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孟令郊 《新疆教育》2012,(11):162-16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有效的?有效课堂是“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2.
王继承 《教书育人》2007,(5):112-11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3.
近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导读”、“快读”、“速读”类的浅读图书,纷纷闪亮登场,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种以“快乐、快速、快扔”为特征的浅阅读是不是正好满足越来越忙的学生的阅读要求?现在的学生的阅读状况究竟是怎样呢?浅阅读”是否正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内容越来越浅;速度越来越快;喜欢越来越直白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必将在新的世纪里打破陈旧的社会体制,实现飞跃。而处在这个时代不断变迁、社会不断改革进步时期而“身材越来越苗条”的乡镇中学如何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又何去何从呢?“术以生存,道以致远”,我们的乡镇中学该“怎样生存?怎样发展?”是悬在每个农村乡镇中学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每一个小规划乡镇中学都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逐渐实行全义务教育免收一切费用,学生学校双向选择逐渐成形的时期,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每次考试后集中阅卷,都会听到很多老师的抱怨:“这个知识点,我已经讲了四五遍了,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做啊?”“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这么简单的题都要答错,没指望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频繁的抱怨引发了我的思考:讲了很多遍的知识或者是感觉很简单的内容出现在考试中,为什么学生仍会出错呢?除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之外,我们历史教师有没有责任?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后来偶尔读到关于“孩子怎么教”的一段对话,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并对我们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有了一些启发。相关对话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文章要有“文采”:所谓“文采”,包含了“文气”,是对文章的语青要求之一:那么好文章究竟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怎样做到以气胜人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黄、赌、毒、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管理上的缺失或过分溺爱,"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沉溺于网吧的有之,早熟早恋的有之,崇尚暴力的有之,打牌赌博的有之……怎样与这些"问题学生"正常沟通呢?怎样教育他们呢?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及其它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如何测定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呢?怎样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徐友新 《江西教育》2005,(12):14-15
时下课堂,表扬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越高,就越有“新课程”味似的,对此,学生会怎样看呢?利用一次教学反馈的机会,我在问卷的末尾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持久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政治课堂上?这些都要靠政治课的魅力。那么,怎样焕发政治课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1.
崔喆 《文学教育(上)》2008,(18):136-136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同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要靠政治课的魅力。那么,怎样焕发政治课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2.
郑小林 《四川教育》2008,(11):37-37
课堂上,学生需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但怎样“动”、怎样“静”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3.
聚焦家访     
李荣灿 《师道》2009,(3):31-33
家访,是一个值得长期回味、思考与不断探索、更新的话题。面对家访,学生如何看待?有何期望?教师又有何想法或遇到哪些问题?究竟怎样的家访才能赋予教育生命力,达到教育目的呢?请走进“聚焦家访”。  相似文献   

14.
在上《我们在呼吸》一课时,根据教材安排,我先组织学生体验“屏住呼吸后你有什么感觉?”在学生体会到呼吸的重要性后,紧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怎样呼吸的呢?”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怎样开发与利用人文课程资源,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已成为教学中引人关注的问题。那么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怎样解决“个性”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地吸引到政治课?这些都要靠政治课的魅力。那么,怎样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育界出现了“学困生”概念,那么,“学困”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决“学困”?我们应怎样思考“学困”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19.
“橡皮泥?”这是我拎着一桶儿童用橡皮泥进入教室时,学生的惊呼。“觉得好清晰,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我上完课后问学生感受时学生的表述。那么橡皮泥在我的课堂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用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陈朝安 《贵州教育》2010,(22):33-34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长期困扰着教师的问题,也是任何学校和任何科目的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我通过近五年的小学语文科的教学实践和大胆尝试,通过研究和总结,认为《礼记》中所言做学问的“五步”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