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动类APP生态位的宽度、重叠与分离,分析运动类APP协同进化的过程,建立了运动类APP生态位协同进化模型。研究表明:运动类APP出现重叠时,必然发生竞争,进而导致运动类APP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生态位分离,减少竞争,实现协同进化。在对运动类APP间的协同进化以及相关的生态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基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生态位分离理论,改进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能反映运动类APP间协同进化行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运动类APP的概念和分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文献对运动类APP的概念命名文献较多但逻辑混乱,可能与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概念使用存在混乱、各学科对于概念的命名原则存在争议、学术界对于“体育”概念本身存在分歧有关;手机应用市场和学术文献对运动健身类APP的分类也存在逻辑混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当前社会热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对运动类APP的功能进行分析,以体育习惯形成的心理过程为线索,探讨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论:运动类APP可以通过激发运动兴趣,满足运动需要,呈现运动效果的优势,渗透式的促进体育习惯的形成。研究建议: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相适应的APP;相关部门应完善APP的监管机制,保证APP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洋 《新体育》2023,(12):5-8
正确、长期使用健身类APP能对大学生的体质增强、体型改善产生积极作用[1],长期使用此类APP还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2]。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200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在校生作为访谈对象,对其使用健身类APP的状况开展相关调查,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从APP使用人数、应用种类与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经研究发现,受访学生普遍使用过健身类APP,且部分APP的受欢迎度较高,但仍存在服务内容相对单一、适用性较差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应完善健身类APP功能[3],融合体育课程,为规范使用健身类APP[4]、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 ”理念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运动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各种类型的App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运动类App是移动互联网和运动健身项目的连接点。运动类App作为一种新型健身途径,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运动类 App 在哈尔滨市大学生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动机及锻炼行为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影响寻找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手机运动APP对大学生静态生活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对手机运动APP的使用率较高;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高校体育课程与手机运动APP的应用存在着不协调性;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运用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互联网尤其是手机APP的发展更为迅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类APP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学校体育及学生体质问题,探讨网络背景下,运动类APP对高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分析得出:合理科学的使用运动类APP可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及坚持性,减少锻炼的限制性并提高锻炼的自觉性,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APP借助程序设计、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络等技术支持,在人体运动数据记录、体质健康改善、锻炼行为养成等方面功效显著。体育健康课程设置、锻炼行为态度、社会大众支持等多因素制约导致运动APP功效不如预期,由此切入研究,以期提高运动APP跑步锻炼健康效益、剖析锻炼行为变化、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本文以运动APP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取样XX学院在校大学生“运动世界”APP用户为样本对象。研究结果发现:(1)运动APP功效主要表现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表现能力、增加体育锻炼行为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社交媒介交流互动、丰富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等方面。(2)“运动世界”APP用户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五项体质健康测试,在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锻炼行为控制感、体育锻炼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运动APP在提高人体活动跑量及体质健康方面呈正效应,运动APP设计、体育课程设置及锻炼行为态度等综合因素影响其发挥最大健康功效。(2)应通过运动APP校园跑可以丰富“体育课堂+业余时间”综合身体锻炼内容方法,科学合理调整体育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8,(1):41-43
运用SWOT分析法,对健身类APP应用于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认为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我国青少年体质提升的迫切需要等机遇下,健身类APP应用于青少年运动习惯培养具有健身指导的经济性、健身类APP锻炼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促进青少年运动个体间的良性互动等优势;并且存在健身类APP必须依附网络而生存、健身类APP对锻炼效果监控的薄弱性的劣势;同样也面临青少年面对网络的自控能力、传统观念的影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体育产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产生了大量新型的以健身营销类APP为代表的体育互联网产品.采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健身营销类APP发展过程中拥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PP功能便捷性强且内容丰富,但核心竞争力不足,运营模式尚不成熟;国家政策扶持,健身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竞争激烈,线下健身场所拒绝使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APP个性化功能建设,健全用户健身反馈机制,优化APP运营模式,合理配置线下健身资源等发展对策,从而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健身营销类APP的良好发展,为健身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11.
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为APP程序营造了极为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伴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追求的迫切,运动APP也成为很多公众手机里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练就过硬的专业课程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要将体育锻炼放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之上。为此,运动类APP在为大学生进行运动设计、开展运动考核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晨跑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为此,文章在对运动类APP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和阐述以后,主要探讨了运动APP在大学生晨跑运用中发挥的作用,并为大学生群体运动APP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俊 《精武》2014,(36):252-253
该文运用科学计量法和Cite 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主题为"定向越野"所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谱绘制,揭示定向运动研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0年国内定向运动研究的发文量较少,2000年后发文量开始增长,2000—2006年间持续增长,2013年到达最高值175篇;河南教育学院的任卫华师最高产作者,其次是王彤和叶朝忠;研究机构靠前的是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等。研究较热的是对高校定向运动的可行性、现状及对策,定向运动在普通高笑的课程开设的制约因素等。此外,知识图谱在定向运动中的应用在目前来说是没有出现的,刚好可以弥补空缺。最后,针对目前定向越野的研究热点或主题,为定向运动事业及健身事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及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第11中学、第29中学、第70中学、第73中学及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450名在校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六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掌握较好的是体育奥运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其次是运动常识和体质知识,最为欠缺的是体育健康概念理解等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网球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调查,为我省高校网球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对加快网球运动在山西省高校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运动损伤问题,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经常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查,找出羽毛球运动损伤发生频率较高的部位,做出较为详实客观的损伤发生机理并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羽毛球运动损伤发生率,对羽毛球运动参与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运动年限.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5,(10):908-912
以山西师范大学马拉松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对队员在第1年里的马拉松训练现状、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山西师范大学男子马拉松队队员第1年里所取得的成绩比国内其他大学训练队成绩相对要好,成绩提高的速度比其他大学相对较快,但和英国日本的大学训练队成绩相比,山西师范大学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对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人数比例、学生场地器材满意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学生兴趣、学生对武术不同项目喜好和武术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武术公体选项课开展存在以下不足:1)武术器材较老旧;2)武术教师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3)学生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喜好胜过现代武术套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3点可行意见:1)体育学院做好体育器材新旧更替工作;2)武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学生些传统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普通大学生通过运动APP来提升锻炼意识的影响调查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运动APP的了解不够,对于使用运动APP的目的还处于完成学校规定的里程任务上,还没有达到自主锻炼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建议:运动APP运营部门应加大自身的宣传和完善;学校要做好对运动APP的推广;学生自身要加强对运动APP的使用;争取达到自主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与"互联网+"国家战略交汇一体的背景下,"互联网+体育"的实践-运动健身与APP平台的结合成为了校园新的流行元素。大学生健身水平关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利用运动APP提高大学生健身水平是体现学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形式,代表了学校体育文化新氛围。鉴于此,研究中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常用的运动健身类APP服务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利用运动APP提升大学生健身水平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化、均衡化的运动健身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了解到目前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考核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六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运用多媒体的DV录制方法进行考核的模式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水平,能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公平化的评价学生体育专业术科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