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方法,对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如何准确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及其构成要素、分类框架,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是一种遍及教育评价各要素、流程和层面的立体式变革,呈现出表现性、智能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且具有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数据、评价结果、评价反馈和信息技术支持六大要素。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特点,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可被划分为预设式静态性评价、预设式适应性评价、预设式交互式评价、预设式真实性评价和自然式非侵入性评价五类。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系统确保每一名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服务工业时代发展的以筛选为目的、唯分数的传统教育评价已无法适应新的目标要求。近年来,各国和开展大规模教育测评的国际组织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打破传统教育评价的盲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新生态。新一代教育评价以自适应和应用学习分析技术为特征,遵循全人教育理念,从学习者视角揭示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本质。在教育评价领域,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代表的开拓和创新实践者正从改进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促进学习的结果评价入手,探索教—学—评一体的智能化变革。本文旨在厘清和阐释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创新实践背后的价值指向、遵循原则与实践模式,为我国借力技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建设性措施;是加强学校科学管理,实现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条件。为此要从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三个方面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同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在评价的实践方法上突出三项改革。  相似文献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出在内容层面将信息化素养作为评价要点、在形式层面通过信息化平台支持评价创新、在方法层面注重运用智能技术促进流程变革的发展样态。然而,技术赋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面临着评价理念异化偏离、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基础资源建设失衡、数据开放难以实现、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现实挑战。在教育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行动中,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势,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秉持科学的教育评价理念,形成体现人文价值的评价文化;二是持续完善智能技术应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流程变革;三是夯实基础性支撑,提升薄弱地区信息化评价实施能力;四是构建数据开放共享协同机制,完善个体隐私保护措施;五是出台保障性政策与技术标准,推动评价活动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5.
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这不仅是评分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教育创新,重在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来培养高素质公民。因此改革考试测评制度,实行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信息技术课程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目前只涉及高中的课程,但是为广大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教师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本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倡导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呢?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过程,正沿着"非此即彼"的变革路向推进,其中呈现出诸多的矛盾与冲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评价范式作为平衡点,可以看出,教育评价范式对变革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从量化测评到质性描述、从情境无涉到情境关联,从独自控制到对话协商、从预设判断到动态生成。这一变革始终遵循着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的逻辑,对基于课程标准评价范式的反思应注意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表现性评价也逐步被世界各国的教育所采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从别国的经验中,我国也可以吸收并广泛地实施表现性评价。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表现性评价可以有效改善当前的教育弊端,实现培养创新人才、全面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前沿性、世界性、历史性难题,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体。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历史、理论、实践、技术逻辑的系统交织中理性推进,是厚植教育评价功能和目的认知的迭代演进,承载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理论的评价自觉,合乎教育实践和评价实践需要的共同构筑,以及立足思维变革与智慧运行前沿的技术重塑。基于历史、理论、实践、技术四重逻辑管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性逻辑,对于理解和促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教育考试现代化。推进教育考试现代化,不仅要充分关注我国教育考试的传统与积弊,又要客观评估教育考试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形成符合我国现实的教育考试改革之路。中国式教育考试现代化需要立足于通过教育考试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服务科技创新与人才选拔培养和引导育人模式变革,关注协同推进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和加快招生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带来的蓬勃动能。  相似文献   

11.
社会情感能力是影响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进行测评有助于分析其能力现状,针对问题进行辅导干预,并基于证据分析育人质量、改进育人实践。然而,社会情感能力的测评存在一定难度,虚拟表现性评价为社会情感能力测评提供了抓手。研究通过探讨虚拟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理论基础及优势,讨论运用虚拟表现性评价测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何以可能;通过分析虚拟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思路及实践案例,讨论运用虚拟表现性评价测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何以可行。虚拟表现性评价为学生带来个性化的、接近真实情境的交互式学习体验,其建立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基础上,在基于评分规则测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表现的同时,也为参与测评的学生本人提供指导性反馈或干预,由此实现虚拟教育世界与后续现实世界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感到疑惑。如何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评技术的优势,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活动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系统在评价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表现性评价活动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为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将极大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途径,这一观念已经成为市南人的共识。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实验区、中国教育学会课程改革实验区、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区,我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安装了新的引擎,抢占了基础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对教育监测的价值定位、实践模式和行动路径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课题组通过洞察不同国家及国际组织推动教育监测数字化变革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技术赋能有助于促进多元共治的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强化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警性作用发挥,提供支撑精准教与学的过程性可靠数据,以及提升大规模因材施教的管理能力。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已重构了教育监测内容、重组了监测实施流程并拓展了监测结果应用的领域。从发展趋势和方向看,教育测评的智能化和建立基于纵向数据的教育监测体系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推动教育监测数字化变革的主要行动路径。立足于我国传统的教育监测体系推动数字化变革,应加强基于教育监测生态系统观的顶层设计,加大系统层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理性对待算法的准确性,以及提升教育者及管理者的数据素养和循证决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它贯穿、引领和改造着我们的教育。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测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刊特提出2011年重点选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新的评价技术和模式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提供了实现平台。清华大学网络评价将基于在线数据库的网络技术引入到评价领域,利用论坛、博客等技术理念,结合风格识别等防伪手段,实现了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创新人才评价选拔系统,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它贯穿、引领和改造着我们的教育。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测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刊特提出2011年重点选题:  相似文献   

18.
李建平 《辽宁教育》2002,(10):16-17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  相似文献   

19.
刘贵华 《中国考试》2023,(1):6-10+60
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21世纪全球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重知识性轻创造性、重公平性轻科学性的考试评价模式亟须改革,新时代教育考试评价凸显创新取向尤为重要。在测评对象上要转变理念,从关注少数天才转向全体学生;在测评内容上要从外显的知识转向内隐的品质;在测评方式上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从简单单一的评价转向综合多元评价;在测评用途上要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促进学习和成长的评价;在测评生态上要从局部改革转向系统协同。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伟大实践,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开拓了人们的教育视野,促进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