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妮.勃朗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和维多利亚宗教的影响。安妮对于宗教中的救赎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本文考据了安妮.勃朗特的个人生平、诗歌和小说创作,认为她对于上帝对世人的救赎有着焦虑的纠结情绪。对于上帝救赎的态度,反映了安妮对维多利亚宗教的自由思考,以及宗教对于维多利亚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英国文学史上的巨擘。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美不胜收的不朽诗作。他的诗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深切感悟和思考,寄托着诗人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自然是诗人诗作中常描写的主题。通过从自然与孩童,自然与上帝,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来赏析《廷滕寺》,体现诗作中自然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4.
组诗浅比——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思的《咏史》与陶渊明的《咏贫士》是两类组诗创作,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均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咏史》倾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压迫下寒士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咏贫士》以贫士高洁之志肯定、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题材、语言、情感等方面有较多的可比之处,可以从中体味魏晋诗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维多利亚时代诗人杰拉德·霍普金斯不仅是公认的宗教诗人和自然诗人,也是一位具有独特视觉敏感度和表现力的风景诗人。他的风景诗作将自然与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其笔下的风景既具有宗教的超验神性,又具有物质存在的现实性,实现了神学与生态观照之间的平衡统一。诗人通过参差多态和神秘崇高的景观描写折射出对神性自然的敬畏虔诚,同时以现代生态神学思想抵御理性主义对自然的祛魅,从而推动自然踏上复魅之路。  相似文献   

6.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耶稣     
耶稣 Jesus 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创始人.其称号基督为希伯来文弥赛亚(意为受膏者,原指上帝派来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之希腊文译音.根据<新约>四福音书的记载,耶稣是上帝之子,由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感孕,生于伯利恒城客店的马厩之中.耶稣成年后从施洗约翰受洗,并经受了40天的考验,后开始在犹太各地和巴勒斯坦的加利利传教.  相似文献   

8.
王维及其诗歌在盛唐别具一格,《积雨辋川庄作》是其风格的典型代表。这首诗自然温丽、音节铿锵、诗中有画,为唐七律与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作;展现了王维对政治、文学的纠结与矛盾,蕴含了他亦官亦隐、入世出世、佛儒兼修的人生思考,是王维诗歌艺术审美与人生体验的融合之作;也是以王维为代表的唐代诗人政治与人生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之际,西方的耶稣会士大批来华传教。他们在传教过程中,同时向中国介绍了大量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如何看待这些活动,直接关系着对入华耶稣会士的评价问题,而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游隼》是英国诗人格雷德·曼里·霍普金斯的优秀诗作之一。霍普金斯是维多利亚后期玄学派先驱诗人。他对英国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大都跟宗教有关。他在创作中极力寻找神灵之美。神灵之美正是此诗的主题。这是一首意大利十四行诗。它的韵脚为 :abbaabbacdcdcd。从音步看 ,是首五音步诗 ,以最后一行为例 ,音步划分如下 :′盘旋而下 ,/′打破 /他们′自己 ,/和′赤 /金色的′云层。此诗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行 ,是诗人对鸟之美的沉思 ;第二部分写鸟的外表和精神之美 ;第三部分写鸟高超的技艺和力量。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