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田强  刘岩 《中国科技信息》2023,(15):132-133+136
<正>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强化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相似文献   

2.
彭心一 《科技风》2023,(4):56-58
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使算法与数据结合而产生的“大数据算法”应运而生。大数据算法作为数据管理、自动化决策甚至社会治理的新兴手段,在现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为切入点,以数字经济为研究背景,探讨大数据算法在伦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致胜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当今,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日益成为企业扩大规模、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实现优势互补、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据汤姆森金融公司的数据显示,2003、2004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已经分别达到1.3万亿美元和1.7万亿美元之巨。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2020年1—11月中国进出口的发展态势;其次基于中国经济增长、国际需求、中美经贸摩擦和国际疫情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3种预测情景;最后在3种情景下,基于计量经济模型、人工智能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分解集成预测模型体系,预测了中国2021年进出口增长趋势。在全球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准情景下,预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4.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7%;其中,出口总额约为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2%,进口总额约为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9%;贸易顺差约为5 766亿美元。在乐观情景下,2021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较基准情景分别上升3.0和3.3个百分点;在悲观情景下,2021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较基准情景分别下降2.9和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李国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25-1129
<正>1中国信息科技70年发展成就辉煌70年前,我国信息领域是一张白纸,如今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信息产业大国。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人民币,网民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59.6%。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普惠大众,真是斗转星移,换了人间!评价70年的科技成就,媒体上最常引用的数据是,全国研发人员总数增长了多少倍,科研经费投  相似文献   

6.
数据将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而安全适当的数据开放共享是实现数据驱动创新、发挥大数据潜力的重要前提。继2011年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开放数据如在教育、运输等领域加以应用,每年可释放约5万亿美元的经济潜力;要使开放数据发挥最大效益,政府、企业、个人和非营利机构等利益相关方都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数据将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而安全适当的数据开放共享是实现数据驱动创新、发挥大数据潜力的重要前提。继2011年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开放数据如在教育、运输等领域加以应用,每年可释放约3万亿美元的经济潜力;要使开放数据发挥最大效益,政府、企业、个人和非营利机构等利益相关方都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风云大并购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五次全球大并购浪潮,在2000年达到高峰,创下全球并购交易总额3.4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到2003年上半年,美国及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导致全球并购活动大大减少。2003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开始显露复苏迹象,大并购风起云涌,美国仍是大并购活动的主角。经济分析师们预计,2004年还将出现更多的大并购。从目前的数据来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14,(9):17-19
<正>美国著名非营利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和《研发》杂志近日发布《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预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将小幅增长至1.62万亿美元,亚洲成为研发重地,中国研发投入将于2022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首先从数字经济基本问题出发,描绘了大数据、智能算法、算力平台3个基本要素;进而,回顾了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和挑战;最后,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短板,从数据开放保护、关键技术工程、大数据人才培养、民生服务、社会征信体系和国际合作6个方面提出了做大、做优、做强我国数字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23,(2):60-64
<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滕洋洋 《金秋科苑》2010,(21):56-58
生物产业既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对人类社会解决粮食、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10倍。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经济的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非营利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和《研发》杂志近日发布《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预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将小幅增长至1.62万亿美元,亚洲成为研发重地,中国研发投入将于2022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生活方式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大信息平台中,电脑和手机已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资讯和娱乐服务,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数字电视将带来数字生活方式的又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一场宣讲培训活动揭开了贵州省"万企融合"大行动的序幕,从今年起到2022年,贵州将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直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3%。贵州推动实体经济和大数据的融合发展,助攻"数字贵州"建设。伴随着"万企融合"大行动的启动,贵州的"深度融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度融合仍是大数据痛点近年来,贵州发力大数据,获批建设首个国家大  相似文献   

16.
在绿色经济时代,推动对数字经济开放的研究是减少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139个城市的ICT贸易数据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开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开放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的数字经济开放和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增大,数字经济开放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数字经济开放和产业结构的协调作用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当产业结构超过合理值时,数字经济开放和环境污染之间出现形状翻转,呈现正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开放会显著恶化环境。本文的研究对实现中国数字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优化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2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同时产生了一种新型劳动模式——数字劳动。数字劳动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并日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形式。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劳动的概念进行梳理,将数字劳动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结合论述,以探求数字劳动的深层次本质,并对数字劳动的未来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企业兼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瑛 《软科学》2000,14(4):49-51
近年来 ,西方国家企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 ,反映了世界企业及经济结构正进行新一轮调整 ,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以超大型企业来争夺全球市场的特级争霸战的开始。面对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 ,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一、西方企业兼并的特点1995年以来 ,企业兼并在西方国家愈演愈烈。据美国证券资料公司的统计资料 ,1996年全世界企业兼并案及金额分别为 2 3万件和 1 14万亿美元 ;1997年分别为 2 1万件和 1 4万亿美元 ;到 1998年 ,全球企业兼并交易额达到 2 5万亿美元 ,其中在美国的兼并额达到 1 6万亿美元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4,(3):24-24
中国在2001-2080年中,能源部门需要投资23万亿美元(平均每年767亿美元约合6366亿元人民币),其中80%要用于电力投资,约为18.4万亿美元(平均每年614亿美元,约合5096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吴海  叶镜 《情报杂志》1998,17(3):F003-F003
近年来,美国的信息系统出现过两次大的互联网络瘫痪事件。人们开始感觉到在享受巨大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开始感受到信息安全问题的重大威胁。信息产业作为国家信息化的六大要素,已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据专家们测算,到2000年,成国的电子信息市场将达1万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万亿元。世界舆论认为:在21世纪的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由于信息化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国家主权和政治稳定,我们除了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之外,对于其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