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思政课教学善用红色文化,要彰显其育人价值,使其价值最大化。为此,必须深化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导价值,培根铸魂;活化涵养高尚品德的教化价值,辅仁立德;细化引领政治认同的塑造价值,悟道明理;实化健全人格发展的陶冶价值,修心养性。思政课教学善用红色文化的实践方略有:唤醒主体自觉,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站位;开发校本课程,凸显红色文化地方特色;优化教学内容,用好红色文化思政资源;创新育人模式,提高红色文化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一种崭新的思政课教学形态,善用“大思政课”要正确理解站位高远与视野宽广、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教材系统性与教学针对性、教学方法守正与创新等多重关系,真正把思政课的场域有效扩展至社会大舞台。这为思政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聚集育人合力,助力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生社团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载体,它可以深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内化思政课教学的融通性,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性,优化思政课教学的组织性。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的社团思政还处于校园育人的边缘化地位中,在育人理念和实践探索中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以完善“社团思政”的保障机制,创新“社团思政”实践内容以提高育人实效,注重社团品牌特色以提升社团知名度,进而形成“社团思政”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理念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视野,指明了新方向。“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责任。善用“大思政课”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通过“大思政课”拓展大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大师资体系,完善育人队伍;创新教学大平台,优化教学方式;瞄准育人大使命,回应时代需求,进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指出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大思政课”理念下旅游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高职院校要做好以下四点: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转变认知误区,强化课程联动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协同育人思路;打造行走课堂,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教学模式一直是思政课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思政课程育人方面也应用广泛且颇有实效。但面临新时代存在的新问题,思政课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论文提出的"三真三实"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用好比喻说理应坚持政治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学理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精准性和情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典型性比喻说理,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之“术”;善用鲜活性语言艺术,阐明思政课育人之“道”;塑造生动形象的场域,拓展思政课理论之“学”。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善用“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遵循。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中面临“树立大目标、拓宽大视野和涵养大情怀”的全新要求。针对当前思政课实践资源利用不足、教学师资能力不强、机制建设不力的现实困境,应从三个方面来系统构建,即整合多元实践资源、推动各方教学主体协同发力、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以此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实效。  相似文献   

12.
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通过"一改两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可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使抽象理论更生动、知识教育更鲜活、高职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起到协同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思政教育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思政课育人价值的发挥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中学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还有所欠缺,需要中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增强思政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开拓思政第二课堂,强化中学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由李俊、高青兰、吴晓燕主编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与反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一书,是一部系统探讨中学思政教育实践现状及总结中学思政育人工作发展路径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利用思政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任务,也是“二十大”精神宣讲之需。为了更好地宣讲好“二十大”精神,需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利用“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契机,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本文尝试从加强思政教师精神品质磨砺和优化思政育人方式两个维度,对“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策略进行论述,以期破解融合难题,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思想,为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善用大思政课,建设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铸魂育人的政治观、一盘棋的整体观、同频共振的协同观、全时空的开放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不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刘志丹  金清怡 《大学教育》2023,(19):78-80+92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首要使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实现二者的互融互通、同频共振,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理论说服力和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探索融入的有效路径,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汲取养分,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构建一体化视域、在实践中形成一体化教学行为,是思政课提高育人实效的关键。当前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于思政课为何要一体化、怎样建构一体化仍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存在被动授受、疲于应对等问题。为突破这一局面,以教育学理论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原因、教师一体化意识遵循的基本逻辑,并从体认、实践和理论三个层面探索建设一体化视域下教育教学的三级模型,旨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一体化意识和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善用“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对于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在有效推进“大容量”“大融合”“大资源”教学内容建构中丰富思政课知识体系;在增强教师讲道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能力中,实现思政课师资能力升级;在全面构建互动生态课堂、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逐步优化教学设计中,完成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方略,达成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大思政课”教学目标,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国芳 《江苏教育》2023,(24):27-28
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目标意识,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发挥思政课独特的育人价值;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创新意识,服务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善用“大思政课”;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使命意识,服务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展现大智慧,追求大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