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3月25日,常熟市"'我阅读我成长'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活动启动仪式"在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举行,全市近80名领导、新教育课题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我的<我是这样写教育随笔的>报告.在报告中我向各位庄严承诺:"我在2008年度里阅读教育专著将达到1000万字!"  相似文献   

2.
<正>最大化地将教师阅读转化成教学实践,关键在于深层次的教育阅读。深层次的教育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必须做到三点:一阅读知识,极大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二阅读自己,更深入地知晓自己的长与短,做到"知己";三阅读学生,摸清学生情况,做到"知彼"。深层次的教育阅读是教师了解学生和自身的重要途径,是增加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教  相似文献   

3.
东岳泰山:雄浑——教育专著 在我心中有泰山之重的当然是——教育专著。于永正的《教海漫记》如一泓清泉,清亮可鉴,洗涤我语文教学多年的蒙昧和困惑。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最是振聋发聩,他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的学术化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专业性阅读,即对学术专著、学术文章的阅读。如对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教学、文学与美学、语言修辞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或学术文章的阅读。二是一般性阅读(包括休闲与消遣性阅读如浏览报刊等)中所应有的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教师的发展需要平台。阅读《江苏教育》教师发展11月刊,感觉这里就是个开放的"主题论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叙述着自己的成长故事,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蔡明老师的生态教育团队,讲述蔡明老师通过"逼"人反思成长法,五年间打造了一支"生态教育"教师团队,成为区域名师的"孵化器",他们的成长也印证了非洲那句谚语——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论坛""研训实践""方法论""观点参考"等栏目呈现的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我们看到:"改变"是生命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作为一名怀抱教育职业梦想的"青椒"(青年教师),如何能让自己和名师的距离近些,再近些?悉心阅读了2017年第8期《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之后,心头便有了清晰的答案。一位位耳熟能详、成绩斐然的名师,向我们娓娓讲述着他们伴随阅读而一路成长的故事。让我在心生感动之余,也进行着一番思考:谁都知道"教书者就应该是书生,教师不读书实在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之一",然而在平常忙碌的日子里,能坚持"阅读和写作"者凤毛麟角。于是,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的学术化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专业性阅读,即对学术专著、学术文章的阅读。如对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教学、文学与美学、语言修辞学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或学术文章的阅读。二是一般性阅读(包括休闲与消遣性阅读如浏览报刊等)中所应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14,(7):38-40
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我的第二本专著《教师阅读力》正式出版,这本结合自身从教13年和教师读书社5年的实践“做”出来的书,因为接地气,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广受好评。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三次推荐,《现代教育报》《教育时报》《东方教育时报》《浙江教育报》《中国西部·教育版》刊发书评,中国教育新闻网、教师博览网站专题推介。回想自己13年的从教路,正是不问断的阅读加快了自己成长的步伐,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9.
正案头放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扉页上还有不久前自己留下的两行字:十年后重读此书感恩,重新出发……这本貌不惊人的书,是教育局十年前发的,但它对于我,意义非凡———它改变了我的教育生活,进而扭转了我的生活方向。2003年,新课程改革刚启动,教育局就组织全县十几位"好读书"的教师成立读书班,开展教育名著阅读活动,读的第一本书即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我第一次拥有教育专著,作者名字似乎曾听说过,但长长的名字念起来还有些  相似文献   

10.
刘正国 《文教资料》2010,(15):149-150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创造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通过创造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25日,常熟市“‘我阅读我成长’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活动启动仪式”在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举行,全市近80名领导、新教育课题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我的《我是这样写教育随笔的》报告。在报告中我向各位庄严承诺:“我在2008年度里阅读教育专著将达到1000万字!”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地对教师提出了多阅读书籍的要求:"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可见,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多读书、读好书是息息相关的。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引导部分,更应从广泛并有针对性的阅读当中汲取知识,补充理论,开阔视野,掌握技巧;然后把从课本所获得的一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起来,最终让学生获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便愈知语文内涵的丰富、教师职业的美丽。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幸福指数呢?积聚"胸藏万汇凭吞吐"的能量——阅读。语文教师应成为博学的智者,她的"胸藏"与智慧,来自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积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语文教师要多阅读,深阅读,不仅要读教育专业类书籍,还要多读文学类作品以及天文地理、经  相似文献   

14.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说:让儿童在阅读中长大是最大的教育道德.在海量的多渠道阅读冲击人们眼球的今天,清原实验小学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关怀,为学生终身优质发展奠基”的理念,深入探索儿童阅读之“道”,让师生亲近经典,热爱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晒晒教师的读书袋:经典作品,有种子的能量!引领学生读书,我们首先要让阅读成为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校园局域网和教师博客、微信等平台晒读书袋,是全校师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摘录一句教育格言,学习一位教育名家,阅读一本教育理论或叙事专著,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一节读书课的新方法,发表一篇读书感悟……在这些个性鲜明的交流中,教师达成的共识是:“人最大的耻辱是不善于思考,最大的快慰是自己的思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的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上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合肥市桂花园学校以阅读特色为抓手,开展"三美"教育——行美教育、心美教育、形美教育,为孩子们打亮生命的底色。一、行美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王梅欢 《师道》2007,(6):39-40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然而,现今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漠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刻意引导学生向老师的思维靠拢,使学生迷失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常志强 《教育探索》2012,(5):102-103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要尽快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必须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突破:从盲目随意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向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突破,从只重视教法的研究向同时也研究学法和学法指导突破,从任务式的低效阅读向有针对性的专业阅读突破,从浅层次的教育随笔的撰写向较系统的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突破.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从教18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一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系统的专业阅读与研究。专业研究之路走得越远越深,成长之路就会走得越远越笃定。在读完《江苏教育》"方法论""呼唤名家""成长故事"等栏目之后,我更加坚信这种想法。孙向阳老师的《教师为何做研究》中说:"在为学生个性发展、社会进步和教学科学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教师做研究的目的"。教师的专业  相似文献   

19.
黄志芬 《学周刊C版》2019,(5):100-101
教会学生阅读,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认识自己,从书籍里受到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语文教材是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师应从课内阅读中找到向课外阅读延伸的"整合点",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创新课内外整合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引领学生爱上阅读,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20.
杨慧灵 《教学随笔》2016,(4):120-121
在日新月异的E时代,儿童文学阅读还是被挤在一个非常逼仄的角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笔者用自己的阅读、实践与思考点亮一盏盏灯。教师先做读书人,打造师生共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我读故事给你听"——阅读是件快乐的事;(2)"今天,你读书了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3)"我们一起来聊聊"——步入阅读吧学园。师生共读,亲近文学,守护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