也使得其长篇小说拥有了自己的文本特征。当然,这些与作者对"宏大"小说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梦境作为其中的重要意象,所构筑的叙事空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美学力量,在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的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的叙事空间。梦境空间的构筑,为文本人物增添了难以抹灭的诡秘宿命,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以及作者独特的叙事诉求,更进一步在结构上呈现多重形态,丰富延伸文本的情节结构,以巧妙的构思丰富了文本叙事形态,体现了格非由文学形式实验转向对古典历史追问与探寻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妻妾成群》是苏童的经典之作,小说营造了包蕴着精神原乡与自由想象的府外空间以及由肉体监狱与心灵陷阱构成的府内空间,两个异质性叙事空间产生的对立冲突与女主人公颂莲的悲剧性命运具有内在联系。苏童利用空间叙事展现的女性悲剧既是作者心灵轨迹的别样展现,又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叙事空间是叙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话语空间和故事空间。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对故事空间的研究富有多重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宋元小说话本中包含了诸如街市、官衙、庙宇寺院和郊野等多种叙事空间,它们与民众世俗生活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和精神象征。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叙事空间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叙事意义,它表征着时代小说观念的变化,体现出"城市"与"郊野"相对的二元空间模式;它们变换频繁,是推进小说情节转换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快速转换也使小说中的细节性、场景性描绘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拜厄特的《占有》以其丰富庞杂的宏大叙事、抽象的时空观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被一致看成其代表作。以空间解读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正是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并置和重叠、交错和互动,构成了小说充满张力和魅力的想象世界。《占有》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有意打破故事的线形发展模式,采取了共时性的叙述模式,通过多重叙事、多维视角、主题重复、多元文本等形式的精心建构,使小说的涵义从确定到不确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阐释由单维到多维,从而取得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空间书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景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蜥蜴的夜晚》(The Night of the Iguana)中呈现的异质空间,及其和人物的互为建构关系。正是这种有别于现代西方社会常规空间的异质空间的存在,为主人公逃脱主流社会桎梏、寻求救赎提供了可能,使作品中表现的在生存和毁灭、光亮与阴影的较量中,生的信念、光的力量占据了上风。但是,作为西方主流规训性社会空间的他者,这种异质空间也具有双重性,既因其开放、生机勃勃而被赋予包容、繁衍、重生和救赎功能,具有批判性和颠覆性,又被蒙上了神秘、肉欲的原始色彩,因此揭示了作者本人既边缘又中心的双重身份、视野和灵肉冲突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批评理论著作都将重点放在时间问题,忽视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对文学中空间问题的研究源自约瑟夫.弗兰克的著作《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关学者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研究。本文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辛格的短篇小说《巴士》为例,分析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以期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在其小说创作中渗透着强烈的空间意识,随着时空的转换与叙述视野的开阔,小说中空间叙述呈现"学校"到"县城"再到"都市"的规律性。通过对王安忆小说空间叙述的分析,论证了其小说中生命意识的成长与空间的转换关系,尤其是女性生命意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虽然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忽略种族意识形态,他的“空间三一论”却体现种族空间政治张力。本论文将莫里森新作《爱》的故事空间作为观察对象,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理论框架,分析文本虚构世界的空间关系,探讨虚构社会如何为空间所结构,空间关系如何反映社会关系,权力怎样构建空间,空间怎样表征权力。指出:种族统治体现为空间统治,空间构建表达个体、社会之间的协商。科西一家的空间发展和位移、“丝镇”的空间构成和重组,折射出种族现实的变化,空间生成密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颠覆了日本传统私小说式的叙事方式,敏锐地捕捉都市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困惑,通过空间的异化设置来反复审视都市内部精神世界的构造与真相。在现实与虚幻、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中,村上春树笔下的都市呈现出多维度的立体感,在都市空间的切换过程中迫近都市人内心的真实镜像。同时,村上春树作为一个都市人,不仅享受都市的多元与繁华,更深切地体认到现代社会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断裂与偏离。《挪威的森林》中二元空间的彰显,无疑从精神层面关照了都市化进程下人的状态及都市的困惑。而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瑞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109-111
老凯博特是尤金·奥尼尔巨作《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老农庄主。同时是一个异化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亲情和爱情,有的只是物质。在他的眼中,那些牛羊远远比人类更可爱,也更让他觉得温暖和舒适。而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也彰显了尤金·奥尼尔本身的信仰迷失和对现代社会中精神缺失的焦虑。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老凯博特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异化去阐释尤金·奥尼尔本人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types of lived spaces that emerged from exploring Emirati women learners’ spatial experi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By conducting an ethnographic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by utilizing Lefebvre’s triad of the perceived, conceived and lived space and rhythmanalysis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wo distinctive categories of the lived space emerged: ‘Hot’ and ‘Cold’ spaces, with their sub-categorizations. These emergent spaces reveal and reflect Emirati women learners’ spatial needs and experiences as manifested through their spatial appropriation and unique rhythms on campus. The findings also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Lefebvre’s abstract triad, specifically the lived space, and confirm how space is neither abstract nor static, but socially constructed, dynamic as well as culturally and contextually bound. The spatial focus of this study offers a novel way of thinking about women’s experiences and needs in higher education, thus extending the scholarly work on spatializing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他利用其惯用的“自欺”、“忘却”、“容忍”等精神胜利法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心理防卫机制,是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烦恼时都会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空间理论从兴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文学的关系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的长篇小说就契合了空间理论的某些方面。略萨的小说在涉及空间理论的同时也暗合了后殖民理论等,而空间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权力空间、精神空间等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贺享雍的长篇小说《土地神》就是从农民身处的精神境况出发,希望通过底层农民对生存的困境进行反抗、对自身的卑微进行抗争、对现实的强权进行反讽,在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欺骗与被欺骗的怪圈中,展示历史、现实强权与个体农民之间的巨大张力,揭示出农民生存的伤痛和农村现代性的艰难。在这部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历史强权的抽象,又能看到乡村现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