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众科技》2011,(3):6-6
今年2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刘建妮、舒德干等人在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发现具有“节肢”的早寒武世叶足动物》。首次揭示了“原口动物亚界”中最令学术界困惑的起源谜团,即节肢动物门的起源与早期演化难题。  相似文献   

2.
黎剑月 《科教文汇》2007,(10S):73-74
新时期以来,随着写作学科的振兴、繁荣,大学写作教材也铺天盖地地层出不穷。可是适合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写作教材却是廖若晨星,在这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由尹相如教授主编的《写作教程》。《写作教程》能适应受体的写作水平而编,适应受体未来的工作需要而编,富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确是一本适应受体需要的理想的写作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22,(3):10-15
Nature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Nature)封面: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杂志第78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ree-electron laser,FEL)研究进展。FEL对于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必不可少,它能以标准台式激光器无法达到的频率产生高强度的相干辐射束。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通过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电子束成功产生了相干辐射,将辐射功率提高了约100倍,这意味着在气体喷流末端仅6毫米处就能实现电子产生激光的正确条件,这比之前的数据缩短了数个量级。  相似文献   

4.
关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几百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国科学家率先独立完成了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研究。国际权成科技期刊《自然》以封面和评论文章的形式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3):10-10
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Nature)封面: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 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杂志第78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ree-electronlaser,FEL)研究进展。FEL对于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必不可少,它能以标准台式激光器无法达到的频率产生高强度的相干辐射束。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通过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电子束成功产生了相干辐射,将辐射功率提高了约100倍,这意味着在气体喷流末端仅6毫米处就能实现电子产生激光的正确条件,这比之前的数据缩短了数个量级。  相似文献   

6.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6):38-43
光竞争驱动食草动物和养分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封面:增加土壤养分或驱走绵羊这类放牧家畜会降低草地的植物多样性。《自然》杂志第7935期封面报道了植物物种对光的竞争是导致植物多样性降低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团队以德国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放置在近地面高度的灯抵消高大植物旺盛生长所产生的遮荫效应。他们发现,虽然增加养分和赶走食草动物会促进高大植物的生长,降低光照水平,减少多样性,但使用近地面光照或能抵消这些效应,从而有助维持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和家养食草动物都可以帮助保护草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2,(23):10-10
可实现电子编程微流体操控的纤毛超表面《自然》封面:流体动力学。《自然》杂志第7911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可通过电子控制的人造纤毛。纤毛是一种细丝状的突起,常被生物体用来控制微尺度上的液体流动。但事实证明,通过模拟这种结构及改造纤毛样系统实现普遍性应用一直很难。科学家们使用固定在表面的铂条,  相似文献   

8.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7):12-23
蓝色食品的环境绩效研究《自然》封面:来自T R Y牡蛎女性协会的女性正在冈比亚河边给牡蛎卸货。《自然》杂志第787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对各种蓝色食品的环境压力进行的标准化评估,评估种类覆盖了约四分之三的全球产量。蓝色食品是指鱼、甲壳类、海藻类的水产食品,有望减少全球粮食生产对环境的一些不利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养殖的双壳类和海藻产生的排放量最低、使用的土地及水资源最少,并鉴定出许多排放低、使用资源少的养殖或野生捕获的有鳍鱼类。研究团队还为改善蓝色食品环境绩效的方法进行了建模,其中一些模拟情景可让排放量减半。  相似文献   

9.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17):10-15
生物催化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形成联芳键《自然》封面:联芳化合物有两个相连的芳环,是化学、医学、材料科学中广泛使用的“骨架”。Nature杂志第7899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帮助连接这些关键组成单元的酶类生物催化剂,以及这种生物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工程。通过连接单个分子成分来合成这类联芳化合物并不容易,研究团队使用经过工程化改造的细胞色素P450酶作为催化剂,从而能够控制耦合的那些碳氢键,以及产物的立体化学性质,从而能将原本低产、非选择性的反应转化为一种能高效选择性地将芳香分子偶联形成联芳化合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7,(3):7-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中心宣布.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该校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张强等通过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子刊《自然·物理》10月号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胡文祥  恽榴红 《科技通报》1995,11(2):115-119
用热力学辅之以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来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使用,而其中的轨道作用可用药效基集团中各点轨道作用的线性组合来表达,各点轨道作用可用局域轨道模型来处理,部分概念和公式在药物分子与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了支持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8,(5):5-6
近期从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悉,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该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上。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10,(2):5-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近期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合作,通过活细胞单分子成像,在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聚集状态和激活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2009年106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随着写作学科的振兴、繁荣,大学写作教材也铺天盖地地层出不穷.可是适合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写作教材却是廖若晨星,在这其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由尹相如教授主编的《写作教程》.《写作教程》能适应受体的写作水平而编,适应受体未来的工作需要而编,富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的确是一本适应受体需要的理想的写作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22,(23):10-15
《自然》封面:流体动力学。《自然》杂志第7911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可通过电子控制的人造纤毛。纤毛是一种细丝状的突起,常被生物体用来控制微尺度上的液体流动。但事实证明,通过模拟这种结构及改造纤毛样系统实现普遍性应用一直很难。科学家们使用固定在表面的铂条,这些铂条每个长50微米、宽5微米、厚10纳米,一侧封有钛膜。向这些纤毛施加振幅约1伏的振荡电位,就能让暴露在外的铂表面获得和释放离子。这些离子产生的不对称力能生成一种拍打模式,从而以不同的流动几何特性抽排表面液体。  相似文献   

16.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4):10-15
来自卫星的全年海冰厚度记录《自然》封面:2018年8月期间融化的北极海冰,由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的机载海冰测量系统“冰鸟”拍摄。《自然》杂志第7927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北极海冰厚度的全年估算数据。气候变化正在使北极海冰以千年未见的速度减少,但在每年的5月至9月,在这一关键融冰期测绘海冰厚度一直没有现成的方法。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及对欧洲空间局的卫星观测数据的数值模拟,生成了他们的融冰期数据集,并用“冰鸟”的机载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团队希望这份全年海冰厚度记录将增进大家对北极气候反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Nature《自然》发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Nature封面:数字10。Nature杂志第773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自然》杂志2018年遴选出的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囊括了一些重要的科学事件,从超导态发现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这10位人士是:石墨烯科学家曹原,洞察人类的古遗传学家Viviane Slon,CRISPR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07,(3S):12-13
2006年年底,《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刊登了的中国古生物学家的论文——《中国东北地区一种中生代滑翔哺乳动物》,把这种迄今最早尝试飞行,并且是惟一的与恐龙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翔兽”呈现在人们面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宄所的王元青研宄员,请他向读者介绍一下有关翔兽的发现过程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