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数字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融合,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独特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着思维认识工具化、关系互动失序化、范式变革割裂化、治理实践失范化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和现实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价值塑造为核心的理念定位、优化以素养培育为基础的主客联动、形塑以融合创新为导向的育人范式、激发以效能提升为重点的治理优势,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朝着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数字化是必然趋势,特色化是重要途经,人性化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切实把高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加快推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高校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要抓住党的领导是高校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这一治理之本,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保证高校治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人民立场系统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协同发力,形成高校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的治理新格局;坚持以学术精神文化引领高校治理,以高校治理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珩 《科教导刊》2023,(27):1-3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为高校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当前高校教学环境的数字化建设基本完成,呈现教学环境的互联互通、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多媒化、教学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教学服务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等特征。同时,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也面临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主体互动不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成熟,教学模式单一等现实问题。文章建议,加强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构建数字化高校教学环境;提升教育大数据的治理能力,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保障;培养师生的数字素质,提升教育主体的能力与创新认同。  相似文献   

5.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开展20余年,面对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本研究就如何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内容,提升审计质量,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高校内部治理方面的作用展开论述,为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党建引领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要求,也是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的应有之义,更是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大课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高校治理效能,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机关党建质量优化管理服务效能,建强学院党政班子激发活...  相似文献   

7.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治理效能应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坚守高校治理的价值导向;变革科研组织体系,完善高校治理的制度建设;优化产学研融合机制,坚持高校治理的多元协同,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更是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在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变革产生深刻影响下,如何有效评价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愈发重要.然而,现有评价仅关注了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治理能力的评价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两者甚至被混淆.因此,创新以"效能优先、特色鲜明"为核心的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决策者科学判断和优化信息化投入方式、力度及资源配比.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的概念,然后从指标赋权和评价模型构建两方面对高校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指标赋权主观化、评价结论个性化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效能转化为核心构建了治理能力评价模型,收集了浙江省64所高校的信息化投入产出数据,分类进行熵权法指标赋权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效能评估,并结合案例进行个性化诊断.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提供评价范式,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类高校提升特色的信息化发展路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更是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在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变革产生深刻影响下,如何有效评价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愈发重要.然而,现有评价仅关注了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治理能力的评价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两者甚至被混淆.因此,创新以"效能优先、特色鲜明"为核心的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将有助于决策者科学判断和优化信息化投入方式、力度及资源配比.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的概念,然后从指标赋权和评价模型构建两方面对高校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指标赋权主观化、评价结论个性化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效能转化为核心构建了治理能力评价模型,收集了浙江省64所高校的信息化投入产出数据,分类进行熵权法指标赋权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效能评估,并结合案例进行个性化诊断.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提供评价范式,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类高校提升特色的信息化发展路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开展发展规划评估是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高校发展规划有效落地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高校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效能提升。基于系统论视角,以动态监测评估基本理念和高校发展规划管理实践为基础,提出数据驱动的高校发展规划动态监测理论内涵和基本框架,设计了高校发展规划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并对动态监测在发展规划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高校发展规划动态监测提供可参考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智能时代,高校内部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中国式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治理理念的革新、数字技术及数字平台的飞速发展共同催生高校“依数治理”的新生态。数字化赋能高校内部治理并重新阐释其现代化价值,揭示出信息采集智能化、教学育人精准化、治理决策科学化、学习办公高效化、监测评估动态化、管理模式扁平化等内涵。为强化数字赋能,高校应从设施、平台、主体、理念、机制等维度探求高校数字治理转型路径,着力完善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大数据一体化智慧平台、建设高校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及“自治”意识、构建内部治理监测评估机制并警惕数字化转型中的“陷阱”,实现高校内部治理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有效性是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首要原则,也是衡量高校意识形态治理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在新时代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有效性,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需要把握好三重维度:从政治维度上,提升政治站位高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治理的标准与要求;从理论维度上,整合意识形态治理主体资源、增强意识形态治理队伍的理论素养;从实践维度上,精准把握意识形态治理对象和内容特点、创新意识形态治理的内涵要点。通过三重维度建设大力提升意识形态治理效率、治理效能和治理效果,牢牢守住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校治理结构要素内在的逻辑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在高校治理结构中发挥最大化的功能,就应当从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大学生在高校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治理效果评估中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子的考评等方面着力,维护高校治理环境稳定有序、保证高校治理措施有序推进、助力高校治理效能综合提升,切实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高校纪检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纪检监督的效能直接影响高校科学治理水平。目前高校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方式单一、监督不够有力等问题影响监督效能。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应以监督的权威高效为原则,通过完善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监督职能等途径提升纪检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15.
营商环境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电子化、数字化、智慧化等手段来实现数字营商环境建设以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在电子政务与营商环境优化之间引入了腐败治理和政府效能两个中介变量,探讨了电子政务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逻辑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假设,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政务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链式中介效应。电子政务显著优化了营商环境,腐败治理水平和政府效能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腐败治理又会通过作用于政府效能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基于电子政务背景思考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治理理念,持续加大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廉洁政府的建设以及提升腐败治理政策的透明性等,以达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为达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提出的改革纲领,为新时代各领域的改革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服务于国家巨系统的子系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转型,开展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配套改革,提升其有效性。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坚守自身的价值取向、治理取向和实践取向,借鉴治理理念,运用治理方式,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指导,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监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支撑高校治理的学术智力供给更加充足、“双一流”建设积累较多治理经验且“双一流”高校治理主体日渐成熟,为培育“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提供较多机遇。为此,一方面要厘清“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打造逻辑,既要凝聚高校治理共同体思想认同和充实建设资源,也应凸显学生群体的治理价值和巧借外部力量助推高校治理。另一方面,也需科学谋划助力“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落地的实践路径,不仅应尝试将治理共同体思想写入高校章程,创建协作平台,也要积极创设提升高校治理主体能力的培训课程,并精准考核治理共同体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智慧校园指挥中心的建设,对于强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局规划、提升部门间的协作效能、加快数据业务的流通与共享、提升智慧校园的管理效益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智慧校园相关研究聚焦于某项特定技术或功能,而缺少对高校智慧校园核心需求、功能建构、技术机理和应用实践的整合性分析。因此,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入手,从智慧校园建设背后的高校行政管理需求出发,倒推出智慧校园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之后,文章以功能实现为目的,从信息化建设和空间建设两个方面阐释了智慧校园指挥中心的建设架构。最后,文章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介绍了智慧校园指挥中心在校园要素立体感知、校园数据分析决策、应用场景协同指挥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效。高校智慧校园中心的建设,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智慧管理的深度融合,而且为全国高校的智慧校园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为坚持特教特办,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导。文章通过阐释数字化、教育治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内涵,在厘清数字化与教育治理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要求,明确了面向普惠发展的特殊教育数字化治理概念及内涵,并创新性地从整体性治理的理念与基本特性出发,提出了集支撑体系、技术体系、互动体系于一体的治理体系框架,从而就特殊教育数字化治理推进的关键切入点提出了三条可能的实践途径,旨在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是指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有效预防和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含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意识形态传播阵地管理能力和意识形态体制机制的治理效能这三方面能力。切实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学理研究,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提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将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转化为意识形态治理效能,是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