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  相似文献   

2.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3.
霍懋征老师的《月光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打造的精品课,尽管时隔二十多年,我们今天重读,还是为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蒋军晶老师在2006年10月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展示的《月光曲》一课,是反复琢磨了霍懋征老师的教案和课堂实录,吸取了霍老师课的精华,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时代脉搏,大胆创新,才取得了成功。可以说,蒋军晶老师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1.学生听写词语:传说、谱写、盲姑娘、蜡烛、琴键、清幽。2.学生自由说话:从听写的词语中选用一个或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机点评。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相似文献   

5.
1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一幅图片,几句颇有感情能勾起悬念的开场白,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误区之一:课堂上教师教其所不教,不教其所教曾经听到一位名师执教《月光曲》一课,教师先播放《月光曲》,学生边听音乐边读课文,然后出现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老师问:"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如诗的画面,你能想像出当时的场景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第二环节,学生当导游,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环节,拿起画笔描绘一下你所想像到的画面。(训练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总的来说,石老师走的是目标教学的路子,一课一得是他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具体说来,石老师有如下值得学习的做法。一、妙用课文教语文石老师的课是一课一得,每一节课目标明确,用课文做例子,主教语文学习技能,授孩子以渔,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语文的方法。石老师不单纯教课文,课文只是他的工具,他用课文教语文。石老师亲自上课,教《月光曲》(人教版六上第八组课文),为的是教学生"判断文章记叙的主体",让学生以后对此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第6课《月光曲》是一篇含义深刻的课文,对于十来岁的儿童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突破重点难点,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月光曲》一课,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月光曲》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们运用电教手段,从多角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1.景中见情,激发兴趣。为使学生体验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曲子时的内心情感,教师打出幻灯画面: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茅屋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中,河边的小路旁盛开着鲜花,贝多芬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散步。稍  相似文献   

10.
[课堂实景]一、以词串文。轻叩心扉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词语。《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冬枝 《江西教育》2004,(12):46-46
那时我在乡村的一所小学教书,一次,有幸在外地听了一位小学语文专家上的《月光曲》一课。课接近尾声时,这位教师弹起了《月光曲》,让学生把波澜壮阔的大海与贝多芬的《月光曲》联系起来发挥想象。琴声缓慢、宽广、平静而幽雅,如月光下恢宏而宁静的大海。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掌握"欣然""念""空明""盖"等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全文。2.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3.了解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作者乐观处世、从容面对挫折的心态。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简介作者屏显一组月光朗照下澄澈空明、似真似幻的画面:荷塘月色,江南水乡月色,树影婆娑月夜图……配以轻柔的《月光曲》,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静下心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鸟岛》描绘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条理清晰,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背诵。学习《鸟岛》一课正可以达成这一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鸟的多、鸟岛的热闹。2.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背边想象。3.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引导学生爱护身边的环境。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鸟岛画面;有关内容的电脑幻灯;鸟岛背景图。学生:各种自…  相似文献   

14.
<正>《鸭子过马路》一课是蒋军晶老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执教的一堂习作示范课。在观摩此课之前,我曾聆听过蒋老师演绎的多篇阅读经典课例,如,《祖父的园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月光曲》等。从这些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蒋老师特别善于挖掘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规律,并精于巧妙地将这些语言规律串联、剖析、迁移、重构,进而拉起清晰明了的教学线索。结合此次习作课例赏析,亦有这样一种感受:作为浙派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生代领军人物,蒋军晶  相似文献   

15.
一、以词串文轻叩心扉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词语。《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  相似文献   

16.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17.
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的词语教学读演结合,促进理解,妙趣横生,成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与训练的典范.一、整组词语,“境”中理解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实录]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我看了半天,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呀,这《月光曲》在哪呢?  相似文献   

19.
<正>本设计立足单元整体,以“品艺术做知音”为总任务,承接任务一“识知音”,落实任务二“品艺术”,联读《伯牙鼓琴》《月光曲》两文,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之美”。《月光曲》的教学设计不同于平常的单篇教学,在任务群视域下,以课后两个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代入、想象画面、  相似文献   

20.
《月光曲》作为精美散文,因文质兼美长期被选入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实践证明它深受师生喜爱。学生喜欢把这动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老师也喜欢选《月光曲》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