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因为有高低起伏而壮丽;海,因为有平静与波澜而壮阔;旋律,因为有舒缓与激昂而悦耳;朗诵.因为有抑扬顿挫而动听……万事万物均是在矛盾的统一中存在,因矛盾的统一而美丽。极具人文性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具有这一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夜,漆黑、静谧。空气中似乎有一股闷热包围着我。 这是临近高考的第N次失眠。有急切盼望高考而睡不着,有担心考试而睡不着,有妄自菲薄而睡不着,也有……  相似文献   

3.
历史为人类过去的活动,属于生活的范围;史学为研究这种活动的结果,属于知识的范围。且取其他社会科学以为譬:如经济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经济生活的经济学,则属于知识范围:社会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社会生活的社会学,则属于知识范围;政治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则属于知识范围。生活为独立自存者,知识则依循生活而起。历史既属生活范围,故系独立自存;史学既属知识范围,则依循历史而起。有历史而无史学,事属寻常;正如有植物而无植物学。有动物而无动物学,有矿物而无矿物学等等,同属寻常之事。但谓有史学而无历史,或史学不是依循历史而兴起.则为自相矛盾而不可思议的奇谈。虽然历史与吏学之别.固截然不可混同者:但过去治史者或完全不知有这等区别.或知有这等区别而不十分措意,或十分措意而无适当之词以表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范围。最后一点,尤为普通。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新史学》共六部分,依次为“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正统”“论书法”“论纪年”,而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是“新史学”论纲的突出部分。梁启超认为,“中国之旧史”有“四弊”:一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是“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是“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是“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当然我们有两眼,就得看;有脑袋,就得想;有张嘴,就得谈;有疲劳,就得玩;有双手,就得干;我们要为干而看,为干而想,为干而谈,为干而玩,干是生活的中心,亦即教育的中心,干什么?抗战建国!抗战建国是要——真干,不可假干;穷干,不可浪费的干  相似文献   

7.
余飞 《考试周刊》2012,(58):186-187
绿叶因为有阳光的照耀,而焕发生机;鲜花因为有雨露的滋润,而绽放容姿;学生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而茁壮成长。蓦然回首,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十年高三讲台,七年高三复读班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8.
诗人与时间     
《庄子·庚桑楚》有云:"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实而无处不在的,是宇;不断延续而无始无终的,是宙。关于宇宙,《尸子》有更明确的解释:"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其中"宙"即时间。古人对时间的思考贯穿整个文学史,甚或整  相似文献   

9.
顺应法则     
有多少次我们以为日出时就有朝霞,而忘记了日光折射在早些时候;有多少次我们以为除去狼群,羊就可以得到保护而忘记了优胜劣汰的法则;有多少次我们以为石狮就在河水的下游而忘记了冲刷和力会使它移上源头?  相似文献   

10.
编辑导语 布郎宁曾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一座坟墓。”生活因为有爱而变得更有意义,人生因为有爱而变得更有价值,生命因为有爱而变得更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11.
直面挫折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淡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而挫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挫折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室,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易受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意志消沉;又不知有多少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却而止步,而应当直面人生,勇往直前,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2.
打开心窗     
人有心而知远方,有心而识灵魂;人有心而自知,有心而有情。心有小窗,便有亮丽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蓝天白云,做客于我的心房。于是,我永远领略着一个好风景。  相似文献   

13.
我的理想     
理想是灯,照亮漆黑的夜晚;理想是帆,带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执着追求.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丰富多彩,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有了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灵魂工程师——人民教师,为祖国培育花朵。  相似文献   

14.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色彩斑斓。……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主管教育副市长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祖国颂     
《广西教育》2010,(30):F0004-F0004
在世界的东方, 有一个古老的国度, 美丽而宽广, 在世界的东方, 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勤劳而坚强;  相似文献   

16.
白月霞 《宁夏教育》2012,(7):102-103
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而充满灵性的,是细腻而隐秘的。在这个世界里,有感受,有情感,有思考,有克制,有需求……我们的教育只有深入到这个隐性的世界,激活这些人性的细胞。才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合并是汉字变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合并发生的途径有很多种,有义近而合,有音近而合,还有形近而合等。因为形近而产生的合并字为数不多,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一定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在研究汉字的简化以及今后汉字的规范化整理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什么?有人说,语文像一首诗,优美而生动;有人说,语文像一支乐曲,委婉而缠绵。如果让我来做喻,我觉得语文更像一道明亮而绚丽的彩虹,有红的热烈,有蓝的丰富,更有绿的清凉!  相似文献   

19.
于丹 《高中生》2011,(16):18-19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戏曲界有着一股新的动向,即掀起了影射讥刺之风。影射讥刺类剧作的创作缘起不一而足:有因个人恩怨而作;有因受人打压不平而作;有因针对某人的丑恶行为而作;有因党争而作等。而这股影射讥刺之风,对中晚明的戏曲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阻碍戏曲的创作进程、毁坏成果,但同时又促进戏曲的创作,甚至使戏曲的创作缘起及过程带上了浓厚的商业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