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每个人都是事件的前沿传播者.本文首先梳理了这一媒介时代的技术基础,正是这一技术基础使媒介传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网络视频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承载了几乎全部的影视语言要素,对网络视频视觉符号进行意旨分析;研究它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部分在这一新时代的传播中出现的新利弊,能使我们明了视觉符号在视频传播中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视觉文化勃兴的整体氛围中,视觉文化传播所依赖的主要媒介——视觉媒介表现出了鲜明的、以感性主义为中心的视觉消费特性。具体到电视、电影、网络、广告等视觉媒介中则又分别表现为娱乐至上、制造视觉奇观、视觉快感与精神虚无及意义的碎片等不同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在声、光、电等诸多媒介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汉字艺术视觉在广告、网络、多媒体、电视、影像视觉等形式上呈现多样化,以汉字作为载体的视觉化、艺术化的多种形式出现,新技术将被用于汉字艺术创造实践中,并且汉字艺术视觉将会与最新的技术同步发展,从而推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传播为视角,借鉴广义修辞学及媒介表达技巧、媒介美学的研究方法,把媒介各组成要素作为叠加在一起的整体对象来探讨媒介修辞研究方法。媒介修辞研究把对象放在传播的动态系统中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一种媒介是全能媒介,即能全面地作用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肤觉等所有感觉器官的媒介,最多只能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因此,媒介修辞方法研究要把弥补媒介的局限放在首位,然后再考虑如何表达得简明和生动。在媒介接受修辞方法研究方面,要注意媒介对受众态度、行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华中科技大学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06年12月,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研究中心从理论建构、制度创新和应用探索等三个层面研究媒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的有关问题,根据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进行前瞻性、创断性的研究。主要设置四个研究方向: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电子出版与网络传播、新技术与影像传播、数字公关与广告传播,组织架构如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院长担任中心主任,屠忠俊和陈先红担任中心副主任,吴廷俊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内著名…  相似文献   

7.
视觉文化符号传播中技术层面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媒介在技术元素控制下视觉符号给人们提供了解读条件和视觉经验.显示出技术对于视觉符号的支配性,即在技术介入后,视觉符号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建构理性与非理性、真实与非真实的影像世界.引出关于技术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作用;人的延伸部分是技术部分还是自然部分,延伸后对人的意义是什么等议题;视觉传播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符号的图像化,它形成了视觉化观看的模式,这种模式重新建构了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媒介生态,"媒介融合"应运而生,传统意义的新闻生产从采集、制作、发布等传播流程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传统媒介尤其是传统报业固有的运营模式遭受巨大冲击。在多元媒介的交叉融合中如何适应新形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准确的新闻传播教育定位以及合理的发展规划,调整结构,保证质量,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媒体培养高质量的传媒人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交互艺术是艺术表现的载体和传播形式,是技术、艺术及思维理念的平衡与融通。基于交互艺术视觉语言构建的视角,我们通过不同的数字化情景及视觉语言创作方式,强化交互艺术教学中媒介元素与人的互动,从而使艺术媒介表达出人的真实情感。在交互艺术教学中,独特的艺术感知力与创造构想力的培养,能改变人固有的思维模式,使人具备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强化艺术教学效果的同时,强调其精神审美意识的培育,提升艺术对人精神情感的驱动,并获得情感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校公关手段传播(Communication),即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传播有诸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学校公关中的传播媒介有语言媒介、图文媒介、技术媒介、实物媒介、人体媒介。在学校公关中,言语传播有日常接待,新闻发布,沟...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当代社会主导媒介形式的变化.而主导媒介形式的变化则又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深刻变化。其中,民族艺术(以中国的少数民族艺术为对象)的创作、传播以及整个活动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点:传播时空的开放性与超越性;传播形式的视觉化与复合性;传播取势的复制化与规模化;接受“人——机”相对的个体化与随机化。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德育》2012,(9):2-2
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蔡骐指出,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传统受众的行为模式,继而推动我国传统社会加速向媒介化社会嬗变。在媒介化社会语境中,“媒介”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粉丝群体。对青少年粉丝而言,大众媒介及其偶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对媒介所传递...  相似文献   

13.
在融媒体飞速发展的现在,人们接收信息的媒介越来越多,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晋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但如今它却面临着传承与传播的双重压力。结合融媒体技术发展特点,针对晋剧文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晋剧文化传播受众断层、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并从加强晋剧文化宣传力度、创新晋剧文化传播方式、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对如何在新时代下进行晋剧文化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品需要附着在某种媒介之上才能传播,这就涉及技术。造纸术与活字印刷的发明,因此直接促进了大众传媒的诞生,供千万人阅读的图书于是成了一种很方便的文学承载形式。是技术使文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东西。如今,影响文学的传媒。一般认为有八种,是为报纸、期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新技术产物。这种传播技术或方式的演进,除了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电子版权之外。也影响到了文学的主题和叙述方式。这在电影与小说的互动中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抖音成为"神曲"的主要诞生平台。它们有时代赋予的大众文化日常化的平民性特征,技术赋予的赛博空间中参与式的"音乐狂欢",短视频媒介赋予的情景化传播的视觉景观特性。这些背后凸显的,是抖音中亮点前置的叙述手法、碎片化的内容形式、互动化和社交化的传播特征。技术、资本和媒介环境是抖音频出的外部支持,媒介的情景性特征、日常化的内容特征和参与性的互动特征,是抖音神曲出圈内在逻辑。当然,在肯定抖音为音乐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也要警惕这种音乐文化对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影像的教育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莹 《广东教育》2005,(7):60-61
现代传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文化形态异军突起,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思维方式。伴随视觉文化教育思潮的滥觞,利用电影、电视、摄影等媒介进行教育的尝试与革新,是当前教育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发展史上,每当新技术、新媒体诞生之后,总是会引起受众市场的分化。当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后,它利用其独特的双向交互传播优势大规模分割受众,满足现代人崇尚自我、渴望参与的心理,同时获得了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当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为背景,分析在新媒介环境下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与新技术的融合现状和表现特征,通过研究其在新技术条件下传播模式的创新和多样的设计表现形式,归纳视觉传达设计总体的发展趋势为设计师的实际工作和自我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电子媒介的出现逆转了信息传播对文字、印刷的偏重,在电子媒介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宏观的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视觉图像成为主导性传播媒介,英雄形象的主要表征形式从文字转向图像,图像成为形象传播的主要媒介。在《特洛伊》等改编自《荷马史诗》的电影中,史诗英雄形象表现出新的特点,在电影独特的媒介偏向下,史诗英雄的性格特点得以全面地、具象化地展示,并且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现代人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20.
挖掘教学片画面的潜在魅力葛东教学片传播教学信息的媒介是声、画两个方面。通过画面传播给观众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通过解说对画面作必要的说明和补充。画面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一幅幅画面的展现去刺激观众的视觉,使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