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麦蚜种群的突变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麦蚜种群广义系统模型,利用广义系统模型的障碍点分析和揭示了麦蚜种群发生突变的生态学机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形理论,对1987~2006年间麦蚜混合种群发生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麦蚜混合种群发生的性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麦蚜发生具有分形性质,其分维值为0.338 7,分维值较小,说明发生程度较重.4月、5月份每隔5 d的时间序列分维值中.4月份至5月15号分维值下降,然后上升.5月10日至20日分维值较小,说明此时段麦蚜集中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测定麦蚜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方法计算了不同情况下麦蚜的经济阈值。即固定经济阈值,混合种群经济阈值,多因子经济阈值;生物防治经济阈值,为不同生态条件下麦蚜综合治理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温度和大麦种群不同生长阶段(软组织、叶片发育阶段等)的麦蚜种群实验数据,首先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ANFIS),分别建立高斯型、三角型和梯型隶属度函数的麦蚜种群内禀增长率的T-S初始模糊模型。然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应用ANFIS具体训练流程对相应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误差选择与原始数据拟合程度最好的模型,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麦蚜生态系统突变模型,建立具有脉冲效应的麦蚜生态系统管理模型。应用最优脉冲控制原理,得到避免麦蚜爆发的最优喷洒农药时刻和相应的麦蚜水平。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龟纹瓢虫对麦蚜若蚜与成蚜的捕食具有不同的Holling Ⅱ型功能反应,建立了具有偏嗜行为的龟纹瓢虫——麦蚜系统,研究了该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和极限环的存在性,并应用Lienard方程的技巧,证明了该系统存在唯一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7.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那些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但是,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研究者常常通过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来估算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6):59-60
<正>误区1混淆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例1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特点,为了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理由是在这个水平上(B)A.种群增长率最大B.种群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在增加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解析根据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基本原理和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特点,应该在捕鱼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不少学生存在"捕捞最佳时间在  相似文献   

9.
苟玉花 《中学理科》2008,(10):66-67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10.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推时间,横向导纵向”,分析大小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1)雷公山秃杉种群大小级结构为明显的金字塔型是增长型种群.(2)秃杉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表明,在种群的生活史中,幼年阶段存在明显的自疏和他疏现象.(3)秃杉种群存活曲线表明秃杉种群存活曲线为第Ⅲ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