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真诚"三辨     
<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是诗人邓海南的针砭时弊之作.诗人有感于时尚文字的浮华与功利,高声呼唤文学的"真诚"与"审美".文字缺乏"真诚"与"审美"的时弊,既是文坛之弊,也是学生的作文之弊.  相似文献   

2.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深刻化。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激起学生积…  相似文献   

3.
案例描述:我执教《静夜思》一诗时,刚出示课题就听见学生不约而同地背了出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还大声说“:我早就会背了。“”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我马上意识到学生已熟知本课内容,看来按旧教案教学已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于是,我就果断地将预设的方案进行调整“:既然会背了,那我来考考大家‘,疑’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学生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生“:疑”就是怀疑的意思。生“:疑”就是好像的意思。……(师把学生说的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师:“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当时看见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活动首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唯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秘妙”,也就是文章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是指语言文字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认为 ,凝聚着文采精华的古典诗歌是最美丽的文字 ,而这种美又是通过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围畴———“味”来体现的。钟嵘视诗味为“诗道之极” ,司空图认为“辨于味 ,而后可以言诗也”。怎样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提高审美品味 ,真真切切地感受那些优秀诗篇的美味呢 ?我点拨学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首先 ,品诗要品情味 ,情真味始长。诗言志 ,歌缘情 ,好的诗歌总是以情动人的。中国诗人往往是性情中人 ,因而诗歌也是性情文字。诗中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 ,皆由情感所变形 ,投上感情的色彩 ,甚至就是感情的成形 ,所以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  相似文献   

6.
真诚就是要求教师以“真实的我”出现在学生面前,开诚布公地与之交谈,直截了当表达想法,不装腔作势,不戴假面具,不搞角色扮演,不虚情假意,而是表里如一,真实可信。而真诚并不等于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定一首诗的艺术价值品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诗人与诗论家无不关注诗歌意象。闻一多作为一个探索性诗人,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秀”就是讲的含蓄,“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表现含蓄的精语。用“含蓄”一词来概括诗的艺术特征的是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含蓄》它是中国古涛的艺术传统,是古诗的审美崇尚之一。从《诗经》以来,含蓄这种艺术手法一直成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一直是诗歌理论中不断被探索的议题之一,它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分别浅述如下:寄兴象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推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指的诗中描写的实象实景,并非诗人的真蕴所在,而不过是借来比喻、暗示诗人心目中所要表达的另一种“象”和“景”。概括地说,这  相似文献   

9.
陈善华 《学语文》2002,(6):15-15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听潮》中这个提挈全文的句子启示我们: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是这篇作品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确切地说,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作者对“海潮音”的审美情趣的感染,学会欣赏这个“伟大的乐章”并认识“海的美”,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愿望。一、由于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必须高度重视朗读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时,引入课文、板书标题,知诗人、解诗题后,我先让学生自学这首诗,并思考:“诗人在什么季节游览山林?你从哪句诗中看出?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趁学生自学、同桌交流之际,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原诗。正待我走下讲台,准备参与学生的讨论时,我发现了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一定是她在自学交流中遇到了困难。我径直来到她身边,俯下身问道:“你有什么困难吗?”她指着黑板小声说:“老师,你把‘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深’写错了,应该是‘生机’的‘生’。”我回头一看,果真如此。我走到黑板前正想把这个…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感情,而是青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这里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这种“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我们会使用很多辅助材料,如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等,还有一个材料是可供我们开发的,那就是古文字材料(甲骨文)。 中国的文字就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在课堂上我曾经给学生展示过这样一幅图片:4。然后问他们这个是什么字,学生说好像是个“人”,然后我再展示尹,问这是什么字?他们不知道了.还说是“人”,我说,是“人”,但是这个人已经站不住了,学生马上说是“死人”.很好,其实这个字是“尸”,同学们真厉害,你们刚刚读的是甲骨文啊。  相似文献   

13.
“著我”是清朝诗人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中的一个题目。两个字概括了诗歌创作的一条极重要的原则。所谓“著我”,说通俗些,就是诗中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诗人独特的思想抱负、性情遭际、喜怒哀乐,一句话,就是要表现诗人自己。有人问:诗人不是应该做阶级的代言人吗?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表现自己呢?是的,诗人要做阶级的代言人,但问题是如何去做?一种是把“我”深深地隐蔽起来,俨然以阶级的“全权代表”自居,就象清代诗人尤侗在《西堂杂俎》中说的:“有人于此,面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所  相似文献   

1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这里,诗人创造了一个和谐、优美的意境。我今借来一用,是取其“共”字,喜欢这种“明月共潮生”的“共生”美,就是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期待实现师生阅读能力的建构与提高,收到一种和谐、共赢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17.
真诚     
真诚,顾名思义是真心诚意。用脑筋理解,我懂真诚;可用心思考,我又不懂了。我疑惑地问大自然:“什么是真诚?”太阳说:“真诚是在别人寒冷的时候散发热量。”月亮说:“真诚是在别人倾诉的时候静静地倾听。”星星说:“真诚是在别人迷路的时候给他指引方向。”花儿说:“真诚是在别人敲击你心门的时候张开双臂去迎接他。”大树说:“真诚是在风雨袭来的时候为别人挡风遮雨。”鸟儿说:“真诚是在别人忧伤的时候为他唱支动听的歌。”大地说:“真诚是珍惜上天赐予的每一滴甘露。”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又问旁边的人:“什么是真诚?”爷…  相似文献   

18.
丁巧 《教师》2013,(18):11-11
一、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引导学生求真求真要求学生敢说真话,做实事,探索事物的真相。诗人柯蓝曾说:我非常贫困,一无所有,我唯一的财富是我的真诚,我唯一的满足是我的真诚,我唯一的骄傲是我的真诚,因为有了真诚,我的头从不低下,因为有了真诚,我的眼光不躲闪。我的真诚使我的一生没有  相似文献   

19.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20.
<正>读诗歌要注意分辨诗人之志与诗人之心。什么是诗人之志呢?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意思。而什么是诗人之心呢?就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情通过诗人的遣词造句显现出来,需要我们仔细去诗中寻找,因为这些情有时候连诗人自己也未必能够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