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对下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6周的铁链深蹲和传统深蹲,测试训练前后最大力量(1RM),测力台测试垂直纵跳高度和力的发展率(RFD)。结果:两组训练后下肢最大力量、纵跳高度均显著提高,铁链组纵跳时力的发展速率显著提高。结论:铁链深蹲不仅可以提高最大力量和纵跳高度,且更有助于整体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重深蹲练习与保加利亚蹲练习两种不同的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对冰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两种训练方式对提升冰球运动员滑行能力的差异。方法:将18名U16冰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保加利亚蹲组和负重深蹲组,对其训练前后冰上30米滑行、冰上重复冲刺、8字滑行以及陆地30米跑、立定三级跳、侧跨跳、Y-Balance成绩变化进行测试。结果:两种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均可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冰上滑行能力、下肢爆发力及下肢平衡能力。在冰上滑行能力方面,保加利亚蹲组冰上重复冲刺能力提高优于负重深蹲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冰上8字滑行速度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下肢爆发力方面,保加利亚蹲组30米冲刺跑成绩显著优于负重深蹲组。在下肢Y-Balance测试方面,两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加利亚蹲与负重深蹲练习均可以显著提高男子U16冰球运动员的直线加速滑行能力,前者在提高重复冲刺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手者,两种练习均可以提升男子U16冰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与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3.
沙滩足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沙滩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为对象,选取了40 m冲刺跑、原地纵跳摸高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山东体育学院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7周(5次/周)的分组教学实验,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实验前后40 m冲刺跑和原地纵跳摸高成绩的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证明,与传统足球练习相比,沙滩足球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沙滩足球的场地特点和比赛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旨在为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选取1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人。对照组采用下肢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实验组采用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训练时长为8周,每周3次课,每次60min。训练前后对反映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指标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对照组各测试指标成绩均有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成绩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提高但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立定跳远、原地双脚起跳摸高、助跑单脚起跳摸高、"T"字折返跑和30m冲刺跑成绩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实验后实验组各项爆发力测试指标的成绩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均可以提高青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传统抗阻力量训练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击剑运动员连续蹲跳的动作速度监控结果来调整体能训练负荷,阐述监控结果与基础体能、专项体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名男子击剑运动员(佩剑7名,重剑6名)进行为期3个月连续10次蹲跳的数据化监控,根据监控的即时结果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负荷的调整。在实验前后进行1RM深蹲、深蹲相对力量、原地纵跳、30 m冲刺跑、30 s双摇跳绳、T型测试、5-10-5变向灵敏测试以及3 000 m耐力跑测试。结果:击剑运动员在1RM深蹲、深蹲相对力量、30 s双摇跳绳,以及3 000 m耐力跑上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蹲跳动作速度的科学化数据监控来调整的体能训练,对于击剑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以及专项体能提升均有效果,确保力量水平与有氧能力获得同步增长,可作为训练的常规监控手段以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讨论复合式训练对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下肢移动能力的影响。通过专家访谈及总结已有研究,选取与羽毛球运动员下肢移动能力高度相关的六项测试指标:“T”型跑、“pro”跑、半米字跑、侧滑步加直线冲刺跑、1RM重量半蹲和SJ静蹲跳,通过测试实验前后这六项指标,P值均小于0.05,得出:复合式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下肢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闫琪  裴怡然 《体育科研》2015,(2):23-27-31
根据现代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短距离蛙泳的专项特点,对运动员王*进行个性化体能诊断,通过对体成分、FMS、Y型平衡、CMJ垂直纵跳、最大功率、攀爬机等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运动员的左右下肢的灵活性存在不对称,右下肢后群肌肉柔韧性较差,左侧髋关节和右侧肩关节的稳定性相对偏弱。确定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和训练初始能力后,根据诊断结果和比赛时间设计12周的个性化体能训练计划,将训练划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期、最大力量训练期、爆发力训练期和连续功率训练期4个阶段, 在距离比赛一周时对运动员重新进行各项体能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得到改善,同时爆发力、速度和专项耐力均得到提高。运动员在训练结束一周后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在50 m和100 m蛙泳比赛中均获得金牌,专项成绩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伟  袁鹏  许贻林  王然 《体育科研》2021,42(6):78-85
本文旨在研究青年篮球运动员变向能力与直线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3 1.名青年篮球运动员(男子1 7.名,女子1 4.名)进行传统5-0- 5.变向测试和2 0.m冲刺、深蹲最大力量、垂直纵跳、助跑摸高等测试,并计算变向赤字。结果:男子篮球运动员变向赤字占比显著高于女子篮球运动员 ;男子、女子篮球运动员5-0- 5.测试时间与变向赤字均呈正相关 ;男子篮球运动员5-0- 5.测试时间、变向赤字与体重呈正相关,与深蹲体重比、垂直纵跳及助跑摸高净高度呈负相关 ;女子篮球运动员5-0- 5.左侧测试时间与垂直纵跳及助跑摸高净高度呈负相关,5-0- 5.左侧变向赤字与助跑摸高净高度呈负相关。结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变向能力与体重呈正相关,与下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呈负相关,而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变向能力仅与下肢爆发力呈负相关,且呈现出左右侧肢体差异。此外,对于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来说,仅用5-0- 5.测试可能无法准确评价其变向能力,推荐使用变向赤字作为其变向能力的评价方法 ;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来说,5-0- 5.测试与变向赤字均可以作为其变向能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明明 《新体育》2023,(2):28-30
三级跳远考察了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和下肢爆发力,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三级跳远水平,本文选择了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50名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和跳深训练,通过为期20周的训练后,观察两组运动员三级跳远成绩,得出跳深练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三级跳远水平的结论。另外,本文也对如何有效策划跳深练习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12.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超负荷训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负荷训练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了3个月的下肢爆发力训练,在训练前后用Kisder三维测力系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8名运动员进行了跳深摸高、跳深跳远的测试,并结合下肢最大力量,获得有关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爆发力训练过程中,采用“超负荷训练法”是可行的、合理的.能更为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绝对肌力和爆发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总结不同运动干预诱导激活后表现增强(PAPE)的相关研究,为制定适宜的PAPE诱导方案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NKI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后共纳入71篇。结果:涉及的运动干预包括深蹲、奥林匹克举、臀推、硬拉、腿推举、飞轮抗阻训练、超等长跳跃、阻力冲刺跑、全身振动训练、可变阻力训练、聚组训练、血流限制训练12种。结论:以冲刺PAPE为诱导目标时,适宜采用臀推、阻力冲刺跑、高翻以及超等长跳跃;以跳跃PAPE为诱导目标时,适宜采用自由重量深蹲、等长深蹲、分腿蹲结合血流限制训练以及跳深和负重蹲跳;力量水平高的运动员适宜采用全幅度运动方式以及等长深蹲;力量水平低的运动员适宜采用半幅度运动方式、固定器械腿推举以及全身振动训练;适宜将可变阻力训练和聚组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相结合应用于复合式训练中;飞轮抗阻训练和血流限制训练无需大重量器械即能对机体有较大的刺激效果,可用于赛前激活方案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复合式训练作为提高篮球运动员下肢肌力及爆发力的体能干预手段竞训功效显著,因实训计划、内容及时序安排不尽相同导致实证研究观点差异及学术质疑,基于学理辨析意义与实训求证价值。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XX职业技术学院20名二级篮球运动员予以随机分组后6周的重量训练后实施增强式训练WP组与先实施增强式训练后实施重量训练PW组实验干预。结果 单因子共变量分析发现:不同复合式训练实施顺序干预下,1RM半蹲举、60°/s时膝屈肌最大力矩、28m冲刺跑、原地垂直跳、原地摆臂垂直跳、落地垂直跳等组内都有显著性提高、组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6周复合式训练不论实施顺序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篮球运动员下肢肌力、速度及爆发力且实施顺序间时下未呈显著性差异。持续深入探究复合式训练不同时序神经~肌肉运行机制,训练实践应以运动员等级水平、训练目的及机能状态适时科学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负荷训练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了3个月的下肢爆发力训练,在训练前后用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8名运动员进行了跳深摸高、跳深跳远的测试,并结合下肢最大力量,获得有关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结果分析如下:1.下肢最大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把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3个月集中力量训练,训练后发现:下肢最大力量都有显著性提高,实验组增长绝对值为46.11kg;对照组增长绝对值为32.23kg。在当前爆发力的负重训练中,主要采用最大力量的80%左右负荷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力量基础,而具体的杠铃负荷最终要根据最大力量来安排。IRM…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4,(4):106-109
利用单、双腿进行负重纵跳练习是练习下肢爆发力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力量训练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12名男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myotest功能性测试仪和表面肌电对单、双腿纵跳爆发力练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纵跳起跳阶段,竖脊肌、多裂肌、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激活程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股二头肌、半腱肌的激活程度先增加后降低。(2)在双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臀大肌是主要作用肌肉。在单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作用肌肉。(3)双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20%深蹲1RM负荷;单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10%到15%深蹲1RM负荷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评估游泳运动员陆上下肢的力量和爆发力与出发表现之间的相关性。8名女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技术进行自由泳出发。下肢陆上的力量和爆发力测试包括蹲跳、反向跳、抗阻蹲跳,以及腿部屈、伸的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量。计算陆上的力量、爆发力与游泳运动员出发头部到达5m、10m和15m时所用时间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抗阻蹲跳(克服自身体重的25%)时的速度峰值与游泳出发表现的相关程度最高,r为-0.63^-0.66。蹲跳和反向跳的相关指标与出发头部到达5m和10m时所用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的较少,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力量与出发表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抗阻蹲跳中的速度峰值是反映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出发表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花样游泳比赛动作难度的不断增加,对运动员爆发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研究在距离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6周时,为我国9名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制定赛前功能性体能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提高比赛所需要的爆发力。通过训练前后的爆发力测试,发现运动员的CMJ纵跳高度、坐瑞士球托举动作的最大爆发力、快速托举模拟动作的最大爆发力、连续模拟划水动作平均功率测试数据均有非常显著性增长(P〈0.01)。  相似文献   

19.
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快速力量训练不仅指爆发力训练,起动和二次启动、制动、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运动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负重训练法、跳深练习法、组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对运动员提高不同形式的快速力量都有一定效果,但要偏重提高具体的快速力量,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同一项群训练的迁移理论,验证INT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名平均年龄18岁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对EG受试者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 CG受试者进行8周传统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90 min,在实验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下肢爆发力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训练干预后,EG与CG受试者相比,助跑垂直纵跳、垂直纵跳、单脚侧跳和立定跳远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研究结论:INT训练能够对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在球类实践或训练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抗阻训练、超等长训练、动态稳定训练、速度训练和灵敏训练等与专项技术运动相结合,提升在比赛中的专项动作效率,使INT训练的综合效果能直接运用到比赛所需的技战术动作模式中,为运动员训练效果的专项化迁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